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

关于图书管理论文【全文】

图书管理论文一

1.创新图书管理理念

图书管理创新工作的真正落实,首先要创新图书管理理念,可以说图书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开展创新图书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图书管理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图书管理质量,需要从三方面创新理念:第一,加强特色图书管理。在图书管理现有资源基础上,重新组合优化配置,在共享资源下实现多方合作共赢;第二,创新图书馆传统发展模式,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更多是封闭式的经营管理,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信息建设需求,需要强化图书馆区域合作交流,在社会领域共谋发展;第三,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按照信息化建设规则,对图书馆功能进行重新定义,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

2.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

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对制度体系创新提出全新要求,可以从四方面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第一,创新图书管理综合制度,如图书管理工作内容、图书管理人员编制、图书管理职责执行、图书管理岗位设置、图书管理权限等;第二,创新图书管理行政制度,如图书管理人员的考核、晋升和奖惩;第三,创新图书管理业务制度,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重新界定图书管理工作的操作规范、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馆藏资源的采编等;第四,创新图书管理服务规范,基于图书读者的需求,界定读者权利和义务,创设舒适的读者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为读者服务至上,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提高读者图书借阅率。

3.创新人员管理制度

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为满足图书管理创新需求,应同步创新人员管理制度,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第一,将市场竞争理念引入图书人员管理工作,创设开放竞争的工作氛围,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制定人员发展规划和管理计划,加强人员技能培训,提升人员工作技能,完善人员管理培训机制,在图书人员管理制度内构建良性竞争体系,实行终身培训机制,为图书管理提供人才支撑;第二,基于图书管理的人员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并稳步推进员工考核机制,强化员工工作危机意识,提高员工图书服务能力,确保图书员工相对稳定性。另外,图书管理应鼓励员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鼓励员工自主学习研究图书管理知识,培养优秀的工作员工。

4.重视安全建设

图书信息化管理的新要求下,不仅要求优化图书硬件,还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创新模式,意味着图书管理硬件设施的优化建设,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利于图书馆优化阅读资源,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但是,在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中,应时刻具备危机意识,时刻关注工作中的风险,高度警惕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防止发生信息被盗、信息丢失等现象,定期检查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督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及时发现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管理漏洞,避免系统危险发生,做好图书安全管理工作。

5.创新技术应用

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技术创新应用,就是加强探索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领域的应用。当今社会中信息化进步,对产品服务有推动发展作用,促使社会进入电子商务时代,图书馆只有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分析总结相关图书信息,剖析电子图书的特点,创新图书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将电子图书引入图书管理工作,让电子图书成为最便捷、最快速的信息传播渠道,最大化发挥信息化功效。另外,图书管理创新技术应用,就是加快建设图书硬件设施,创设良好的读者阅读环境,为读者更好地汲取知识服务。图书工作人员在提供服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图书服务理念,不断加强图书服务技能培训,创新图书服务方式,促进图书多样化服务发展。总之,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应与时俱进,创新图书管理理念、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创新人员管理制度、重视安全建设、创新技术应用,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科学规划图书管理人力资源,实施标准规范的图书服务要求,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安全的图书环境下,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完善图书管理体制,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水平。

图书管理论文二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作为人们文化和信息的主要来源的图书馆在人们生活、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图书管理要逐步实现现代化,用现代化的设备和管理方式来提高图书管理水平。本文介绍了图书管理现代化的几个特点,并探讨了当前图书管理现代化的路径。

[关键词]图书管理;现代化;信息化

前言

图书馆是各种文化、信息资源的集结地,是高校教师和学生查阅资料、进行教学科研的最主要场所,也是社会人员学习、工作中信息的主要获取渠道之一,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图书馆的在人们学习、生活、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无论是服务质量还是工作效率都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图书馆主要的功能就是对馆藏图书的保存、保管,以及图书的借出、归还,服务方式和服务对象都较为单一,如高校图书馆就只面对全校师生,而专业图书馆只服务于某一个领域,公共图书馆又由于馆藏规模限制无法承载过多的专业资料,由于每个图书馆都是追求自身馆藏规模的扩大而无法与其他图书馆资源实现共享,并且传统的图书管理是等待读者上门的被动管理方式,因此图书资源利用率较低,而用现代化的设备和管理方式可有效提高图书管理水平,图书管理现代化成为当前信息时代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图书管理现代化的特点

