数据相关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发布时间:2023-10-31 21:24:54

一、看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实践

教学思想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方向。教师在课堂里的一切

活动,都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的具体表现,总的说,看教学思想就是要看教师是否做到“四全”,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贯彻教学大纲(课标),全面掌握教材,面向全体学生。

听课、评课,对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实践的把握,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着手:

1、教书和育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是否注意摆正;

2、教和学的关系(平等、和谐、互动)是否妥善安排

3、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过程与方法)是否切实处理;

4、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学习、实践、创造)是否有机联系。

二、看教学素养

教学素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地说,就是要看教风、教态、教学基本功。

听课、评课,对教师教学素养的把握,要重视教风,体现“严谨灵活”的原则。可从以下向个方面考察:

1、考察教师的教学常规意识及其执行情况(包括复问、作业);

2、考察教师观察、分析、判断、概括、评价的准确性;

3、考察教师的听、说、读、写,激疑、演练、操作的基本功;

4、考察教师教育、教学机智的运用,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和教学反应的机敏程度。

三、看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要求是《大纲》或《课程标准》要求在一堂课中的具体体现,教学目的、要求是否恰当,是否明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质量和效益 。

对该堂课教学目的性的把握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考察它是否符合大纲或课程标准的阶段性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及终身发展的长远目标;

2、考察它是否体现了有关教材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并适合全体学生的接受水平,使各类学生均学有所得;

3、考察它除了能揭示有关教材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外,是否还兼顾了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认知或操作能力的形成;

4、它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

或创新能力的形成。

应该注意的是,教学目的及要求的明确性,不仅应体现在教师是

否有目的性揭示,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落点的选择和到位程度。

四、看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在于通过适当的组织方法和手段,激发和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而正确地掌握教学大纲、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并运用于实际。老师要在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有机地结合进行思想品德,审美修养及科学精神、科学品质方面的教育。

听课、评课时对教学内容的考察要把握准“两个系统”,即该课教学所描述的有关知识系统和全班各类学生对该知识系统所形成的认知或操作系统,注意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学科问题的思维性以及它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1、从两个系统的起始状态和终结状态之间的差异看课堂教学容量是否适度;

2、从教材所描述的知识系统与课堂教学实际描述的知识系统的同化程度看课堂知识的传授是否科学、严密;

3、从两个系统由起始状态向终结状态演进的过程看重点的选择是否恰当,难点的突破是否有力、有效;

4、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结构和操作水平结构看课堂教学的后效,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

五、看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思路的凝固形式,反映教师逻辑思维是否清晰、有条理,形象思维是否丰富、富有感染力,也反映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结构应包括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教学方法应能充分体现对学科知识、对学生接受心理的适应性,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大程度的发挥。

对课堂结构和方法的考察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整体结构是否完整,布局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各部分之间是否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能否共同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服务;

2、局部结构是否清晰,起落是否分明,线条是否简洁明快,转接是否自然流畅;

3、教材的处理是否巧妙,切点的选择、切入的角度、切口的开掘是否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教具或手段的运用是否合理,是否体现鲜明的目的性,实施是否便捷有效。

六、看教学效果,教学效率

教学效果不仅要看课堂气氛、双边活动,更要看发展,看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要看教学密度,还要看学生负担、教学卫生。

听课和评课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考察:

1、课堂气氛和双边活动。看“四轻四重”(指“重自己、轻学生”、“重讲授、轻训练”、“重结论、轻过程”、“重答案、轻方法”)的毛病纠正了没有。

2、发展和提高。看各类学生的基础,总体目标达成情况和课外延伸的限度。

3、教学密度。看阶段目标达成情况和单位时间利用率。

4、教学卫生和学生负担。看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和课堂负担总量。

对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分析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引进多元化评价方法和标准,但教师对学生在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素养、基本态度方面的评估仍要注意合格率和优秀率。

作业布置及批改常规

教学工作不但包括课堂教学部分,也包括课后作业部分。不少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巩固既要依靠课上的学习,也要依赖于学生课后的练习和作业, 课上教学与课后练习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必须精心选择习题,认真编制练习。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1、设计练习、布置作业要有明确目的。

