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

企业伦理社会责任论文【优秀篇】

发布时间:2024-01-17 10:57:03 思而思学网

企业伦理社会责任方面的研究是为了促进社会市场更好地发展。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企业伦理社会责任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企业伦理社会责任论文【1】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商业伦理建设愈发重要。本文从商业伦理的角度,对惠普质量门案例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方面得出结论。

关键词:

商业伦理 惠普质量门 社会责任

一、引言

古人曾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企业也同样需要修身。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命运不再只是单纯依靠利润的多少。商业伦理的建设愈加重要,企业更加注重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一定程度上来说,商业伦理与企业命运和前途休戚相关,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家必须高度重视商业伦理精神的塑造和企业道德规范(企业伦理)的重建。当前企业存在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赢利”,也不是简单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真正聪明的企业家、真正追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真正追求从优秀到卓越的企业必须把商业伦理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企业家的责任任重道远。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商业伦理的角度看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案例描述

2008年,惠普因“显卡门”名噪一时,大量用户投诉惠普笔记本有显卡缺陷,出现了花屏、蓝屏、黑屏、分屏等问题,代表机型为DV2000和V3000。2008年7月,惠普公开承认某些型号的电脑显卡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并向个人电脑厂商拨付一部分款项,由其处理相关的显卡问题。2009年7月惠普被媒体曝出“闪屏门”,电脑开机后屏幕下方有条亮线闪动,逐渐引发全屏闪动,有此问题的机型多达近10款,包括6531s、6530b、6535s、CQ40、CQ45等型号笔记本。2009年11月中旬,一个顾客使用了仅仅一个月的惠普4416S笔记本,在按照说明书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主板被烧,找到售后要求换机却遭到拒绝。后经记者协调,惠普才最终为用户免费换机。此事报道后,立即引来200多位该型号笔记本用户投诉,原因均是新购笔记本主板被烧。针对惠普4416S笔记本主板投诉的集中爆发,曾一度导致该型号主板全国缺货长达数月,但惠普以是个例为由,仅同意主板被烧用户更换主板后延长保修期,而在美国惠普采取了普遍的延保服务,并支付消费者的来回运费。2010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在央视1套黄金时间再次曝光惠普的“三大质量门”事件,在晚会中,央视表示惠普把消费者的权益完全抛在了脑后,仅仅按照自己一厢情愿指定的规则进行售后服务,并将其称为“潜规则”,同时声称惠普在华的售后服务与我国三包法完全背道相驰。针对央视在315晚会曝光的种种问题,惠普中国信息产品集团总经理张永利在2010年03月17日表示,惠普严格遵守执行中国有关产品质量与服务的相关规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三包规定的要求。还表示,按照用户维修记录与三包规定,对其进行延保服务,但不会对这些产品进行召回。

三、案例分析

首先,企业社会责任是惠普公司(HP)的七大经营战略之一,是公司整体架构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恰恰是这样的企业出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三大质量门”事件。从中可以看出,惠普的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表面上宣传的那样,它存在着致命的不足。惠普并不是人们过去认为的那样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其次,惠普对“三大质量门”事件的回应也令人感到心寒,对于“三大质量门”事件,它趋利避害,避重就轻,尽可能的推卸责任,相互推诿。对于有问题的笔记本仅仅发布客户关怀计划,按照用户维修记录和三包规定对用户延期保修,并没有召回问题笔记本,被指“徒有其表”;甚至将笔记本的故障问题毫无理由的怪罪于蟑螂,遭到了冷嘲热讽;回应笔记本故障问题时都回避召回话题,被批“打太极”。“三大质量门”使惠普中国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和赞美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其实,企业好比是一个人,人犯错误(产品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面对自己的错误不去反思和改正,而是一味的逃避和推诿、推卸责任。惠普对“三大质量门”的回应给了公众虚伪、毫无诚意的印象,让消费者对惠普更加丧失了信心。这样在敷衍客户的同时,也只会遭到客户的唾弃。那么,我们如何从惠普“三大质量门”事件中汲取教训,从商业伦理角度看企业的社会责任呢?

