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重拾自信范文一】听“田间地头”的农民党员讲党课
再过一个多月,就将迎来建党96周年。每年“七一”,我们单位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观旧址缅先烈、温誓词宣忠诚、邀专家上党课等等。这些活动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七一”毕节市纪委监察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一堂最接地气的党课。
“最接地气”?是的,因为这堂课的授课者是一名来自田间地头的农民党员,他用最朴素的乡音为我们宣传党的声音。
“下面,请荣获毕节市委表彰的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纳雍县农民讲师熊朝举为我们作题为《“两学一做”要学透,党章党规记心头》的讲座。”
主持人话音刚落,下面悄然有了一丝议论。
“请农民给纪检干部讲课?讲什么?……”
主持人带头响起的掌声打断了下边的议论,大家安静下来听讲。
“各位领导,我叫熊朝举,是纳雍县龙场镇万家寨村的一个村民,问地要饭吃、要衣穿。你们都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我讲得有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
声音有些打颤,熊朝举的开场白有点生硬。
一位农民,给这么多领导干部上课,不习惯也挺正常,接下来的这堂课能讲好吗?
“我当过‘四种’农民,打过工,养过牛,养过猪,种过包谷,种过洋芋……”
他后来靠种烤烟致富了,修了洋楼,买了汽车。
“自己富了不叫富,大家富了才叫富。”老熊被县里评为农民讲师后,四处传授自己的种植技术,带领周边的农民共同致富。老熊把自己研究的烤烟种植技术与烘烤技术精心编成顺口溜,用土话给群众讲课,大家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听到这里,下面响起热烈掌声,能把自己的致富技术无私传授给群众,带领村民一起致富,这样的党员,不管是谁,肯定值得大家尊重。
“中央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我认真学习,今天我把自己的体会向大家汇报。”
党的建立,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届四中全会、党的十六大、党的十八大,老熊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了党的重要历史时刻。
谁也没想到,这位没读过几天书的农民居然对党的历史这么熟悉,每讲完一段党史,下面都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为党的光辉历史而自豪!
学完党史,学党规。老熊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编成了顺口溜:先公后私要提倡,克己奉公要发扬。清白做人守规矩,干净做事守规章。艰苦朴素是传统,勤俭节约创优良。吃苦在前党根本,享受在后放光芒。说到党中央严惩腐败分子时,老熊还把贪官违纪违法的故事编成顺口溜,告诫大家,党员干部如果只顾自身利益,以权谋私,最后必定身败名裂。
“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生牵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老熊讲到系列讲话时脸上堆满了笑容,声音变得更加洪亮。
时间过得很快,本来一小时的讲课,老熊这一讲就占了大半个下午,大家听得“非常过瘾”。
全体党员干部被这位田间地头的农民党员丰富的党章党史知识所折服,被他简洁、风趣、幽默的语言所感染,被他纯洁质朴的党性修养、简单坦诚的人格魅力和创新实干的立业精神所感动。
这堂最“接地气”的党课长久地留在了我和同事们的记忆里!(贵州省毕节市纪委 谢中林)
【两学一做重拾自信范文二】一名老党员与17本党章
“老伴中风,儿子前年因为酗酒打架伤人被判处缓刑,不能外出务工,孙女以超过一本分数线23分的成绩考上昆明医学院,可老伴的医药费、家里所有的开支、孙女的大学学费都要靠我一个人……”
六年前,我第一次走进了自己负责的挂钩村??甸南镇朱柳村,第一次见到鬓发斑白的张书铭老人,感受到了生活带给他的重担。但让我意外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老张还每月按时到村上交纳党费,一次不落地参加党员大会和支部活动,雷打不动地坚持学习,每一次的学习教育活动,他的笔记是记得最认真、最细致的。
“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学习党章。自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家里就多了这个红本。那些年没有收音机,更别提电视机,干活累了就翻翻党章。记得第一次读的是七大党章,但当时似懂非懂,只是单纯觉得入党了,就应该读党章。”老张捧出一个“珍贵”的纸盒,层层打开,露出一面先进工作者锦旗,而最里面包裹的竟是17本不同时期的党章。
“真正爱上党章是部队转业后,分配工作时政审相当严格,我是党员,在部队更是严格要求自己,最终被分配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像我这样出身寒苦的农家子弟,能分配到这样好的工作单位,是部队锻炼了我,是党培养了我。”说这话时,老张的眼泪似乎在眼眶里打转,可以看得出,那是激动,是感谢,更是感恩。
