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模板

乡镇班子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集锦】

认清扶贫工作开展落实情况,对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整改。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乡镇班子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乡镇班子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1】

今年来,各地按照上级要求,将精准扶贫作为全面小康建设的重中之重,围绕“五年攻坚战,小康全实现”的奋斗目标,紧扣“3322”脱贫计划,实施“5516”攻坚工程,积极探索“精准施策、分类帮扶、产业支撑、绿色崛起”的精准扶贫新路径,在精准谋划、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上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实效。

但在实施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识别尚未做到精准。有的县(市、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需要进村入户核实的数量多、任务大,工作中难以逐户逐项核实情况,特别是经济收入情况难以准确核实,并且有些乡镇或村未严格执行贫困人员认定标准和评选程序,“关系户”、“人情户”依然存在。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以往确定的农村低保对象,存在识别不准和标准不统一现象,造成已纳入的农村低保人员与此次精准识别的贫困户标准存在现实差异。二是措施尚未满足精准。精准扶贫工作量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运行机制也不够成熟,精准扶贫尚处于政策衔接期、机制转轨期,以致措施落实有难度。因户施策对每户贫困户制定了“一对一”的帮扶措施,但因部分贫困户家庭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在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动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现象;部分贫困户发展意识差,“等、靠、要”思想严重,贫困户自身脱贫能力和脱贫基础较薄弱。培育扶贫主导产业难,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就算产业搞起来了,但终因市场因素而半途而废,一直也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力弱,县域涉农龙头企业较少,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是空壳子、空架子,吸纳带动贫困户作用不明显;同时,扶贫资金整合难度大,现有财政扶贫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信贷扶贫、工作经费等的资金需求,资金缺口较大,而部门资金都有各自考量和使用要求,整合使用资金难度大。三是力量尚未适应精准。有的县市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按照干部结对帮扶“4321”方案,现有机关干部职工很难与贫困人口全部结对帮扶,只能优先选择部分贫困村的贫困户进行结对,其他非贫困村的贫困户由乡村两级干部、党员组长结对帮扶,在帮扶力度、帮扶效果上与精准扶贫的要求有差距。扶贫干部、乡村干部对精准扶贫政策把握不准,思想上有畏难情绪,部分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差,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精准核实“低贫”对象,提高兜底扶持比例。要继续认真核实贫困人口数据,进一步准确掌握贫困状况,同时,按照农村低保对象直接纳入扶贫对象的规定,建议结合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标准,统一细化全市农村低保对象的评定细则,对以往已纳入的农村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进退机制。同时,针对全市贫困人口贫困状况,适当提高贫困人口中兜底扶持人口的数量。

二、完善帮扶配套政策,提高帮扶政策针对性。精准扶贫是一项巨大综合性工程,需要大量资金予以保障,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出台完善精准扶贫各项优惠政策。一是完善保障式扶贫政策。重点是提高国家补助标准,如住房搬迁补助、低保五保残疾人救助、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农村养老补助等标准。二是完善资金配套政策。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各块资金的整合力度,完善配套政策,加快对贫困村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完善智力帮扶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村(户)掌握技能的水平;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为贫困户脱贫提供智力保障。四是完善易地搬迁帮扶政策。出台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落实到户补助标准,对居住分散在交通不便、山高人稀的农户,进行迁移式扶贫。四是完善对口帮扶政策。重点解决干部对口帮扶中的实效性,提高对接率,发挥广大干部在帮扶过程中的作用和实效。

三、创新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产业扶贫作用。培育发展以庄园经济、种植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产业帮扶载体和平台,按照就近原则,整合贫困户的土地、山林等资源,以挂靠、参股分红等方式,推进农村生产要素集聚,释放农村生产要素的整体效应。同时,政府出台对“农家乐”、庄园经济、种植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等的配套奖励扶持措施,通过项目、资金、技术等支持,提高其参与农村贫困户脱贫帮扶的积极性、主动性,扩大农村贫困户脱贫帮扶工作的社会参与面。

四、破解资金投入瓶颈,提高扶贫资金实效。精准扶贫、产业帮扶和设施改善需要各地投入大量资金,由于各县财力不一,资金保障能力有强有弱,加上各地的贫困人口有差异,所需资金也存在差异。就汝城县而言,对照“四个一批”的资金投入,每年扶持资金需要上亿元,对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而言,资金瓶颈更加突出。建议在“十三五”期间,提高市本级财政对4个片区县精准扶贫的资金投入,保证县级精准扶贫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充分发挥金融扶贫的撬动作用,实行贷款授信评级、扶贫贷款贴息,对授信贫困户实行免抵押、无担保贷款,对4个片区县的扶贫小额贷款,由市级财政予以解决贷款贴息资金。同时,建立市级产业引导资金对片区县扶贫产业项目、种养大户、庄园经济等专项奖励扶持办法,加大对片区县的资金支持,推动片区县培育壮大扶贫产业项目 。