1.1图书管理信息化

现代化的图书管理要求在图书资源的收集、分类、编目、归集、存放、传输、使用的整个过程均实现现代化的,解决传统图书管理耗费时间、耗费人力、易出错等局限之处,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的应用,可实现整个图书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一方面图书信息的载体由传统纸质藏书转变为纸质藏书与数字化信息资料共存的方式,便于将资料输入服务器通过网络进行传输,以提高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无论是纸质图书还是电子资料都能实现使用状态的实时跟踪,有利于对馆藏图书状况的全局把握,另外,数字化的图书资料更有利于实现馆与馆之间信息的共享,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传统的图书管理中,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仅仅是简单的搬运、分类、编码、摆放、借出与归还登记等工作,较为机械,技术含量较低,而在现代化图书管理中,由于这些繁琐的工作都可用计算机来完成,并且馆藏资料很多都是以电子资料的形式存在,对这些资料的管理要首先具备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知识,因此为适应图书管理现代化的趋势,图书管理人员要具备高素质,例如,图书管理员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一方面可以了解读者的需求,为其提供借阅建议,另一方面也能使管理人员及时解决读者在使用图书馆资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为读者提供更优质、快捷的服务。

2.图书管理现代化的路径

2.1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当前图书、报刊、杂志等信息资源正朝着电子文献的方向发展,因此作为这些信息资源的集结地,图书馆应当加快相应的信息化建设步伐。首先,要加大对信息化图书馆硬件设施的投入,增加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如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等等,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物质保证;其次,要建设数字图书馆网页和管理平台,以方便读者随时随地的检索与借阅,再次,要实现馆藏资源的多样化,包括纸质资料、扫描件、电子文字资料、录音资料、影视资料等等,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2.2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由于当前图书馆的封闭式管理方式,使得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读者既需要高校图书馆资源又需要专业图书资源,就要亲自去到不同的图书馆借阅图书,非常不方便,在图书管理现代化的趋势下,实现馆与馆之间资源的共享成为一个发展方向,通过馆际间的合作可使图书馆不必花费大量的资金去收集各类资源,在发展本身专注的领域外可兼顾读者的多样化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实现资源共享,就要建立一个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系统,将一定区域内多个图书馆的资源的检索和使用均进行整合、合并,使读者服务从传统的一馆独立过渡到多馆联动,实现图书馆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2.3提高图书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虽然现代化的图书管理模式下很多原本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已经全部或部分被计算机来代替,然而在图书管理中,人依然是管理的核心,在图书管理现代化的趋势下,图书管理人员更应当具备能够胜任现代图书管理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书管理现代化的有效实施。

首先,要加强培养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操作技能,可通过在岗定期培训的方式来对既有的图书管理人员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对计算机操作、网络维护等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并加强图书管理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以便使图书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其次,可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来淘汰不符合图书管理现代化的人员,从根本上保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

再次,可采用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一方面可以使新上岗图书管理人员具备高素质,并能够具备与时俱进的眼光和能力,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图书管理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

最后,设立科学的奖惩机制,使图书管理人员更积极的投入到图书管理工作中去,更容易促进图书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使图书管理工作更高效、更有序,另外一方面也会淘汰对工作不负责或者不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工作人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图书管理现代化是当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无纸化载体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图书管理现代化建设。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空前高涨,使得当前图书管理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因此作为现代图书馆管理者一定要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不断增强管理人员的素质,使高科技手段与现代化管理思想有机结合,使图书馆资源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