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学习

全体党员治顽疾转作风提效能心得体会汇总篇

发布时间:2024-01-07 23:38:23 思而思学网

全体党员牢牢把握“两学一做”的实践要领,深入贯彻“转作风、树形象;以下是思而学教育网收集的《2017关于“治顽疾+转作风+提效能”心得体会》,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2017关于“治顽疾+转作风+提效能”心得体会一:

“四风”问题的存在,也是当前推进发展中需要解决好的改革难点、社会焦点、群众痛点。以解决“四风”为切入点,正可以撬动深水区改革不断全面推进

有人曾对官场弊病开出一剂药方??“体制改革四钱、约权监督三钱、选拔任用二钱、考核评价一钱”,药引子为“群众观念”,认为长期煎服,对官场顽疾有药到病除之疗效。且不论这一药方是否科学合理,却也道出一个真谛:无论是治腐败重症还是治作风未病,改革举措和群众路线,缺一不可。

正如*同志在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上特别强调的,改进工作作风、推进党内相关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所谓“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是要求在现实中查摆问题、在思想上自我净化,进而挖出“病灶”,通过权力的规范运行、机制的调整优化、制度的创新完善,堵住作风建设的漏洞。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改进作风为目标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确可谓“一场深刻的变革”。

当然,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并不意味着简单重述传统,也不光是治治散奢风气、拢拢干群人心。改作风,本质上说,涉及的是体制机制的变革,关乎的是权力运行、利益调整。中央“八项规定”公布以来,狠刹了许多歪风弊政,群众拍手叫好,不过,高档餐厅里的公款吃喝风少了许多,但茅台酒装进矿泉水瓶之类的现象还在暗度陈仓;拦住了账面上看得见的公费旅游,但以考察、开会为幌子挤占挪用预算资金的暗箱操作还在暗流涌动;下基层活动不再是“镜头上忙里忙外”,可一些干部蜻蜓点水、敷衍塞责的“悬浮”毛病依然存在;机关文件和会议被压缩,活动轰轰烈烈、问题熟视无睹的形式主义却还没压制……这些问题说明,没有一番制度上的改易革新,改作风就永远只是雨过地皮湿,学习教育就会变成走走形式,严抓狠刹就会难挡故态复萌。

风似无形,其实有根可寻。事实上,“四风”问题的存在,也是当前推进发展中需要解决好的改革难点、社会焦点、群众痛点。正如有群众总结,形式主义逃避的是服务责任,官僚主义忽视的是群众利益,享乐主义固守的是特权意识,奢靡之风滋养的是腐败空间。以解决“四风”为切入点,正可以撬动深水区改革不断全面推进。这也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深意所在。

比如,要扫除“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的形式主义,势必强化监督问责机制、考核机制。要破除官气十足、唯我独尊的官僚主义,势必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理念。要治理好觥筹交错、纸醉金迷的享乐主义,势必要完善干部考核任免制度、推进财务制度改革;要狠刹胡吃海喝、礼尚往来的奢靡之风,必须推动财税改革。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对权力的规范、制约和监督,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不正之风。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当此改革航船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发展正遭遇许多深层次矛盾挑战,深化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重拾党的传家宝,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将各项改革推向纵深,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2017关于“治顽疾+转作风+提效能”心得体会二:

今年以来,我局机关效能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效能办、纠风办的指导下,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的意见》( 政[2008]3号)的精神,结合本局实际,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以建设责任、法制、服务、效能机关为目标,以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创新管理、完善制度和规范行为为主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行政效能提升工作,有效促进了我局行政效率、服务水平、自身形象的进一步提升,进而推动了各项统计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现将开展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转思想 改作风 提效能”活动意义重大

村级机构是全镇的综合办事机构,是镇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支点与核心,在科学决策、推动工作、促进农村事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村两委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委、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好坏。加强作风纪律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机关效能的必然要求。作为村里的每位同志,我们要充分认识机关作风建设重要性,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足和问题,努力通过自己的行动树立农村工作新形象。

