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模板

精选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进一步鼓励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出表率,激励其他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2017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2017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1】

今年,罗田县委授予该县凤山镇蔬菜村党支书,全国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模范个人候选人马福生“焦裕禄式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罗田县城中村所有党支书中,马福生是其中唯一一个少数民族党员干部,从1985年至今,任村支书30年。作为少数民族回族人,他认真践行“三个离不开的民族政策”,融入当地汉族群众,不歧视汉族干部和群众,积极宣传民族政策法规,主动团结汉族干部,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氛围,为干事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30年来,他与村党支部一班人一起,带领全村308户,1385人,发展经济,积累资产达3个亿,实现了三级跳:实行土地使用责任制。将土地承包给村民,用于继续种植蔬菜,打造放心蔬菜种植基地。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用土地转让的资金兴办集体企业,先后兴办养殖场、粉丝厂、酒店、幼儿园等企业单位89家。至2013年,经权威部门评估,村级资产达到3亿元。建立现代企业运营模式。对村级积累的3亿元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蔬菜村股份合作社,经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讨论,实行财产共有、共同积累、按股分红。这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首创。2013年,村集体收入256.3万元,人均收入6680元,居全县农村人平均收入榜首,连续12年进入“全县十强村”,湖北省经济200强村行列。

30年来,他始终牢记“共同富裕”,切实为村民谋福祉,出台十项措施,把民生工作做得细致入微。这十条措施内容是:对年满60周岁的村民按月发放生活补助,年长一岁每月补助增加120元;对被征地农民每月发放肉食蔬菜补助;凡遇到人身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特殊慢性病的村民给予大病救助;每个村民每年发放100元生活补贴;村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个人应缴部分由村集体上缴;为失地农民办理最低生活保障,提供再就业培训和再就业服务;全面落实退耕还林、农机补贴、柴油补贴、粮食种子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五保户”由村全额供养;为全体村民办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投资200万元解决偏远村小组的饮用水、道路平整、路灯照明等事关百姓切实利益的问题。在以马福生为首的村党支部班子的奔走努力下,这十条措施已经在蔬菜村得到了有效落实,全村每名群众都切身感受到了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变化,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创造出的新成果。

【2017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2】

罗长姐,女,土家族,1928年9月生,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九门村村民。

35年来,罗长姐精心照料在部队执行任务时不幸患上乙型脑膜炎、严重智残、按政策应由政府抚养的儿子。虽然充满艰辛,甚至被儿子打瞎一只眼晴,但她始终无怨无悔,悉心照料。

“儿子是立了军功的军人,我是军人的母亲。绝不能给国家和部队添麻烦,给儿子脸上抹黑。”1978年,家住鄂西深山中的罗长姐,果断接回执行特殊任务时突发意外精神失常的儿子,悉心照料至今。35年来,为照顾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每天都要发病的儿子,罗长姐脸无数次被儿子抓破,胳膊和手被咬伤,全身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一次,她帮儿子洗澡,儿子突然一拳挥来,把她的右眼珠打了出来,她失去了右眼。每年,她都将家里的口粮卖掉一半,领着其他孩子拔野菜、挖葛根填肚子,攒钱买儿子喜欢吃的大米。她买来绞剪和剃刀,每月给儿子理发,儿子不听话,她为之理一次发短则三四天,最长的一次用了七天。

为了顺应儿子在部队养成的习惯,罗长姐在吊脚楼住房周围建起一米多高的木栅栏,修了一条环形走道,带着儿子跑步“训练”。由于儿子对军队生活记忆深刻,吃饭喝水一定要用部队的搪瓷碗。罗长姐翻山越岭,到处寻找、购买类似部队发的搪瓷碗。至今,儿子摔坏了100多个搪瓷碗、折断了一万多双竹筷。罗长姐不让医生给儿子注射镇静剂,也不让家人用铁链锁住儿子,儿子在哪里她就在哪里,全天候照料儿子吃喝拉撒睡。曾有医生预言,罗长姐的儿子活不过40岁,但是她用母爱创造了奇迹,今年罗长姐85岁,她62岁的儿子身子骨依然硬朗。

罗长姐先是送弟弟入伍,接着送儿子入伍。73岁那年,她又送孙子参军。每天不管多忙,她都把家门楣上方的“光荣军属”牌和儿子的军帽、军功章认真擦拭、整理一遍。她说:“当兵是保卫祖国,是最光荣的事!”