每一次练习、作业不仅要适应学科特色的总要求,而且要有具体到题目的各别要求,或用于巩固已学知识,或用于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或用于培养基本能力,或用于掌握基本概念,等等。

2、命题意图不仅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也要让学生了解,以增强练习用作业的效果。

二、要有鲜明的针对性

1、作业和练习要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要准确、全面覆盖相关知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为此,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反馈,切实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设题。

2、习题要典型,有代表性。要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基本题、变式题、提高题、综合题等题型,各种题型要恰当安排比例;还要针对不同对象的学生,设置做题、选做题、追加题、订正题等题类,以保证全体学生能按期完成本阶段学习任务,达到基本教学目标,又能使优等生、特长生得到长足瓣发展。

三、要有一定的思维性和操作性

1、为了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知识解决学科实际总量,发展学生智能,教师要在题型设计上下一点功夫,练习要有一定的思维性和操作性,从而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获得良好的发展。

2、题型要灵活多变,既要有主观题,又要有客观题,并适当提高客观题的比例。

3、题目难度颁布要合理,按“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要求,形成一定的梯度。

4、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布置一定量的实验、实习、操作性作业,或统计、设计、创作等全面锻炼学生能力的新型作业。

5、教师不仅要拓宽思路,先行“下水”,还要尽可能多、尽可能早地掌握国内外此类研究的新动态,引为己用,但必须杜绝照抄照搬的现象。

四、要有适当的作业量

1、作业、练习的“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语文课和谐统一,在认识和实践中不应对立起来或截然公开。因此,应该通过上述提高“质的”手段,从根本上控制住有效作业量。

2、给学生留的作业过少或不留作业,就不易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复习和巩固的情况,也不易发现教学过程中的总是,作业过多搞“题海战术”,会使学生忙于完成作业,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入思考总量。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择和编制作业,既不多占用学生时间,又起到作业应有的作用。

3、一般要求:语文、数学、外语三科课外作业量平均每次不超过半小时;物理、化学科课外作业量不超过20分钟;其余各科不留课外作业,但要有课堂练习和作业。

4、为了有效地控制作业量,各科作业还要体现一定的系统性,适度地控制和调节复习现率和复现周期。

五、要有基本的规格要求

1、不同学科都要有体现本学科学科技能的基本规格要求,但每门

学科都应要求学生的书面作业做到:步骤完整,行款规范,字迹工事,标点正确,卷面整洁。要求学生的口头作业做到:语音标准,口齿清楚,语言流畅,有条有理。要求学生的操作性作业做到:先想后做,合乎要领,有条不紊,动作协调。

2、督促学生养成“两先两后”的习惯,及时、独立完成作业,优化其非智力因素。

六、认真批改,及时反馈校正

批改作业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要求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校正,决不能只布置,不批改,或只批改,不讲评。具体要求:

1、批改和评定

(1)教师一律用红笔批改和评定等级,正确的划“√”,错的划“×”,分别以“优”、“良”、“中”、“下”评定等级,并形成学期平时成绩记录

(2)对于学生作业中的关键性错误要予以修正或以红线划出,并要求及时订正;必要要加眉批或总批予以说明、指导。

(3)对于学生订正的作业,要再行批改;未订正的作业要坚持要求订正;必要时要面批。

2、分析和记录

批改作业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可以随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总是,及时纠正或弥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因此,每做一次作业和练习都要进行一些情况分析和记录。分析和记录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全班学生作业情况分类统计及分析;

(2)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巧,达成阶段性教学目标的情况及分析;

(3)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分析学生作业的能力,从学生完成作业的结果和过程,追溯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心理轨迹,并认真地审视和实事求是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3、评讲和校正。

教师首先要通过评讲激励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严肃、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对于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错误或典型性错误,要及时评讲,并辅之以学法指导;对于个别学生反复出现的错误,要以面批的形式进行个别辅导和谈话;必要时,可适量追加同类作业,但不能为急于求成或惩罚学生而过分加重学生负担。追加作业量每天不能超过半小时。

七、节假日、星期天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何处、娱乐时间,除寒、暑假适当布置作业外,其余一律不得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

课外辅导常规

课外辅导,要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为照顾不同学习水平和不同个性特点学生的不同需要,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和学习优秀的学生需要,教师必须搞好课外辅导工作。但是,教师只有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下,课外辅导都能发挥作用,不能将课外辅导变成课堂教学的补课。

