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

市委秘书长关于三问三思三破三立专题讨论的发言【多篇】

发布时间:2023-10-31 09:46:56

 【文章导读】 我们要深刻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增强自觉、自信,牢牢抓住生态优势,走出一条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绿色生态发展道路。 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收集的 市委秘书长关于“三问三思、三破三立”专题讨论的发言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市委秘书长关于“三问三思、三破三立”专题讨论的发言稿

市委提出“市委秘书长关于“三问三思、三破三立”专题讨论的发言稿三问三思,三破三立”,缙云县从缙云实际出发,认真组织学习讨论,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召开县委全委会,提出了“三问三思,三破三立”,关键就是要结合缙云实际,坚持“三种导向”,统筹“四对关系”,做到“五个结合”,发挥“缙云好”,建设“好缙云”。缙云是丽水的“北大门”,山水生态好、人文环境好、区位优势好、产业基础好、发展愿望好,在这个基础上,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关键怎么样加快建设“好缙云”。我们提出,“好缙云”要有好的生态,好的项目,好的产业,好的秩序,好的干部,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建设和谐美丽好缙云!

一、回答“三问三思”的问题,要坚持“三种导向”

一是要坚持群众导向。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道出了我们党的一切执政追求。问一问发展是为了什么,思考怎样才能让老百姓真真切切看得到、感受得到科学发展?回答好这个问题,就是要求我们真正做到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去年我听了缙云干部群众的意见,当前缙云老百姓最关注的是“四件难事”:一是饮水难。缙云是全省为数不多的从地表取水的地区,全县42万人口的取水来自好溪,目前好溪水质大部分时间达到Ⅱ类水标准,但受上游工业企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养殖污染和沿线居民生活污染影响,好溪水质不够稳定。我去年6月来缙云,听的最多是“治水”,我想得最多是“治水”,抓得最多也是“治水”!二是上学难。我县城区公办小学和幼儿园数量少,标准低,均处于“超负荷”运转,县城现有两所公办幼儿园,一所7亩,一所10亩,都是700多人,教育厅长过来说是鸡笼式教育;其中每万人比学校数,位列全市末尾。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园舍项目投资额完成率、建设面积完成率分别是全市第9和第8名。三是就医难。县人民医院应该说县级医院里比较好的,但是现在由于在老城区交通拥挤,医疗用房十分拥挤,直接影响功能布局。乡镇医疗基础设施落后,医疗技术人员不足,全县乡镇卫生院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仅有3人,全县乡村医生中23.7%为高中以下学历,50岁以上的乡村医生占41.4%。四是养老难。去年,我县开展了养老服务评估工作,累计评估老人2970名,评出城乡低保家庭中的60周岁以上失能、失智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115人,其中入住养老机构老人仅7人。这“四件难事”是缙云老百姓最期待的“四大关切”,也是缙云领导干部必须答好的“四大考题”!

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看不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回避问题是最可怕的问题。说过,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我们缙云也遇到了“四大难题”。一是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不相协调。2012年我县城镇化率48.3 %(全国52.6%、全省63.2%),工业化率54.5 %。城镇化水平低于工业化水平6.2个百分点。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三产的发展滞后于二产的发展。二是城市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协调。土地、水、电等资源供给日趋紧张,局部区域水环境污染还比较严重,城市发展总体上还处在粗放阶段。三是城市集聚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还不相协调。中心镇集聚辐射能力不够强大,城镇规模普遍偏小,对农村和周边地区的带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最新数据显示,全县还有49.3%人口生活在农村,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还有39%。四是城市功能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要求不相协调。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还不够完善。为此,我们必须树立“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即什么问题影响“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什么问题影响“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和建设和谐美丽好缙云,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搞懂先后主次,分清轻重缓急。

三是要坚持目标导向。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力量!我们缙云的长远目标是推进“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建设和谐美丽好缙云!县城,城区和景区怎么融合,新碧区块工业产业和城市怎么融合,壶镇老的工业基地产业和城市怎么融合,城乡一体怎么发展,这几大板块做好了,缙云的产城融合做好了,城市发展水平、工业化进程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后劲。今年,全县的工作任务是以“改革”为统领,以“治水”为突破口,深入推进产业提质、项目攻坚、要素保障、城乡统筹、民生和谐、作风提升“六大工程”。该有的目标有了,该有的任务有了,该有的路径也有了,关键是紧盯目标抓落实!一方面,要有“看不下去”的想法。现在很多问题出在麻木不仁,有的是看不到问题,有的是回避问题,有的是害怕问题,我觉得是态度问题。如果人家在跑步,我们缙云还在散步的话,永远也赶不上人家。因此,我们要有“如坐针毡坐不住”的焦虑,要有“千钧重担扛在肩”的压力,多一些担当,多一些实干,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有“干得上去”的信心。这是作风问题。正确、有序、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关键是各级干部要有“新官理旧账”的理念,“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把心思集中到“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能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确保干出特色、干出新风、干出气势、干出实效。