罗长姐荣获全国双拥模范个人、湖北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2017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3】

参加工作21年,他扎根农村,和农民建立了深厚感情,自称“我就是一个农民”。

发展产业,推进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他被誉为“造福书记”。

被确诊为鼻咽癌后,他治疗间隙坚持忘我工作,让同事心痛得掉泪。

来凤县百福司镇党委书记向家林忠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感动了全县干部群众。

“我就是一个农民,要和大家混成一片,多做些实事”

4月1日上午,百福司镇政府接待室里,十余人围着一位中年汉子嘘寒问暖,叮嘱他工作莫太累了。

他们是来凤县旧司镇黑洞塘村和岩峰窝村的村民代表,从县电视台新闻中得知向家林患病,相约来看望他。

旧司镇居民田祠莲当天也来看望向家林。她说:“向书记在旧司为群众做事,老百姓都记着他的好。”

今年41岁的向家林,1993年参加工作后一直在农村工作,2008年3月担任乡镇主职干部后,倾力服务群众,和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

岩峰窝村蔡家沟山高谷深,300多名村民“上山靠爬,下山靠滑”。1977年,村民们苦战一个冬天建起3公里简易路,但买卖货物还是要靠肩挑背驮。

村民杨仁发还记得2008年3月找向家林反映情况的事。当时,向家林为每人倒了一杯水,诚恳地说:“今天是我到任的第二天,一下子不好答复你们。给我两天了解情况,第三天我现场解决问题。”

第三天上午,向家林来到蔡家沟,和村民一起测量、一起预算。修好这条路,除村民投劳和项目资金外,还有2.3万元的缺口。向家林当即表态:“政府挤出钱也要帮大家把路修好。”

2009年春节前,路终于修通了,平静的蔡家沟第一次响起了汽车喇叭声。

村民蔡玉林说:“向书记帮我们修路架桥,硬是个好干部,我们什么时候都记得他。”

记住向家林的不仅是乡里的农民。向家林到哪里工作就住在哪里,早上散步和遇到的居民拉家常,晚上入户走访,了解他们生产生活上的困难,留下电话方便群众联系。他常说:“乡镇干部就要脚上沾泥,心中有爱。我就是一个农民,要和大家打成一片,听大家的真心话,为大家多做些实事。”

在他的运筹下,旧司在全县率先建起了为民服务中心,5万余村民享受到“一站式服务”;新峡库区40多户群众搬进了高洞集镇大坝新社区,接通了互联网,用上了自来水。百福司有了第一座冲水公厕,方便赶场群众;建起全州首家乡镇殡仪服务站,居民办丧事不再扰民。

上班时间,向家林的办公室是敞开的。旧司镇岩朝门村八旬老人向黑芝,儿子修水库时遇难,生活困难,赶集时找向家林求助。向家林找来民政办主任当场落实临时救助资金,按程序为她办理低保。百福司镇政府干部张小艳说,向书记中午从来不休息,每月在办公室接待至少200名群众。对此,向家林说:“群众赶集时找干部解决问题最方便。老百姓中午来了,你忍心让他们等两个钟头?”

在向家林的心里,年长的都是满佬(叔叔)、伯娘,年纪相仿的都是兄弟姐妹,都是亲人,他们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他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把他当亲人。2011年12月他调离旧司时,上千名群众赶来和他道别,百余名群众自发送他到百福司上任。

“变了鸬鹚就要夹鱼,变了泥鳅就莫怕糊眼睛”

4月2日,百福司镇兴安村支书彭南清告诉记者,村里近两年发展烟叶、百合、生猪、石材产业,村民收入节节高,仅枫香坪组就有12辆轿车。

向家林到百福司镇上任后,要求各村依托优势资源发展产业,并20多次到兴安村调研指导。兴安村整治了1000多亩梯田,实现了烟叶、百合生产机械化;拓宽了通村公路,将石材远销到湖南、重庆等地。

作为乡镇主职干部,带领群众致富是义务,更是责任。向家林常说:“变了鸬鹚就要夹鱼,变了泥鳅就莫怕糊眼睛。只要能让群众致富,认准的事就大胆干。”

旧司是“桑蚕之乡”,曾拥有上万亩桑园,后萎缩至千余亩。2008年,蚕茧价格回暖,引导群众恢复桑园成为向家林思考的重点问题。他带领村干部、养蚕大户到重庆黔江等地学习,组织专班五进水田坝老桑蚕基地开夜会,给群众讲政策、谈形势、算经济账。

腊壁司村桑蚕大户向柱柏1984年开始养蚕,见证了旧司桑蚕业的复兴。他说,向书记多次来村里开屋场会,提出“一亩桑一头牛,十亩桑一栋楼”的创收目标。向上争取项目,从镇里挤资金,为蚕农提供种苗补助,支持蚕农修建标准化养殖大棚,聘请技术员为大家服务,动员大户成立蚕桑专业合作社……目前,旧司的桑园恢复到7000多亩,800多户蚕农走上了致富路。

旧司群众认可向家林,称赞他是“造福书记”。百福司镇兴安村五组的徐明才,2013年回乡流转100多亩地种植烟叶。由于旱灾,徐明才的50亩烟叶绝收,亏损十多万元。向家林鼓励他战胜困难,并承诺尽快解决受灾补助和种烟大户奖扶资金。去年春节前,徐明才给向家林发短信,反映有关资金没到位。向家林很快回复徐明才,说自己出院后马上为他解决。农历腊月二十六,向家林赶到兴安村,帮他协调有关事宜。徐明才事后懊悔地说:“我要是晓得向书记在武汉治病,怎么也不会打扰他。”