一、组织课外辅导应遵循的原则:

1、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活动以。

2、辅导目的要明确,准备要充分,要有计划地确定辅导对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3、要加强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的辅导。

4、启发学生自觉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加辅导活动。

5、课外辅导的规模和形式应灵活,与课堂教学有所区别,重在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课外辅导的主要内容:

1、疑难问题解答:主要分析问题的所在,不应局限于就题论题,而应该就题论法。

2、课外作业指导:启发学生思路、指点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要注意作业的评述。

3、课外预习指导:主要是使学生对将要讲授的新知识有初步了解,并逐步掌握自学方法。

4、课外阅读指导:主要是拓宽学生视野,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

5、专题学习指导:主要是扩充知识领域,重点是对知识的分析和

运用。

以上辅导内容,应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水平而定,对学习后进学生的辅导,应以基础知识内容为主。

学校考试条例

考试是学校对学生学业检测的主要手段,也是对教学情况反馈评估的重要环节。为发挥考试的功能,必须加强对考试的管理,特制订条例如下:

考 试 控 制

一、每学期除期中、期末学术统一举行两次考试外,各主要科目可以在期中前、后分别进行一次单元测验,这必须在学期初订入教学计划,由教务处调节,其余不得随意增加考试次数。

二、期中、期末考试是教学目标测试,要按照教学大纲(实验区实验年级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命题。考前复习指导必须根据大纲(实验区实验年级按课程标准)要求进行,不得向学生框定试题范围,更不可泄题。

考 试 命 题

三、各科备课组在统一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统一命题范围。命题可采用“任课老师各人自编一份完整的试卷,年级备课组集体讨论命题;不同年级备课组交叉命题;综合科组织综合命题中心,或由教务处组织命题小组命题”的方法。不论采取何种方法,均必须由学科组长审阅定稿,再交教务处批印。试题打印后需经备课组长仔细校对方能付印。

四、命题过程中,教师需交叉演算解答试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命题的文字必须工事、规范。

五、例题尺度为7:2:1。即难度(P:得分率)为0.99~0.70(平均0.85以上)的试题占70%,难度为0.69~0.50(平均0.60以上)的试题占20%,难度为0.49~0.30(平均0.40以上)的试题占10%。整卷难度适中,估计年级平均成绩在72~80分,避免难度(难度0.30以下)、繁琐题、偏题、怪题。

制 卷

六、试卷稿应在考试前三天交文印室。

七、打印试卷要求做到字迹清楚、规范,核对正确,交件及时。

八、分装试卷必须认真仔细,做到准确无误。

九、命题、制卷人员要做好保密工作,对失密现象要严肃处理,追查责任。

阅 卷 登 分

十、期中、期末考试阅卷必须在教师办公室内进行,在备课组里流水作业,不得将试卷带回家中阅卷。

十一、评分标准必须在命题时拟定,打印在试题上。阅卷前,备课组应进一步统一试题分步计分标准。如需要改评分标准,必须报教务处批准。复查时如发现评分有误,或有应该斟酌之处,必须经备课组见证或商量后更改,不得随意改动试卷得分。

十二、阅卷后应及时登分,登分单一式两份。一份及时送教务处归档。

质 量 分 析

十三、考试后,备课组必须在一周内做好质量分析。

十四、考试质量分析应写成书面报告,包括:试题分析;成绩统计;教学目标达标情况分析;主要存在问题;改进教学的措施。

附1:

考 场 规 划

一、考生进入考场时,只准带必要的文具:如钢笔、圆珠笔、圆规、三角板、橡皮等。当堂考试学科的有关书籍、作业本,一律放到教室前,不得放在桌内,违者按夹带舞弊论处

二、考生在每科考前15分钟进入考场,按规定入座,考试铃响后,都能开始答题。

三、考生迟到30分钟不得入场,考试30分钟后,才准交卷出场,考生中途不得随便出入,如需大小便,在征得监考老师同意后方可单独外出。如果已有同学交卷,则只准交卷。

四、考生对试题有疑难时,不得向监考人员询问;如遇试卷分发错误和字迹模糊等问题(不涉及试题内容),可举手询问,监考人员当众解答。

五、考生答题时一律不准用铅笔和红色水笔书写(除作图用和标准化试题机读答卷纸须用2B铅笔外),字迹要工整、清楚,并要在试卷规定空白处,违者试卷作无效卷论处。

六、考生除在试卷的规定处填写自己的姓名和班级、学号外,不准在别处作任何无关答题的标记。

七、考生在考场内必须保持安静。交卷后,不得观看旁人试卷,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张望、座谈,更不准返场。