二、树立“三破三立”的理念,要统筹“四对关系”

一是要统筹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没有一定的速度,就谈不上质量、效益。特别是对缙云来说,要坚决破除不考核GDP就是不要发展的误区,能快则快,千方百计做大总量。同时,也不能只要速度、不要质量,两者不可偏废。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有区别的,单从增长看,只要绝对数量增加就可以叫增长,缙云现在总量是全市第二,但财政收入缙云比青田少了5个亿,财政支出能力,按财政供养人员来算只有全市平均水平的60%,按全县支出能力只有全市的7成多点,块头大但体力不如人家,要调整产业结构,从而改变财政结构,努力实现“转型”和“成型”并举,“扩量”和“提质”并重,实现速度“快”和质量“好”的有机统一。

二是要统筹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不考核工业不是不要发展工业!无工不兴、无工不富、无工不强。对缙云来说,还是要坚持工业强县作为发展战略,不能动摇。去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4.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全年工业税收达到7.4亿元左右,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47%。一方面,我们要扭住工业经济这个“牛鼻子”,狠抓工业强县不动摇。特别是要用好两大平台,特别是市里给缙云那么关心,设立丽缙五金产业园,经过一年多建设已经基本成型,平整土地10000多亩,房屋拆迁600多户,移掉坟墓4000多处,体现了缙云精神,缙云速度,另一方面,牢固树立生态工业的理念,“既要DDP,又要绿色GDP”,实现工业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决不要让空气刺鼻的灰色GDP,决不要让河水发臭的黑色GDP,决不要让水土流失的褐色GDP。为此,自去年7月份以来,我县就开展狠抓治水工作,打出了一套治水“组合拳”。总的来看,实现了“4个率先”:一是在全省率先通过县委全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五水共治”进一步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决定》。二是在全市率先实施了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举全县之力开展“五水共治”工作。三是在全市率先推行了乡镇交接断面水质考核评价、乡镇生态补偿、乡镇差异化考核等一系列“五水共治”长效保障机制,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浙江新闻联播头条播出《寻找可游泳的河》系列,专门报道了我县水环境整治工作。四是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我们有家企业自费用半个版面的篇幅面向社会承诺废水“零排放”,讲到“若有废水排入清澈的好溪,就关停纸厂,永不造纸,请求社会监督!我们从双清提出来五清:清洁家庭,清洁村庄,清洁道路,清洁田园,清洁河流,从源头上控垃圾。

三是要统筹经济与民生的关系。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老百姓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经济增长快,并不等于群众满意度高。现在,有的地方经济发展很快,但老百姓没有从中得到实惠。比如,楼房盖得快,城市面貌变化大,但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等设施很缺乏,不能满足需求。比如,搞开发区,办企业,公司老总赚了不少钱,但没有解决多少就业,反而把老百姓喝的水污染了、赖以生存的土壤损坏了。这就是忘记了甚至背离了发展的根本目的。强调,“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我们必须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落脚点,增强发展的普惠性、包容性,让发展经济带给老百姓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实现发展指数与幸福指数的同步提升,绝不能只见物、不见人,只见GDP、不见居民收入,只见“高楼起”、不见“百姓笑”!去年,我县提出考核边远乡镇,就考核农民收入、农民增收、美丽乡村、社会稳定4个指标。

四是要统筹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指出,人人平安,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是第一要务,是硬指标;稳定是第一责任,是硬任务。必须一手抓发展,另一手抓稳定。我们要建设的平安,不是仅指社会治安或安全生产的狭义“平安”,而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广义“平安”。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谐社会的理念,把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实现各方面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加强政府管理与推动社会自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打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局面。

三、建设“好缙云”,要做好“五个结合”

一是要把“三问三思、三破三立”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着力完善“好制度”。市委全会报告指出,惟有改革创新,才能搭建起“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桥梁。缙云改革发展到今天,“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顺境不多,“一山放过一山拦”的难题不少。要真正使深化改革成为建设和谐美丽“好缙云”的动力源泉,必须按照“三问三思”、“三破三立”的要求,解答好“哪些必须改”、“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等基本问题。要把深化改革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在深化考核体制改革、城镇化各项改革、要素资源配置改革、民营企业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上下大力气,通过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激发城镇和乡村两大活力、整合县内和县外两种资源,为推动“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和建设和谐美丽好缙云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