【乡镇班子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2】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特别是看贫困的老乡,十八大以来,关于扶贫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现在大家都在总结“十二五”、谋划“十三五”、奋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甘肃省也正在集中力量做这方面的工作,这当中,扶贫工作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政策成效分析

数据显示,从2010年实行新的扶贫开发纲要以来到年底,在新扶贫标准下,我国的减贫总量达到了955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原来的17.2%下降到7.2%,减少了10%。2013年世界银行报告指出,1980-2008年,在日均1.25美元贫困线标准以下的贫困人口,中国减少了6.62亿,减贫成效巨大。

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我认为至少应该包括七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体制改革。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大包干,在7年时间(1978-1985年)内,按照我们当时的标准,实现贫困人口减少一半。二是农业发展。我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和6%的水养活了全球20%左右的人口。三是经济增长。近30多年来,我国保持了年均9.8%的增长速度,这对于就业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四是结构调整。这些年,无论是种植业内部、农业内部、农村内部还是城乡之间,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都在不断调整,每次调整都意味着劳动力的解放,都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创造了条件。五是区域政策。包括西部大开发政策和片区支持政策。仅片区政策一项,在确立14个片区以来,财政综合扶贫投入大体上每年增加700多亿元。六是惠农政策。目前,惠农政策资金总量达到每年1.2万亿元以上,去年的增量在1000亿元以上。七是专项扶贫。我国专项扶贫预算是433亿元,2015年是467亿元,如果再加上定点扶贫和东西协作,财政直接投入约为700多亿元。从2015年财政部的预算来看,地方(省市县三级)的扶贫投入是1000亿元。

但是应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减贫幅度却出现了明显下降。2010-减贫幅度从26.1%下降到14.9%,减少了11.2个百分点。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2015年减贫幅度大约会在13.4%左右,相当于减贫940万人。但现在我们提出的年度目标是要减少1000万人以上,减贫幅度是14.25%,任务很艰巨。

从甘肃的情况来看,2010年贫困人口862万人,417万人,累计减少445万人,成效非常显著。但与全国一样,甘肃减贫幅度从2012年以后也呈逐年下降趋势,预计2015年减贫幅度为15%,对应减贫人口为62.55万人。实际上,甘肃今年确定的减贫目标是100万人,对应的减贫幅度是23.98%,这是过去从未达到过的高度,任务异常艰巨。所以总体上看,减贫效益递减问题是非常现实、非常突出的一个矛盾,或者说扶贫这个“骨头”越来越难啃了,必须以更大的决心、下更大的力气来应对。

二、常规性的几个问题

一是贫困规模。按照2300元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加物价指数为2800元),到底,我国贫困人口的规模是7017万人,贫困发生率是7.2%。

二是返贫因素。影响贫困的因素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既有群体因素,也有个体因素;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也有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方面的,还有生态方面的。

三是发展不平衡、特困地区发展滞后。贫困的区域性在我国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矛盾,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社会形态特殊、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滞后,扶贫任务最为艰巨。

四是收入差距大、相对贫困凸显。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92∶1,绝对差是18952元。从2009年开始,农民收入增幅一直高于城市居民,城乡收入比从3.33∶1下降到2.92∶1,虽然城乡收入比在降低,但是绝对收入差距每年增加约1000多元。除了城乡收入差距之外,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中国公布的基尼系数是0.469。基尼系数与减贫的关系应该特别强调:普遍贫困状态下,经济增长对减贫作用十分明显;但发展的差距越大(基尼系数越大),经济增长对减贫的带动作用就越小。目前,我国进入了一个从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过渡的特定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高度关注收入差距扩大可能产生的致贫因素。

三、思路与对策

我国的减贫事业正处在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换时期,总体上正处于从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的转化时期。现在,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不多了,而相对贫困问题越来越突出。

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怎么来落实好指示要求?