八、考试终了时间一到,考生立即停止答卷,且必须按规定及时交卷;监考离场后,再交的试卷无效。

九、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考场纪委,在考试中有窃卷、偷看、夹带、传递、抄袭、换卷、代考等舞弊行为的,教务处按实际情况对试卷作扣分或零分处理,学校视其情节处处分。

附2:

监 考 守 则

一、监考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负责地做好考场的监督、检查工作,既要维护考场纪委,又要热情地关心考生,保证考试工作顺利进行。

二、监考教师在每科考前15分钟到教务处领取该科试卷,并检查试卷学科与数量、班级与考场是否符合实际,卷面是否清晰有误等问题,如有问题,立即向教务处汇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三、监考教师在分发试卷前,要检查学生人数与座位是否符合要求,课桌上下有无相关科目书籍,教室内有没有书写、张贴与所考学科相关的答题。发现问题,要严格按照规定,采取措施立即处理。

四、监考教师对试题的内容不作任何解释,但考生对试题印刷文字不清之处提出询问时,应予当众答复。

五、监考教师发现考生舞弊的,应如实填写考场记录,并向教务处汇报,按考场规划及时处理。

六、监考教师要爱护、关心学生,发现考生有病,应及时劝导考生去医务室治疗,对不能坚持考试的,应说服考生停考。

七、监考教师在考场内要严肃认真,不准吸烟、阅读书报,不准备课、批改作业和当场阅卷,不准与场外人员闲谈,不准打瞌睡,考试未终,不得将范卷答案传给交卷学生。

八、考试时间终了前15分钟,监考教师可以提醒考生注意,终了时间一到,立即收卷,不准学生相互围观试卷。仔细清点份数,认真填好考场记录,并立即送教务处或有关任课老师验收。

九、监考教师有权制止与本考场无关人员进入考场。

十、监考教师要认真执行考场规则,要模范地遵守考场纪委,不得以任何形式徇私舞弊。监考教师严重失职、监守自盗、徇私舞弊者,要严肃处理。

附3:

考试命题和质量分析的具体要求

一、考试命题和质量分析要在《教学大纲》和《考纲》精神的指导下进行。

1、形成性测试

(1)反馈必不凡工:一般指单元目标测验或单元综合目标测验,必须注意教材对各单元教学的具体要求。

(2)阶段性测试:一般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学年度考试),必须注意《大纲》(或《课程标准》)对各学期、学年度的阶段性教学目标要求,尤其是重点目标的要求。

2、水平性测试:一般指毕业考试和上级布置的省、市级会考,必须注意《大纲》对本学科教学的全面要求(知识的和能力的),注意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选拔性测试:一般指高考及高考调研考试,除了要注意落实《大纲》和《考试说明》对本学科求知堂的全面要求之外,还应注意研究学科教学和考试的新动向,通过分析近几年的中考、高考试卷,把握其命题意图、例题规律和未来趋向。

二、考试命题和质量分析要控制好以下四个参量:效度、信度、难度、梯度,尤其是效度和信度,它们是考试目的性、科学性的体现。

1、效度,体现卷面情况与《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要求之间的统一程度。若教学目标落实较好,重点突出,分析试卷时能全面、具体掌握到学生对有关目标的达成情况,则效能较好;反之,则效度较差。

2、信度,体现卷面情况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统一性程度。若实际水平高的学生能得高分,实际水平低的学生得低分,则信度较好;反之,则信度较差。

3、梯度,体现试卷试题对《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各项具体要求的落实程度。命题设计要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实际,合理布局,一般应依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安排顺序。非毕业年级试题按其综合性及思考性的程度,由低至高,在难度0.99~0.30区间,按7:2:1的比例分布。同时“7”中也要有梯度,强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路,基本解法”的掌握。毕业年级选拔性调研试题,目前可以在难度0.70~0.30区间,按3:5:2的比例分布。