第一,政府的引领。近年来,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愈加重视。2003年,已经强调,“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构建中国的社会诚信体系。这说明政府早已转变观念,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我国政府正努力构建一个诚信道德、商业文明的社会,并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做了很多。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政府急需完善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最强有力的监督,防止企业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第二,对于企业而言,首先要树立质量至上的理念。产品质量,关乎消费者切身利益。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脱颖而出,起码要保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其次,要坚持诚实守信,讲道德。“创建信用经济,造就新一代儒商”,这是中华儒商国际会议论坛根据现实发出的倡议。诚实守信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就没有安全高质量的产品。最后,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消费者的利益作为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三,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发挥监督手段尤为重要,作为消费者,是企业生存赖以依靠的对象。公众的监督既可以将问题通过政府设立的咨询点或“市长热线”反映给政府,也可以通过舆论监督,当前,舆论自由已经有了极大地改善,公众可以在媒体上对现今社会存在的弊病进行揭露和评判。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加上网络平台的进一步开放,想必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伦理道德,当前,企业遵循商业伦理,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的需要。愿我们的企业管理者能够牢记中国先贤“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用实际行动为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环境,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伦理社会责任论文【2】

关于“组织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论在管理学领域已存在将近一百年的时间了,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这个争论始终没有一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才逐步认识到了组织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组织社会责任的认识过程至今经历了利益最大化管理阶段、信托人管理阶段、生活质量管理阶段三阶段。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还需要对社会承担的相应责任和义务??及维护并提升全社会的福利水准。组织中的伦理行为,通俗点讲就是职业道德问题。管理伦理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又是在是与非之间很难决断,更多受公众舆论和社会压力的影响,而不是与合法行为一样,有着明确的法律和法规约束。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管理学在当代中国企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社会中的一系列的任务都是由社会公共组织来承担的,而这些公共组织要取得成功,就需要进行有效率地管理。在中国当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组织应怎样承担社会责任,增加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企业如何在日常经营运作中坚持正确的管理伦理观。

一、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企业在创造自身商业经济利润和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需要考量到其他的社会利益。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不仅需要关注股东利益,还需要关注包括债权人、职员、消费者、供应商和社会组织等利害关系人。因为这些利害相关人的利益与企业的经营运作息息相关,所以作为企业必须保护好这些利害相关人的利益。

(二)决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因素

企业对待社会责任的态度是受到各种因素和干扰的,有些因素是能够促进性的,可以增强企业对社会责任承担的意愿;而另一些因素则是消极性的,这些因素会削弱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积极因素方面有企业的社会形象、长期利润、组织系统、规范行为等,这些因素可以促使企业为了在社会上赢得良好的声誉,得到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增强对人才的吸引,为企业留住优秀的人才,以及避免企业遭遇违法和不道德的行为。消极因素方面有股东利益、行为衡量、成本等问题,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势必将增加企业的财务支出,减少股东的既得利润。有些企业在行?中处于龙头地位或者企业本身已经在经济领域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如果在涉及社会领域,参与处理社会问题,追逐社会地位,企业所拥有的权利就会产生过度膨胀得现象。

(三)怎样加强企业社会责任

一方面,需要要建立相对应的信息披露渠道,利用社会的舆论压力和群众监督的方式,促进企业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要通过相关的信息披露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布。这样不但可以使那些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得到社会的认可,提升企业及其商品的知名度,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促进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发展。而且又能让不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和批评,敦促其履行相应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不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的惩处力度,一旦有企业没有履行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就必须对其追究责任。而且,政府执法部门要强化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的法律约束和管理,让损害和破坏企业和社会利益的不法企业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二、企业的管理伦理

(一)管理伦理的含义

管理伦理又称之为“商业伦理”和“经济伦理”。管理伦理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把伦理原则和伦理观念渗透和融合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环节之中,从而形成企业独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企业的管理在本质意义上是对人事的管理,所以管理就得研究人们之间的关系和人们的行为机制。

(二)管理伦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里每一个人的参与和付出自己的努力,而且企业里的每一个人也是社会大众了解一个企业的一个渠道。所以存在一个合理的企业方向也是在企业的整个管理系统中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的重要的条件,从而达到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的管理包括人力管理和物质管理,合理的管理配置是使这两个因素都发挥它们的最大的用处。这一管理的实现,很大程度上的主导于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伦理。一方面要达到人力管理的合理,这就要管理人的素质要得到提高,因为在有效认识到个体的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有了个人存在重要认识,所以能建立起一种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所以才可以实现个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个人的创造,实现伦理道德关系的协调。管理人员拿伦理手段来调起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个人的创造。同时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因为一个企业的主体是员工,所以要正确地调动起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时期便成为企业的优势。相关实数据证明物质是被用来调动积极性的引火索。

(三)如何加强企业的管理伦理建设

首先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使企业在制度下健康的发展,以法治企,来实现企业的道德建设。因为只是道德约束它是一种软约束,但是如果将我们的道德观念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用国家法来执行,可以让员工普遍认同,增加其权威性,达到到社会公众认可的东西。增强道德结构性,使其变为具体而明确法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律条文,让道德达到结构化和有法可依。用法对企业道德行来限制它,让企业的道德行为结构化。其次加强企业员工道德引导,提高员工们道德水平,企业道德引导是企业道德得以转化为员工的高尚品质,对企业管理实践发生作用。当代中国企业发展迅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但是企业的社会道德伦理没有跟上,所以我们中国企业就该承担起自身的社会道德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