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从普通党员成长为领导干部,尤其是担任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往往都是工作干得好、自身素质高。但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仅自己要干得好,还要能带着大家一起干。廖俊波同志把大家动员起来,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群众观念的体现。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搜集的社区工作者学习廖俊波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
【社区工作者学习廖俊波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热爱人民,融入人民,造福人民,廖俊波用他平凡而短暂的人生,写就了伟大而永恒的话题??他用实际行动塑造了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峰峦,谱写了一曲好干部之歌,他无疑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又一块闪耀的碑刻。
廖俊波将身心深埋于群众的沃土,用冲刺精神为百姓谋福祉、为党的事业献朝晖。廖俊波常说一句话,“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真心装着群众,便没有华丽的代言,只有二十年如一日的奔忙奋进,他把群众的冷暖、念想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村民吃水难,廖书记送福利上门;孩子读书难,他亲自牵头指挥复办镇高中;钉子户上访,也在他的手中冰释前嫌。正如*同志所勉励的,因为心中有民,所以能扑下身子,深入群众,心植人民,不论难易,无有例外。但凡为官避事的慵官、懒官,恐怕都原意选择锦上添花的政绩,都不会去触碰历史遗留的“老大难”,廖俊波的实在、担当恰恰体现于此。数十万人自发悼念,再次印证了那句名言:把人民放在心上的人,人民把他举得很高很高。
将工作当成“唯一的爱好”,矢志发展、务实担当、不胜不休,成就了干部群众眼里“实干、大气”的廖俊波。紧盯发展,“起步就要冲刺”??不论是搞调研还是搞项目,他都能一马当先,“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除了给干部鼓劲,更多是带头“钉钉子”,他把拆迁这个干部眼中的“天下第一难题”当作自家的“责任田”,三个月完成征地3600亩,半年后首家企业投产,在“最没有工业基础”的地方,建起了省级工业园区,2013年县域经济发展首次进入全省发展十佳,创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政和速度”。发展等不得、群众伤不起,他在追求拆迁速度同时,更注重民情民意,利用春节放假和园区百姓过一天春节、商量征地拆迁事宜,和谐拆迁的群众基础才更坚实。百日攻坚,头戴“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光环的他依旧亲赴一线,“只要不是在出差,他晚上基本都是在工地上”。遇难的前一刻,他还在说工作。为了工作,他才断然拒绝了妻子延期开会的劝说,做了最后的诀别。铁一样的坚定,铸就铁一样的担当。若用一句话总结他的工作状态,那就是??不在工作岗位,就在奔赴工作岗位的途中。
廖俊波将共产党人的纯洁信仰、廉洁作风摆在精神高地。在政和同心经济开发区,何以有一批从闽东、浙南等地“舍近求远”搬迁过来的企业?大多数是被廖俊波至诚务实的态度和雷厉风行的作风所感召。而“廖氏贴心服务”的秘诀在于,既可“肝胆”,又能“干净”,有困难,就集会协商马上办,合法依规解难题;有项目,就带上优惠政策、真心实意去招商。廖俊波用坦荡的君子之交,诠释着“亲”“清”二字。底线坚固,水火不侵。企图通过司机和廖俊波拉关系的人,被司机拒绝了“好意”,廉洁处处设防线,是需要精神定力的,他常对人说,“谁要是打着我的旗号搞工程,你们要马上拒绝,我没有这样的亲戚”,才做到了连“身边人”都知道如何抗拒诱惑和腐蚀。廖俊波正是践行了党的纯洁性,以身作则、律己及人,才实现了“全县干部无一违法犯罪”的吏治范本,将从严治党的旗帜擦得更加鲜亮。
党和人民的好干部廖俊波走了,已经不在躬身为民的“服务区”,但他优秀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和矢志为民的精神永远处于“待机状态”。时代需要“廖俊波”,用人当用“廖俊波”。因此,在大张旗鼓宣传学习廖俊波同志的当下,还要在制度引领、先锋引领、导向引领下,在人民的沃土中培养、发掘、造就一批廖俊波式的好干部,让榜样的旗帜一路招展,让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社区工作者学习廖俊波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
“百姓谁不爱好官?”廖俊波同志的猝然离世,牵动了四面八方人们的心。哀悼者络绎不绝,长街相送、挥泪成雨的场景,令人动容。“我至今不相信他真的走了!”在他不幸去世之后,几十万群众自发在网上悼念,想念他的老百姓仍往他的手机号码发去信息……老百姓的眼泪和心语,寄托着对一位好干部的深切思念,表达了对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由衷礼赞。
心无百姓莫为“官”。曾深刻指出,“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多年来,廖俊波同志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守权为民用的为政之道。不管在哪里任职、何处工作,廖俊波不是把职务当作权力、地位的象征,而是把职位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早在邵武拿口镇当镇长时,他就对女儿说:“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是为全镇人服务的。”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他坚持为老百姓多做事、做好事、做实事,以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的公仆情怀,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为人民造福,廖俊波做到了“尽心”。