4、难度,体现试卷试题对不同水平学生的区分能力。从理论上说,试题难度(P:得分率)0.6~0.4,其区分度较好;但在初中中,一份试卷此类题过于集中会导致学生大面积不及格。因此,必须按梯度要求布局,使反馈性测试的整卷难度控制在0.9左右,使阶段性测试的整卷难度控制在0.8左右;使总结性测试的整卷难度控制在0.75左右。选拔性考试,应视初中招生计划和高考动态而决定难度系数。近几年高考调研考试一般控制在0.55~0.65区间。

三、考试命题设计和审阅中的实际操作,要掌握以下要领。

1、科学。在学科试卷中,有效控制非学科性、非思维性命题;在综合试卷中,可以淡化学科界限,但仍必须体现有关学科检测要求。试题中没有科学性、常识性错误。

2、规范。题型必须规范化。题干要简明、扼要、翔实、清楚易懂,没有语病;提出答案的要求要有明确的指令,不模棱两可,语意清楚,不误导解题思路;题肢必须落点明确,各选言肢不交叉重复,设计干扰的角度要合乎学科要求,答案正确性、明确性,即使是多项选择题的正确选项就其所含的学科意义来说,也应该是正确的、明确的。

3、到位。要求做到“两个结构”(即基本知识结构和基本能力结构)到位和“两个要求”(即大纲阶段性要求和学生适应性要求)到位。关键是试题落点的选择要准确有效,不枝不蔓。

4、严密。选题克服随意性,布局克服片面性,基本目标的覆盖要合理、周详、有密度、不雷同;重点教学目标要根据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权重拉开一定的层面,在不同的能力级上分别布点考查。

四、质量分析的操作性要求。

1、各备课组要严肃认真地结分、登分,及时将记分表缴教务处汇总,并由计算机统一进行数据处理,反馈任课老师,归档。

2、备课组要完整填写“质量分析表”,揭示命题意图和实现的情况。质量分析应重在剖析学生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准确揭示其错误思路、知识障碍和思维障碍。

3、质量分析可采用“逐题分类统计”的方法和“典型分析”的方法。实施抽样统计的,可按字号随机抽样,也可按分数段分组抽样。样板不得少于13个,越大越好。实施典型分析,要面向各类试题,选取典型试题,面向全体学生,选取典型答卷。

4、备课组负责提供各类原始分及相关统计数据,包括每个学生的试卷得分,班级平均分,各分数段得分人数及抽样分析的各项数据。

5、计算机工作负责提供每个学生的年级名次、标准分,班、年级平均标准及标准差,班、年级各分数段得分人数分布图表,并对整卷作效度、信度、难言工、梯度和区分度分析,在考试结束十天内报教务处、校长室,通报各学科、年级组

学科竞赛活动条例

一、开展学科竞赛,是教研组的重要活动内容,应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特长;有利于培养人才,选择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精神。

二、学科竞赛活动应加强计划性,各教研组应根据上级竞赛活动的要求和本校教学实际,将学科竞赛活动列入教研组工作计划,并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三、竞赛分校、市区、省、全国等级,校级竞赛是基础,应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竞赛的主要内容,并与平时教学紧密结合。市区级以上的竞赛必须是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研组要组织备课组认真做好参赛组织工作,以备课组为主,调动学科力量认真挑选、培训,参赛学生做到内容、时间、地点、指导老师四落实。

四、培训指导教师由教研组挑选,由工作负责、富有经验的教师担任,一般由本校教师兼任,因特殊情况需聘请外校教师讲课,需经教务处同意,学生如需参加高校集训,需经校长室批准。

五、学生接受培训、参加市区级以上竞赛,应以自愿为前提,教师应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力求优胜。

六、竞赛经费应按学校与学生共同分担的原则处理,学校按有关规定颁发指导教师的讲课金、竞赛成果指导奖和获奖学生的奖学金(校级竞赛获奖学生适当发给奖品)。经过学校选拔参加市级或在市级竞赛中取得优胜代表学校赴本省或其他省市参加省级、全国级复赛和决赛及授奖活动学生的报名费、车旅费、住宿费由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报销。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