二、对照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中”四风”,认真整改

这次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四风”问题,因此在转作风的问题上我们要针对“四风”问题存在的主要形式,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进行整改,实现风清气正。

三、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强素质就是要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首先我们要树立四种意识,即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思岗位意识。宗旨意识就是要树立全心全心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岗位意识就是要爱岗敬业,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责任意识就是对自己,单位,社会负责,要敢于担当,勇于担当,效率意识就是要树立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要言出必行,行必快办,行必办好。其次我们要加强学习,在理论上要加强政治思想的学习,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要向我们身边的同事和领导学习,向群众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在工作能力上不断提高,我们服务群众的水平和效率也会变的更高,我们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会变的更好。

四、深入一线,掌握实情

我们在工作中有许多问题是做在办公室里是发觉不到的,也是解决不了的。可能有的问题通过居民投诉和来信来访及上级交办中反映出来,但最终在解决问题的时效上大大折扣,所以我们要没事的时候,经常深入到第一线,了解人民群众在想什么,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将要我们解决的问题认真思考,深入研究,拿出制定和解决的方案,变被动为人民解决问题到主动靠前的来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真正做到想人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

2017关于“治顽疾+转作风+提效能”心得体会三:

为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之以恒把作风建设和效能风暴行动引向深入,积极营造风正劲足、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市委决定从2017年开始,集中一年时间,在全市开展“治顽疾、转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大力整治作风顽疾,切实转变干部作风,着力提升行政效能,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有力作风保证。近日,《中共兰州市委关于开展治顽疾转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执行。

《意见》提出,开展“治转提”专项行动,就是要通过作风整治实现“六个明显”,即工作作风明显好转,担当意识明显增强,落实力度明显加大,服务质量明显改善,行政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上升。要坚持问题导向,集中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作风顽疾,严厉惩戒那些端着架子、脱离群众的“背手干部”,发号施令、纸上谈兵的“挥手干部”,走马观花、工作推脱的“甩手干部”,雁过拔毛、吃拿卡要的“伸手干部”,用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推动全市各项工作的大提升。

《意见》提出,要强化督导巡察工作,采取督查和指导相结合、巡回检查与驻点巡察相结合、反馈整改与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方式,综合纪检、巡视、督查、考核、信访、审计、群众举报等方面的情况,对发现的各类问题严肃处理,督促全市各级各部门做到真治、实转、快提。

重点整治六大问题

庸包括不讲政治、不讲原则,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执行政策搞变通、打折扣,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热衷于钻“空子”、打“擦边球”,甚至“闯红灯”;只考虑本部门和个人利益,胸无全局、自行其是,服从服务全市发展的观念不强;面对错误言行失察失管,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敢真抓真管、严抓严管;进取精神不强,业绩平庸,工作处于后进状态。

懒包括缺乏学习热情、疏于学习思考,不读书、不看报,对上级政策精神不清,对分管的业务工作不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逐级衰减”;思想懒惰、观念僵化,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凭经验办事,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新形势新情况不敏感不掌握,对新常态新决策不适应不会抓,思路不清、不善谋划,对工作中的问题手足无措、无从应对;不深入基层一线,对群众的困难视而不见、被动应付,致使矛盾激化,造成工作被动甚至重大损失。

散包括组织纪律涣散,不讲规矩、不守制度,会上不说、会后乱说,重大事项该请示不请示、该报告不报告,目无组织、我行我素;工作纪律松弛,迟到早退,甚至无故缺勤,外出不按规定请假,随意脱岗、擅离职守,上班时间打牌下棋、上网聊天、玩游戏、办私事;在远郊区和乡镇工作的,“走读”情况严重;会风散漫,不按要求参加各种会议,无故缺席,找人替会。

