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模板

基层微腐败主要表现形式材料【汇总】

发布时间:2023-11-16 13:14:11

作为基层干部,与群众接触较为频繁、密切,其贪腐行为直接在群中眼皮下进行,对干部形象造成的影响十分恶劣。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搜集的基层微腐败主要表现形式材料,欢迎大家参考!

【基层微腐败主要表现形式材料1】

随着反腐败的进一步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梳理的问题和各级纪委网站通报的违纪处理情况来看,乡官、村官的名字一再被提及,发生在群众身边和“家门口”的“苍蝇式”腐败问题此起彼伏,直接损害了党和国家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其危害之大,影响极之恶劣,与一些高级别贪官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为严重,农村基层的腐败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苍蝇式”腐败特点及表现形式

相比大老虎,到处乱飞,遍布各个角落的苍蝇更让民众讨厌恶心。“苍蝇式”腐败,形象地指出了基层腐败易发多发的现象,具有广泛性、直接性、群发性、隐蔽性的特点。处于最基层的干部群体,特别是一些体制外的干部,“官”不大,却掌管着农村政务及村民生活的大事小情,权力涉及方方面面,往往事无巨细,其腐败形式表主要现在:

1、凡是有权力、有利益的地方就可能发生“苍蝇”式腐败。只要涉及民生领域资金的使用管理和为民办事的各个环节均有违纪违法问题发生。从实践来看,农业补贴发放、征地拆迁补偿、扶贫对象救助、建房规划审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多个领域都有腐败现象发生。少数基层干部把国家给予群众的惠民政策,视为是个人给予群众的恩赐,优亲厚友,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2、“苍蝇”式腐败容易累积多发,反复发作,直接损害群众利益,引发群众不满。从群众的诉求和查办的案件分析,基层农村普遍存在涉农乱收费,吃拿卡要现象,大多涉案人员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对群众的伤害更为直接,有的腐败时间跨度长,作案次数多,问题累积起来酿成大错。

3、苍蝇式腐败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土壤,群众对“苍蝇”式腐败既深恶痛绝,又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正常能办的事也爱找个熟人,对借亲朋关系享受到的便利沾沾自喜参,“苍蝇”式腐败在各种人情关系的借口下,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4、苍蝇式腐败大多缺乏监督,乡村一级点多面广,组织监督相对薄弱,群众监督有所顾忌,违反八项规定问题的新动向,如公款吃喝等多向村一级转移。还有部分村干部长年外出务工,工作不在状态,村级事务遥控指,造成社会矛盾纠纷不断。

二、产生“苍蝇”式腐败的原因

一是宗旨意识淡薄。少数基层党员干部不注重自身思想锤炼和道德修养,导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滑坡,个人私欲不受节制,从小贪小腐开始,逐渐变得为所欲为,最终走向腐败深渊。有的打着跑项目、跑资金的幌子,整天在外吃喝玩乐,根本无视群众疾苦,贪图享乐,公款大吃大喝,一些经济基础薄弱的村组,村级转移支付全部用于吃喝还不够,更有少数人员参加黄赌毒等犯罪活动,成为地方黑恶势力的代表。

二是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力,监督不到位。村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以此来规范和约束村干部的行为,但制度建立时就留余地,执行时还大打折扣、降低标准,很多地方仅是墙上挂挂,监督约束机制十分软弱。如村级财务公开,重大事项一事一议,重大开支、低保评定等涉及民生事项集体讨论并进行公示等等,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公开、少公开、假公开的现象。公开栏多数地方也只是一种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走走过场,搞搞形式。加上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家的多是老人孩子,群众根本没有能力进行监督,在民主监督无法有效行使的情况下,村干部的行为基本处于无人监督的状态,任其所为。基层权力个人化,从而产生腐败。

三是农村“三资”管理混乱。一些地方村级资产资源不清,财务管理混乱,“白条子”泛滥。集体资产资源租赁转让基本上是几个村干部说了算,农村小型建设项目也多是村干部承包建设,多数不会进入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交易,集体资产甚至转移到了村干部的个人手中。从近两年群众集体上访和查处的案件反映,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侵吞集体资产、挥霍集体资金、贪污浪费、损害群众利益案件屡见不鲜。

四是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没有很好落实。基层党委政府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重视抓经济,缺少对村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不能经常性地开展对村干部的谈心,了解思想动态,评价干部的标准也多是以工作任务完成论英雄。基层纪委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干扰,查办案件力度小,从严从重打击力度不足,监督责任难以落实。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每年都会受理涉农方面的投诉,但由于反映的问题普遍时间跨度大、情况复杂,取证困难,真正具备可查性的并不多,即便立案查处,但在处理量刑上也较为宽松,客观上纵容了农村干部贪污腐败的滋生。