二是要把“三问三思、三破三立”与推进“五水共治”工作结合起来,着力保护“好生态”。多次强调,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缙云来说,绿水青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最大家底”,也是促进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最大本钱”。只有把绿水青山保护得更美,才能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要守住“生态红线”,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管制和最广泛的生态创建,以“五水共治”为主抓手,联动推进治气、治土、治山,让水“漫江碧透”,让山“层林尽染”,让天“清澈如洗”,让路“洁净畅通”,把城市和农村嵌在山水林田湖的风景中,促进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养眼养心养生养老。同时,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精致农业、休闲养生旅游业,做大做强生态经济,释放更多“生态红利”,创造更多的“绿色GDP”。

三是要把“三问三思、三破三立”与增强缙云发展后劲结合起来,着力推进“好项目”。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领跑器”、“牛鼻子”。没有好项目,“绿水青山”变不了“金山银山”;没有好项目,就没有“好缙云”;没有好项目一切都是空谈。只有靠大项目、好项目,产城才能更好融合,城乡才能加速一体。为此,今年我们将围绕“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突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民生项目,以更宽的视野谋划一批项目、更快的速度推进一批项目、更大的力度争取一批项目,大上好项目、上好大项目,为建设“好缙云”注入源源不断的后劲。重点要破解拆迁难的问题,让项目快开工、早落地。

四是要把“三问三思、三破三立”与美丽缙云建设结合起来,着力统筹“好城乡”。衡量一个地方美不美,很重要的是看城乡环境和形态,有没有独特的生态风貌景观。缙云作为生态山水城市,集山、水、林、田、湖于一体,完全有条件打造成一个景色迷人、令人向往的美丽幸福家园。为此,必须以“六个一”项目建设为重点,真正把缙云放在融入“浙中城市群”的大格局中思考谋划,着力抓好优平台、通路网、造景观“三大载体”和规划编制、征地拆迁、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城乡统筹等八项工作,努力把城市嵌在“山水林田湖”的风景中,加快建设“美丽缙云”。要通过“多城联创”、“三改一拆”、“六边三化”等载体,加快推进城乡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要加大农村“三乱”整治力度,抓源头。特别是控制新的违建,是基础。我说“拆房一家子和你吵,拆坟一家族和你吵,拆庙一村人和你吵”,拆违工作非常困难。因此,我们提出:哪里出现新违章,哪里的干部就要下去。4月份,我们将花100天时间,强力推进三改一拆,真正拆出美丽空间,拆出公平正义,拆出新的环境。

五是要把“三问三思、三破三立”与改善民生工作结合起来,着力共享“好生活”。我们认为,衡量一个地方发展得好不好,关键看人民富裕程度、幸福指数!经济工作要造环境,民生工作要听民意!民生工作是花钱的工作,要听老百姓的,他们认为钱要投到哪里,我们就投哪里!经济工作是挣钱的工作,要听企业家的,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创业环境,我们就营造什么样的环境!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守底线,不断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要紧紧围绕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每年在改善民生上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让缙云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老百姓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要大兴干事文化,大力弘扬“缙云速度”,积极倡导“事不过夜”精神,苦干实干拼命干,按照的要求,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把“三严三实”作为座右铭,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

【篇二】市委秘书长关于“三问三思、三破三立”专题讨论的发言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安排,今天我们围绕“三问三思”“三破三立”开展专题讨论,之前我认真学习了《中共丽水市委关于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幸福新丽水的决定》,可以说,这个决定是我们这次讨论的基础,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工作实际,谈两点想法。

一、怎么理解“三问三思”和“三破三立”

“三问三思、三破三立”的核心是树立科学发展观,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着眼点在发展,路径是绿色生态发展,表现在工作上就是要保持干事不松劲的氛围,反思发展到底为了什么,从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三问三思”要求我们必须回答好“为什么、靠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为什么”是身份和角色认知,一切为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靠什么”是找到工作力量根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怎么办”是解决工作方法转变,适应改革创新发展的要求。“三破三立”要求我们必须明确树立“要发展、怎么发展、靠什么发展”的理念。“要发展”是前提、“怎么发展”是路径、“靠什么发展”是关键。两者是一个统一体,相辅相成,只有真正把“三问三思”问明白、搞清楚,才能树立好“三破三立”。我们不但要在理论上回答好“三问三思”,而且要在实践上把握好“三破三立”,时时处处警醒自己,时时处处摆正位置,时时处处造福百姓,在工作中得到百姓的认可。

