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扶贫办11年来首次调整国家级贫困县名单,有的入围,有的出局,大部分仍在榜上。对此次调整,有出局者不甘心,也有上榜者不高兴,种种复杂心态皆因贫困县政策带来的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法治周末记者前往河北省几个贫困县,试图还原贫困县争夺战的真实社会图景,并厘清中国扶贫政策的脉络。
3月19日,国务院扶贫办公布最新一轮调整后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即“国家级贫困县”)名单,在调出38个县的同时新调入相应数量的县,总数仍为592个。
“威县能够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完全是根据国家规定的经济指标排名排来的,这也是威县的实际情况。”面对“戴帽”美梦成真,威县官方很“淡定”,一些当地人甚至不知情。
在河北省邢台市,与威县同登国家级“贫困榜”的还有平乡县和新河县,这3个县在上一轮10年扶贫工作中,被列为河北省级贫困县,它们成功“晋级”后,邢台市的国家级贫困县升至6个,成为河北省继张家口之后、国家级贫困县数量最多的地级市。
本轮扶贫工作重点县调整中,邢台还有内丘、任县、南和与临西4县被列入省级贫困县,至此,邢台市所辖的15个县中,有10个县戴上了“贫困帽”。
“贫困县越扶越多,10年不能使一个县脱贫。”有人提出批评,认为这是扶贫工作的败笔,而多数人则对入围贫困县的领导啧啧称赞:“他们真有能耐,入围国家级贫困县,就意味着争取到大批的扶贫资金和优惠政策,不但县里日子会好过,老百姓也能从中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