五是腐败现象与腐败心理对于整个社会的侵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大量存在,熟人社会的“潜规则”暗涌,给了好处乱办事,不给好处难办事的情况经常发生,优亲厚友成了一种大家都习以为常的潜规则,社会对“苍蝇”式腐败存在普遍的妥协心理,其危害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已成为人们见怪不怪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

三、铲除“苍蝇”式腐败的对策及建议

要彻底治理当前的“苍蝇式”腐败,还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改良社会风气,在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下,致力于反腐常态化和加大惩处力度。

1、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增强履行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基层党委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担当起来,主动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纪委监察机关要真正做到敢于监督、科学监督、有效监督。 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要当“铁包公”,对农村基层腐败“零容忍”,要敢于出手。

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的选拔培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把那些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观念新、身体好、常在家、群众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来,依法依规配齐配强村级干部。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一方面大力加强村级干部的培养,有组织地进行政治理想信念、涉农法律法规、农村矛盾纠纷处理、工作方式方法及致富产业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对村级干部的警示教育,加强监督,规范言行,打造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村级组织干部队伍。

3、整治不良社会风气,铲除“苍蝇”式腐败的文化土壤。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刹四风问题,杜绝四风问题向基层转移。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在全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让作风“小问题”不再被小视、“潜规则”四处碰壁、小贪小腐人人喊打。

4、建章立制,规范农村“三资”管理行为。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规章制度,重点加强财务收支、预算决算制度建设,规范资金的使用、收益、分配管理,建立开支审批、业务招待、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等。建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规范资产的登记、使用、经营、收益和处置行为,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加强集体资源的使用管理,规范资源的承包、出让、开发,集体资产、资源的交易行为全部纳入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公开协商、公开竞价、公开招标。

5、强化监督检查,积极推行村级事务公开。一是经常性的开展涉及民生领域的专项治理工作,按照“管项目就要管资金管使用”原则,各民生资金管理部门要切实担起责任,加强监管,确保民生资金用在实处,从根本上消除滥用权力的权限,压缩“苍蝇”式腐败的生存空间。二是加强对村级财务的日常监督。建立村级财务稽审制度,对离任、换届的村主要干部要及时进行责任专项审计,对因财务问题群众意见反映强烈的村要及时进行调查。三是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的职能,认真审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及制度执行情况,监督集体资产、资源的使用、承包及经营情况,定期公开村级财务,对群众关心的涉农资金发放、征地拆迁补偿款、“农村三资”管理和处置等重大财务活动或事项,及时逐项逐笔公开,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

6、强化案件查处,将反腐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遏制“苍蝇”式腐败的蔓延势头。一是突出查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对发生在低保、医保、扶贫、救灾救助等领域的截留、挤占、挪用以及权钱交易、套取骗取、贪污私分、优亲厚友等问题,坚持露头就打,以查促防。二是要综合运用法律、纪律和组织手段,严肃处理小贪小腐,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苍蝇”式腐败分子,发现一起惩处一起,绝不容性。

【基层微腐败主要表现形式材料2】

针对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的“村官”腐败现象出现高发态势,而且腐败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而今年中纪委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又高度重视,因此我们认真思考这些村官们何以产生腐败的原因,不断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的监督和管理,这对于中央提出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小小的村级干部:腐败何以能频频发生?究其原因,愚以为无非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放松政治学习,不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实施纲要》的出台,从教育、制度、监督多方面、多角度地建立起全方位的反腐败防线,全国上下各地也都制定了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和方案。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学习制度,各级党委、政府也都把理论学习纳入党政领导班子考核的内容之一。但是在基层乡镇或部门学习中,往往都集中在班子中心组,而常常忽视了村级班子的理论学习。而村级班子和成员,也确实有许多事务性的工作,因为他们直接面对的是群众,针尖大的事、芝麻小的事都需要他们去解决,即使偶尔来学习几次也是敷衍了事。这些“村官”们认为只有解决群众的实事,至于什么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那是上面的事,学习不学习,对他们这些“村官”来说都是“无从谈起”的事。所以政治学习不到位,引起这些“村官”们思想上修德律己的严重缺失,把自己看成一方“神圣”,或认为“山高皇帝远”,我就是“土皇帝”,谁也管不着。

二是制度不健全或执行制度不力。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已经搞了好多年,经验也层出不穷,各地也出现了许多好的作法。如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公开,村里重大项目或开支由村民理财小组商量讨论,村级财务实行“双代管”等等。但这些制度虽然齐全,但在一些地方或单位只是走过场,搞形式,制度也是墙上挂挂而已。有些地方政务、村务公开栏内容常年不换,审批资金手续不健全,群众意见很大,以至于给少数思想不健康的村级干部钻了空子。