今年,徐明才投入20多万元,又流转土地100亩,修通近4公里的产业路,在烟田建起5座蓄水池,准备大干一场。

旧司镇新街村新寨湾农家乐是在向家林的帮助下建起来的。农家乐老板杨碧云说,她家从山上搬下来后,向家林协调解决搬迁资金、特色民居改造资金,还帮助贷款,盖起了360平方米的农家乐。现在,她每年收入十多万元。

“做关系长远发展的事,做让老百姓称赞的事”

4月2日下午,90岁的百福司镇居民邓云绍坐在自家门前,享受春日暖阳。

邓云绍的家就在酉水岸边,紧靠新修成的沿河文化走廊。他介绍说:“以前河边全是垃圾,还有不少猪圈,臭气,天,被称为‘甩街’。现在,这里修得像花园一样,住着感觉可好了。”百福司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镇居民有目共睹。

上任伊始,向家林抓住百福司创建旅游名镇的机遇,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他带乡镇干部、群众代表到湖南龙山县里耶镇、重庆酉阳县酉水镇考察,学习旅游名镇建设经验;沉下去调研,集中群众智慧,制订旅游名镇总体规划。

建设集镇,钱从哪里来?百福司镇引进珠海、武汉客商,盘活镇、村闲置资产,争取武汉?口区、东湖风景区项目、资金支持,筹集资金近亿元,建成百福广场、沿河文化走廊、风情美食街等13个项目。居民向进凤说;“政府十多年前就想建设这些项目,没想到不到两年就建成了。”

建设旅游名镇,少数群众的眼前利益可能受损。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实事求是,多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向家林是这样考虑的。

陈某是家族的代表性人物,做好他的工作对征地至关重要。向家林几次到陈某家,看望他偏瘫在床的老伴,宣传城镇建设的好处。见到陈某思想有些松动,向家林又邀请他担任城建监督员。想通了的陈某不仅带头在征地协议上签字,还动员其他征地户签字。

屠户陈某在街边架锅烧水杀猪,集镇整治专班几次做工作均无效果。向家林了解到陈某的爱人姓向,就找到陈某讲解集镇发展规划,谈集镇整治的意义,指着灶台说太影响集镇形象,快些拆了吧。陈某说舍不得,就指望它吃饭呢。向家林开玩笑说:“我舍得把姐姐嫁给你,你拆个灶台还舍不得?”陈某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爽快地把灶台拆了。

向家林认为,在基层工作,除干好日常工作外,还要“做关系长远发展的事,做让老百姓称赞的事”。要干什么,让群众知道,征得群众理解;干得怎么样,让群众监督,以工作实效取信于民;调动乡、村干部积极性,团结群众一起干,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集镇大变样,百福司居民受益。大家争当城建监督员,参加义务巡逻队,踊跃参与集镇管理。

“服务群众,忘我工作,是对癌症最好的挑战”

4月3日5时许,向家林就起床了。长期以来,向家林白天干事情,晚上想事情,很多夜晚在失眠中度过,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年上半年,他感觉身体不适,但由于工作忙,就没当一回事。

去年9月底,向家林到武汉跑项目,抽空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鼻咽癌……

了解到鼻咽癌治疗效果很好后,向家林振作起来,他要配合治疗,尽快康复,为乡亲们做更多的事。4个月里,他战胜痛苦,做了33次放疗、4次化疗、6次靶向治疗。

向家林放不下工作,治疗间隙坚持回到镇上工作,让妻子刘珂玲说起来就掉泪。

在武汉做完第一次化疗,向家林第二天就赶到了百福司。刘珂玲过来照看他,跟着他在工地上跑了一天。第二天,向家林又下工地,一跑又是一天,怎么也劝不回去。

今年2月,刘珂玲接到镇干部的电话,说向家林工作太累了,脸色也不好,哭着求她把向家林接回家。

得知向家林患病,旧司、百福司的干部群众打电话、发短信问候他。旧司镇苦竹溪村原支书田桂松2008年患乳腺癌,是向家林鼓励她勇敢面对,为她募集、捐助现金2万多元。田桂松给向家林打电话说:“向书记,疾病并不可怕,你要像那时鼓励我一样,勇敢地战胜病魔。”

王某是老上访户,今年2月又来镇上找向家林。工作人员告诉他向书记不在,有问题可以找其他领导解决。王某说:“我这次不是找向书记解决问题的,专门来看看他。”

旧司镇三寨坪村民向敏、黎菊英,借钱买车票赶到武汉探望向家林。

干部群众的关心,让向家林有些动情:“我只是做了一名基层干部该做的事情,没想到群众这么挂念我。服务群众,忘我工作,是对癌症最好的挑战,也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群众想要干部怎么做,我就要朝着那个方向努力。”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来凤县开展学习向家林的活动,但他觉得做得还不够:“践行群众路线,始终在路上。我要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实实在在做事,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为推动山区发展尽心尽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