 (一)澄清几个认识

首先,我们要始终认识到:贫困是相对的,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我们要消灭绝对贫困,也必须消灭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会长期存在,不仅现在有,全面小康了也有,中等发达了还有。想再过几年就没有贫困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二,我国正处在从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过渡时期,加之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所以我们只能提出有限的、阶段性的目标任务,既要鼓舞人心,又要切实可行,无论如何不能说过头话;既要有解决绝对贫困的任务,也要有缓解相对贫困的目标,二者不可偏废。

对于绝对贫困来说,过去讲“衣不遮体、食不裹腹、住不避风雨”,首先要消灭这三种现象,现在还要加上水的问题,就是要有安全的饮水。同时,恩格尔系数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指标。从理论上说,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还是绝对贫困,50%以下可以算是基本小康,有人提出,贫困人口到2020年恩格尔系数要降到50%以下,我认为,必须实事求是,能降下来当然好,能不能降到50%以下,还要仔细算算账。

对于相对贫困来说,基尼系数是一个比较合格的指标。我国过去6年已经实现了基尼系数的下降,从0.491降到现在的0.469。虽然下降得很慢,但毕竟还是降了。既然过去6年已经做到了,就应该而且可以考虑今后提出基尼系数的目标,应该让基尼系数尽可能靠近0.4。

当然,相对贫困不光是要看收入差距,还要强调区域差距,中国这么大,发展这么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起点不同,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程度也肯定不同,不能强求一律。同时,我们还必须考虑群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全面小康是老百姓自己的事,小康的目标怎么定,自己跟自己比,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儿,越到基层越要征求群众的意见。

如果我们要提出2020年的减贫目标,应当更加具体,既要反映绝对贫困,又要反映相对贫困。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这两个基本的指标只要能提出一个合理的奋斗目标,并年年公布出来,就会形成极强的社会动员力。

第三,一方面硬骨头“难啃”,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要防止以“补短”的名义要钱,却去打造“长板”。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密切联系,但又不是一回事。扶贫开发永远都是要去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它不等于新农村的建设。现在的情况是,许多地方都是以扶贫为理由向上级申请资金,但最终资金的实际用途却不甚清楚。

第四,要标本兼治把完善机制放在重要位置。除了目标之外,方针、原则都要考虑致贫原因的多样性。

(二)落实“三个结合”的具体措施

李克强总理提出“三个结合”的基本方针,即把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把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把外部支持与内生动力结合起来。按照这个目标和方针,在宏观上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增加投入,特别是要加强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是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西部省份的GDP增速应高于全国,不能一刀切。目前贫困地区的发展总体上还是靠投资拉动。三是鼓励中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四是低保(养老)要有兜底性的制度安排,标准要提高、目标要精准,但是规模没有必要再扩大。

(三)工作层面需要特别强调的问题

第一,统筹资源。“精准扶贫”不是扶贫系统一家的事。所有编织社会保障网的部门,都必须牢固树立“精准”意识,按照“精准”的要求来完善、调整自己的政策,并切实抓好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合力、拧成一股绳,使有限的财政资源发挥出更大更好的效益。

第二,完善机制。要注重内生动力和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驻村工作队是很重要的形式,但光有这一条还不行,还要有农民的组织化,还要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应该特别注意贫困群众的广泛参与,并把这作为一条硬要求、硬措施。

第三,突出重点。要强调“三最”??最困难地区、最困难群体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三最”最能体现精准扶贫要求的。战线不能搞得太长,战线越长,越不可能实现精准。层层都有这个问题,能不能突出重点,是对我们工作能力、水平的一个检验。

第四,分步实施。不搞齐头并进,更不追求所谓的“同步”。一提同步,一些地方势必要把有限的资金去做“盆景”,这就不是扶真贫了。必须认识到,发展的差距是历史形成的客观存在,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达到“同步”。所以,应该对“同步”有新的理解??你走一步我也走一步也是“同步”,而不是像多数人理解的那样,走到一条线上、齐头并进才叫“同步”。当然,我们希望贫困地方能够走得快一点。

第五,简政放权。要强调“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在这个大的原则下,根据不同的致贫因素来划分事权??既要明确中央管什么,地方管什么,不能不分层级,“上下一般粗”,又要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扶贫系统不包打天下。要充分发挥省、市两级以及第三方力量的监督作用。

(四)关于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扶贫开发的主攻方向。回顾扶贫开发的历史,可以说,精准扶贫是一个反复探索、逐步深化的过程,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也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精准识别方面,存在着福利化、平均主义的倾向;在精准帮扶过程中,有三个问题绕不过去,一是不可能人人都成为致富能手,二是政策要求瞄准贫困对象但操作中很难实现,三是即便瞄准了也还存在着打不准的无奈;在精准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被脱贫”或脱贫了却难以退出等现象,还存在投入不足、扶贫效率不高等问题。回顾走过的路,我们是从模糊走向精准,但往往又从精准走向了模糊。我觉得在精准的问题上,不能太绝对,太绝对了可能做不到,也不利于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应该把着力点放在最突出的问题上、放在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上。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