三是监督不能够到位。上级由于工作繁忙,多数注重事务性地布置工作,缺少经常性地开展对“村官”的谈心、谈话活动;既然村级财务实行“双代管”,但又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把财务管起来,只是起到代帐保管的作用;一个村支书或村主任,有的地方实行任命,有的实行公开选举。之所以能竞上村干部这个岗位,一般来说他们也是某些主要领导的意中人,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领导的得力助手。只要你放开手去干,工作上即便有点失误,也是“情有可原”,上级注重的只是结果。基层工作本身就难搞,有些地方甚至使用一些在当地有一定势力,品德虽然有欠口碑,但能“镇”得住当地百姓的这种人。这样无形放纵了某些行为不端“村官”们膨胀的野心,使之处于无人监督的状态,任其所为。看到“村官”们招来了商、引来资、吸来了税、当地百姓不无事生非,加之别有用心的“村官”们花言巧语,骗取了上级的信任。在这种毫无监督的状态下,“村官”们想不腐败也不能矣。

对于“村官”们的腐败也不是没有办法预防,一些地方好的措施值得我们学习,采取一些措施也十分必要。

一是要加强对“村官”们政治思想的教育。我们的“村官”们直接面对的是群众,小民百姓接触是就是这些朝夕相处的“村官”们,即:村级干部,他们是党和政府基础的基础。要让我们的“村官”们知道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着我们的干群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村官”们代表和影响着一方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着一个地方民风的好坏,群众也把他们当作党和政府的代言人。不要用世俗的看法,即:“乡下狮子乡下跳”,把工作作风简单粗暴当成是基层工作特色。如果经常加强村干部的学习教育,利用农村农闲时候进行冬训班培训,通过廉政文化进农村等活动,对他们进行“八荣八耻”教育,确立正确的荣辱观,提高他们政治、工作水平,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牢记宗旨意识,认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为群众着想,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积极主动创造一种让群众和社会监督的氛围。

二是加大基层权力的阳光操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三公开”力度,在村级中把群众关心的财务、人事、宅基地审批、专项资金使用问题,严格按照公开要求进行公开;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健全村民代表制度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同时推行村民代表质询制,进一步保障对农村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和管理权;发挥好村级财务“双代管”制度,把村集体的钱和帐由乡(镇)真正管起来,使“村官”们欲“腐”不能矣。

三是抓好制度建设。构建惩防体系,要抓好制度配套建设。当前特别要抓好三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一是完善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村干部勤廉双述工作作为对村务公开的有力补充,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在公开栏内全景亮相。二是强化民主理财制度。民主理财小组要切实履行职责,并将理财情况张榜公布,并作为村干部勤廉双述的重要依据,增加群众对勤廉双述的信任度。三是坚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村干部任期内要由镇组织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审计经济工作目标完成情况,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情况,村财务收支情况,审计结果要向村民公开,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四是建立村官述廉、考评机制。充分发挥村级干部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村级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改变以前村级领导干部上面管不到,群众管不了这样一局面和监督体系的断层。现在许多地方实行村官述廉,并针对“村官”执行廉洁自律情况建立一套考评机制。各村聘请一定数量的村民评议村干部代表,每季度由村民评议代表对村两委班子和成员开展一次评议,并针对问题进行整改。由镇纪委组织进行每年一次对“村官”的述职述廉和测评,并开展1?2次廉政谈话,针对当前农村存在或可能出现苗头性的问题进行提醒。当然这要根据当地的村官实际状况,结合地方经济实际,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这既要有利于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又要对村干部的廉洁自律进行严密的监督,使他们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和“领头羊”。由于农村情况复杂,群众素质参差不齐,对群众测评结果要辩证看待,既要尊重民意,也不能单一地以票取人。因此,对干部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公正,把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结合起来,综合评价,科学评价,使能干事、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肯定和重用,对那些德差才庸、无所作为的干部及时作出调整。

五是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充分发挥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和村民评议代表的作用,定期召开这三个小组成员会议,明确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通过他们的监督,提高村务公开的质量和对非生产性开支监督;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各级组织必须与下级或下属单位、部门的领导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状,根据这项要求上级部门可以一一对照检查,看是否执行到位,该整改的整改,该追究的追究,比如强化农村村级财务大检查、加大对村务公开的考核力度。如果制度执行规范到位,监督得力,广泛发扬民主集中制,“村官”们即使想要腐败也无隙可乘;加强对村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由镇纪委组织,审计、经管、财政实施开展对村干部经济责任和对村级财务进行“三堂会审”,同时与村民理财结合起来,让群众参与到审计中来,从而增加审计的公开和透明度,并把审计结果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明白。尤其是将调任新岗位的“村官”,在审计过关之后,才能就任,否则不能到新岗位任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