“部队转业回来后只顾着忙工作,不会讲大道理,没教育好孩子,退休后老伴又生病……每当心里苦,又找不到方向,只能一个人闷头抽烟。我想起了党章,又一次一字一句地读完了,我是党员,我不能被困难打倒,应该像七大党章说的那样‘战胜一切阻难’。”老张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坚毅的表情。对于家里“一无所有”的老张来说,党章就是支撑着他度过人生中黑暗日子的明灯。
后来,镇党委号召全镇党员干部捐款,帮忙到各级各部门申请贷免扶补的各项政策,通过种种努力,帮扶了那些像老张一样的困难群众。老张孙女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也都有着落了。
“现在好了,孙女在学校品学兼优,毕业后在省城医院找到了工作,儿子到广州打工好几年了,我退休的工资也增加了。”当年认识的老张已经没有了家庭负担的重压,脸上也洋溢了满满的希望。
“从党的七大到十八大,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始后,不管是重温党章,还是系列重要讲话,作为老党员,我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进步。真是活到老学到老,现在越来越感觉到,过去是组织上入了党,现在才是思想入党,幸好我还可以为大家做点微不足道的小事。”
老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资助了一名困难家庭的在读大学生。在老张的影响和带动下,他身边的很多党员干部用行动达成了共识:不让贫困学生辍学。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老张诚恳地说,在认真、反复学习了系列重要讲话之后,对入党初心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珍惜党员荣誉,更加认识到吃水不忘挖井人、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这是一个珍藏17本党章的普通党员的心声,更是一个老党员的入党初心和不朽信念。现在老张所在的党支部成立了老干部矛盾纠纷调解小组、“三清洁”工作站,他们的身影活跃在村间小巷、田间地头,力所能及做实事、办好事,充分发挥了老干部、老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典型示范作用。
天蓝了,地绿了,人心齐了,干劲更足了。这是老张这一代人所经历的故事,更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沙溪镇纪委 杨建明)
【两学一做重拾自信范文三】还微信以“威信”
6月16日晚上10时许,窗外大雨滂沱。受低层切变东移过境影响,闽西大地遭受暴雨袭击。福建省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龙岩市政府启动防台防洪应急响应,所有驻村蹲点干部都下到一线,靠前指挥。
“叮咚”手机提示音响起,微信有新消息了。“东城街道组织各村开展防汛巡查工作”“突发!暴雨来袭,如何做好防汛工作”“万安镇竹贯、梧桐等村不同程度受灾,目前镇、村两级全民动员,已安全转移群众100多人”……微信朋友圈被暴雨刷屏了。
“TMD,已住村里3天了,还取消双休,难道我们乡镇干部不是人啊?哇呀呀!”突然,一个乡镇上班的朋友发的朋友圈引起我的注意,在全民抗洪抢险的正能量信息中显得如此突兀。
我毫不犹豫发了条信息过去,“你也在驻村蹲点吗?村里进水没有?你们有去巡查吗?”
“蚊子太多了,穿着短袖,快被咬死了,早知道就不来乡镇上班了,冒雨巡查,这么苦!”作为90后的他,字里行间充满了怨气,对我提的其他问题视而不见。
“90后应该是朝气蓬勃的,你怎么满身怨气啊?你要在艰苦的环境下不断考验自己、锻炼自己,别做风一吹就倒的豆芽菜。在全民抗洪的时候,你发的朋友圈言论实在不当。你有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吗?要有担当和奉献精神,做一名合格党员。”我告诫他。
“没事,我只在朋友圈发发牢骚,只有我朋友看的到。再说微信上虚假信息那么多,也不见有人举报啊!”他满不在乎的回答我。
“微信也有‘威信’。你发表的任何一条言论都代表你,都必须经得起检验,微信不是法外之地。前不久,网上列举出微信使用的八条负面清单,其中就包括了发布其他不当言论。你有去巡查低洼地带,有去转移群众吗?”我耐心的开导他。
“有,今天我们小组转移群众6人,怕有些群众转移后又偷偷返回,我们巡查村子5遍,确保无隐患。”看得出,他们工作做的很细致。
“既然你做了那么多工作,也会得到群众认可,就更加不能在朋友圈发表那些言论,赶紧删除,否则你今天就白干了。逆境出人才,抗洪抢险正是锻炼你的时候。”
“好,我马上删除,谢谢你的提醒。”他迅速答复我。
在互联网+的时代,微信作为一款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社交软件,带给了我们无数的便利,是“装机必备”。但不知从何时起,微信朋友圈充斥着各类各种广告、营销“集赞”以及微商发布的虚假信息,大家也习惯于转发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以至于有人戏称微信微信只能“微微地信”,微信已经丧失了“威信”。这让我们很多党员干部误认为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可以为所欲为了,不用承担责任了。其实,微信朋友圈不是言论自由的法外之地,党员干部更不能在此肆意践踏党规党纪的“红线和底线”,否则最终触碰的就是法律的“高压线”。作为党员干部,网络下要树立个人“威信”,网络上也必须要有“威信”,让我们一起还微信以“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