“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廖俊波同志拥有一颗热乎乎的“百姓心”:他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常常放弃节假日休息,忙得顾不上妻儿老小;接待来访群众总是满脸微笑、态度亲和,临走时还不忘递上自己的名片;他干工作,首先想的是“决不让老百姓吃亏”,在群众眼里,他是“和农民坐一条板凳的人”。心贴心才能得人心,心连心才能聚合力。对各级干部来说,时时处处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才能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汇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为人民造福,廖俊波做到了“尽力”。对待群众利益诉求,他总是有求必应;为群众排忧解难,他总是亲力亲为。为推动古村落旅游开发,他亲自上阵当起导游,提出“赚钱的事你们干,不赚钱的事党委政府来干”;在碰到征迁难题时,他夜访农家,和群众代表促膝长谈3个多小时,最终打消群众在迁祖坟、拆迁补偿方面的顾虑;面对陷入困境的农民企业家,他打车冒雨考察对方工厂,跑前跑后帮助解决生产困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廖俊波的先进事迹启示各级干部,为了老百姓的事就要全心全意、不遗余力,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才能用自己的辛苦付出换来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人民造福,廖俊波做到了“尽责”。俗话说“爱挑的担子不嫌沉”,廖俊波工作过的地方,不少都起点较低、基础较差,矛盾和困难集中。但他从不叫苦、抱怨,而是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把责任扛在肩上、任务抓在手中,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大胆闯、努力干。啃征地这个“硬骨头”,他深入群众听意见,耐心细致做工作,3个月征地3600多亩且无人上访;办老城拆迁“麻烦事”,他“两顾茅庐”真心请贤,让威信高的同志出手相助;打扶贫脱贫攻坚战,他深入实际搞调研,因地制宜找对策,让出了名的“垃圾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村民人均收入翻了几番。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廖俊波忠实履行了领导干部的职责使命,生动诠释了党的好干部的时代内涵,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为民担当、善作善成的榜样。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增强宗旨意识、恪守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置于心中的最高位置,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广大党员干部必将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干一番“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事业。
【社区工作者学习廖俊波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
廖俊波给自己的微信取名“樵夫”,或许是希望自己能像樵夫一样披荆斩棘带领群众走出一条致富之路;又或者是勉励自己身居高位,要始终保持一颗“樵夫”之心。斯人虽已逝,但“樵夫”精神终将长存。
做廖俊波式的“樵夫”,要做到心中有党。如果不是心中有党,他又怎能做到入党25年,做人光明磊落,从不利用权力为自己和亲属谋私利,在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倾尽全力为事业奋斗,直至生命终结。我们作为党的干部,要时时刻刻做到心中有党,对党忠诚,以廖俊波为榜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做廖俊波式的“樵夫”,要做到心中有民。如果不是心中有民,他又怎会看淡个人得失,在面对年幼女儿发问时发自肺腑说出“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民服务的”这样的话,政和县也不可能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从“省尾县”一跃成为“省域发展十佳县”。“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每个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挑起担子,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
做廖俊波式的“樵夫”,要做到心中有责。正是因为心中有责,他才会在出任“省尾书记”时,就组织开展了两个月的调研,对政和的各个方面做了深入的了解;正是因为心中有责,他才会三顾茅庐,请众多有能力的老同志“出山”和他一起做事业。党员干部如果缺乏责任意识,那么就不能够称之为一名合格党员、一位好干部。要知道身为党员干部的责任,并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
做廖俊波式的“樵夫”,要做到心中有戒。正是心中有戒,他才会在困难时为企业排忧解难,但从不收受老板们的钱物,做到政商既“亲”又“清”。要时刻谨记自己党员干部的身份,遵守党的规章制度,不能做的事情千万不要去做。每位党员干部的心中都要有一把戒尺,时刻警醒自己,不要触碰法律的“红线”,做一个廉政爱民的好干部。
英雄虽已逝,精神久长存。“樵夫”廖俊波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则、心中有戒的“樵夫”精神将激励每一位仍奋战在工作岗位上的党员干部,让越来越多的“樵夫”们像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