为什么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我认为:其一,因为“绿水青山”是人们的基本需要。尽管物质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清新空气、清洁水源、舒适环境、宜人气候等生态产品,仍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其二,“绿水青山”可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绿水青山”是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巨大资本。莲都区对外宣传推介的“五乡”(休闲之乡、摄影之乡、油画之乡、水果之乡、长寿之乡),全面体现了生态是我们莲都最大的资源,也是最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莲都作为丽水唯一市辖区,更需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抓住生态优势,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莲都区紧跟市委市政府步伐,于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打造“三大莲都”的战略目标,实现了发展理念的新提升。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又提出,要坚定不移走生态发展之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三大莲都”建设,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莲都发展阶段的正确把握,对加快莲都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二、如何践行“三问三思”和“三破三立”

开展“三问三思”和“三破三立”学习讨论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灵魂上的升华,贵在认识、重在实践。

(一)树立正确的三观。曾说过: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省委提出“不考核丽水的GDP和工业总产值”,这是一种新的政绩导向,即告诉大家富一方百姓是政绩,保一方平安、养一方山水也是一种政绩。我们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为目标,坚持“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向人民报告、让人民满意”的价值取向,多尽听民意、谋民利之责,多做打基础、利长远之事。其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要深入一线学习,从群众中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学会换位思考,真正理解群众所急所盼,帮助群众解决具体问题,努力克服主观主义的弊病,避免官僚主义的错误。再次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看待权力,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规范使用权力,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意识,让知法守法、依法办事成为行为准则。

(二)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工作作风是加快转变的保障。一要高度负责。党员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负其责,敢于承担风险,敢于迎接挑战,敢于触及矛盾。二要注重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是一种境界,是思想、意志、决心、信心、气节等精神因素的凝聚和升华。党员干部要处处起表率作用,从而影响和带动广大干部职工苦干实干。三要深入基层。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不断提高一线决策、一线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接地气,不断深入基层调研。把主要精力放在突破重点难点、落实各项工作上。四要科学总结。通过科学总结达到提高水平、改进工作、增长本领的目的。要总结出成绩,总结出干劲,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努力推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履行好岗位职责

作为外宣办主任,践行“三问三思”和“三破三立”就是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改革创新、整合资源、拓展平台,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展示莲都良好形象,为加快“三大莲都”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1、树立大外宣工作理念。全区的外宣工作仅仅靠外宣办2个人是做不好的,其实外宣工作可以融入到所有单位的工作中,我们要建立健全外宣工作机制,如制定《莲都区对外新闻宣传奖励办法》,逐步形成既能调动全区外宣资源为外宣工作服务,又能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积极性的“大外宣”格局。

2、做好外宣三方面工作。一是创新外宣平台。创新莲都新闻网、莲都手机报、丽水网莲都专页、网络问政直通车、市广播电台《走进莲都》广播专栏,中新网、丽水市电视台等平台,通过这些平台进一步拓展宣传渠道,提高外宣水平。二是组织主题外宣。充分发挥莲都“一址、一堰、五乡”的名片效应,不断扩大莲都对外知名度。除“处州白莲节”、“三月三”、“古堰画乡”等区内大型活动和市外宣组织的各类大型外宣活动外,每年组织一次以上大型外宣活动,形成集中宣传效应。三是拓展媒体宣传。加强与中央、省级对口媒体的联系,积极邀请中央、省级主流媒体来我区开展集中专题采访活动。特别是通过与中新社浙江分社战略合作、市电视台外宣战略合作促进媒体交流,增强莲都知名度。

3、增强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能力。一是强化正面引导。加大莲都新闻网的建设力度,充实莲都新闻网内容,提高网站点击率,使之成为对外宣传莲都的重要载体。发挥网评员队伍作用,针对社会热点问题,采用发表主题贴,跟贴等形式开展网络宣传,形成正面宣传莲都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互联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定时召开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分析网宣工作形势,研究网宣工作特点。认真落实网上舆情监控轮流值班制度,管理平台发布的工作要求,做到及时查阅,并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三是加强舆情监控。注重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做好每日涉莲舆情上报工作。及时编制《舆情专报》和《舆情抄告单》,督促责任主体从源头上推动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坚持每星期编印一期《网络舆情视察》,以便区委、区政府领导及时了解全区网络舆情动态。四是注重队伍建设。组建基层网评员和核心网评员队伍,重点管理好核心网评员队伍,发放核心网评员聘书,通过核心网评员季度例会、QQ群等方式,密切与网评员的联系,加强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指导。举办网评员培训班和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组织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模拟演练,提高我区舆情处置的能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