慢包括责任意识差,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不依法实施或者不按规定和要求落实,敷衍塞责、拖延不办,致使政令不畅;服务意识差,对依法、依规应当办理的事项,该办不办、急事慢办、拖着不办,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和服务相对人利益;对需要配合协作的有关事项,态度不积极、不支持;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置之不理,甚至故意刁难,制造激化矛盾。

混包括事业心不强,精神不振、暮气沉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得过且过、被动应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心浮气躁,重权轻责,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遇到难题绕着走,碰到问题往后拖,不敢担当,争功诿过;习惯于搞形式主义,工作拈轻怕重,空喊口号、只说不干,怕吃苦、怕出力、怕担责,工作“耍滑头”、办事“踢皮球”,习惯于把矛盾上交、任务下派,选择性作为、当“太平官”;对上吹吹拍拍,对下横眉冷对,热衷迎来送往,忙于事务应酬。

卡包括想问题、办事情不从大局出发,不为群众着想,对群众和投资者冷硬横推,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项目多头审批,互为前置条件,人为设置“玻璃门”“旋转门”,让企业和办事人摸不着头脑、来回奔波,反复提交资料,费时费力;滥用职权,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不给好处不办事,对办事群众和企业吃拿卡要、故意刁难;巧立名目、私定门槛,对已取消审批事项搞变相审批,自行设定各种收费项目,搞“变相收费”“搭车收费”。

六种方式助推行动

思想发动重点是抓住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这个关键,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深刻认识各种作风顽疾的危害性,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深刻认识提升工作效能的紧迫性,自觉把自己摆进作风整治和作风建设中,努力在全市干部中形成一个整治作风顽疾没有观众,改善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查摆问题重点是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意见》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发挥“治转提”专项行动主体作用、主导作用,围绕群众和投资者反映强烈的问题,紧扣单位和个人的作风效能,通过发动群众深入找、对照症状自己找、征求意见上级找、同志之间相互找等多种形式,深入查摆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在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深查细照、找准找实、挖深挖透,真正开展一场严肃认真的作风“体检”。

聚焦重点要坚持问题导向,对庸、懒、散、慢、混、卡等作风顽疾开展多轮次、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排查,聚焦问题、见事见人,切实提高“治转提”专项行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注重从人民群众的怨言和呼声中发现问题,注重从省级机关、兄弟市州的意见和建议中发现问题,注重从服务对象的举报和投诉中发现问题,注重从第三方评估意见中发现问题。要从近年来进展缓慢的重大项目入手,深刻透视、深入解剖,深查背后的作风原因。要组建巡察小组,组织“两代表一委员”、行风政风监督员、新闻记者,深入开展明察暗访,切实提高发现问题的实效性、处置问题的威慑性。

整改落实将对查摆出的问题,列出整改清单,雷厉风行、大刀阔斧抓好整改落实。能够立即整改的即知即改、立行立改,需要时间整改的制定方案,限期整改到位,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严厉问责将对作风顽疾整治不积极、提升行政效能不明显、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得力的单位和个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公开曝光一起,综合运用谈话告诫、通报批评、调整岗位、降职免职、责令辞职、纪律处分等措施,对相关责任人坚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坚决向作风顽疾施药开刀,通过严厉问责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建章立制重点对加强作风

建设的现有制度进行梳理,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群众认可的制度,必须长期坚持,抓好落实。对于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制度,加大力度抓紧修订完善。对于“治转提”专项行动中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建立整治作风顽疾的长效机制。

三个阶段逐步深入

第一阶段2017年1月?2月为动员部署、查摆问题阶段。各级各部门就本地区、本部门以及干部个人存在的作风顽疾开展自查,认真自纠,并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

第二阶段3月?10月为督察整治、追责问责阶段。各级各部门对照问题清单全面整治。专项行动督导巡察组开展督导巡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曝光,严厉问责。

第三阶段11月?12月为测评考核、总结提高阶段。由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治转提”专项行动效果进行全面测评考核。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