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

嘉兴学院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及开学时间和新生入学指南军训

2015嘉兴学院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及开学时间和新生入学指南军训须知

嘉兴学院(部委码:10354)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至今有100年办学历史。自1954年起,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国家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办学渊源较长,历史较久,行业特色较为明显,是我省少数几个曾长期隶属于中央部委高校之一,学校先后为我国冶金行业和有色金属行业培养了数万名大中专毕业生,很多毕业生成为行业内管理专家,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与办学影响。学校现有越秀、梁林和平湖等三个校区,校园面积1700余亩,校园景色宜人,环境优美,是浙江省高校文明校园、浙江省平安校园和浙江省绿化模范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长短期外国留学生120余人,与浙江师范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常州大学等国内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余名。香港科技大学原校长、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朱经武教授受聘为名誉校长。

多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嘉兴、服务浙江、联系行业、面向全国”的办学方针,为全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十二五”期间,学校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取胜、开放办学”的战略思想,坚持“教学型、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内涵、凝练特色、寻求跨越”的工作方针,着力推进质量工程、申硕工程、特色工程,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l深远厚重的人文底蕴

学校坐落于历史悠久人文底蕴厚重的江南水乡??嘉兴市。嘉兴是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学校以“方正为人、勤慎治学”校训,全面弘扬“红船精神”,精心打造“省身”品牌特色校园育人文化。学校“省身文化”品牌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沐浴“红船精神”与“省身文化”,学校学子于2008-2010连续三年获评“浙江骄傲”,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2011年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2012年获第八届“挑战杯”复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奖。

l独特优越的地理区位

嘉兴市位于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区域中心,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嘉兴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以“一小时交通圈”接轨上海、贯通苏锡常和杭宁绍城市群,这为学校融入区域创新体系、打造特色优势学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机会。近年来,嘉兴学院初次就业率始终名列全省高校前茅。学校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不少校友成为全国各行各业的专家和知名人士。

l重德善教的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引进、培养并举,海纳百川,广聚人才。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专任教师11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近500人,正高职称教师1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70余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浙江省“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2人;建有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学校积极面向海内外吸引优秀海归人才来我校工作,目前在校工作海归人才80余人,同时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l门类齐全的学科专业

学校下设16个教学单位,设有49个本科专业,专科专业6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0个,省优势专业2个。

学校建有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教学设施完善。建立了以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机电工程实验中心等8个实验中心为基本框架的现代实验室体系,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培育重点实验室1个,嘉兴市重点实验室5个。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亿元,图书馆藏书125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为各学科专业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l硕果累累的学术研究

近年来,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突破330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16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500余篇,被SCI、EI、ISTP等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300余篇。全校科研到校经费连年增长,经费合计突破1.5亿元。学校按照学术研究方向、课程教学团组、学生培养方向和社会服务平台等侧重点,建立了基层学科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其中包含54个研究所和5个公共课教研部。建有嘉兴学院长三角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2个特色学科平台。2012年度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方面取得的较大突破,共有10项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产学研合作突飞猛进,全校教师利用学校多科性综合优势和区域产业优势,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以公共服务为切入点,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多次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好评。成功走出一条为区域经济服务的产学研合作之路。

l特色鲜明的培养模式

学校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学生的多元化培养创造良好条件。学校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服装与营销”、“计算机与日语”、“纺织与贸易”和“法学与会计”等复合型人才培养;依托国家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开展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系统化改革;探索招生方式、培养方式、管理方式和实践教育模式的综合改革,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开展金融学专业(证券期货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并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工科专业积极推进“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时在国内外开展学生交换培养,为广大学子提供更广阔的成才平台,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l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学校历来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培养,积极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效结合,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各类学科专业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探索学科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方法和新模式。近三年,共立项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600余项,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层次与比例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学校现有各类学生科技文化社团155个,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l日益深化的开放办学

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丹麦、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地区)23所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与德国莱比锡工程经济文化学院、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院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向丹麦奥尔堡大学、韩国明知大学保送硕士研究生,向韩国关东大学以及中南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台湾静宜大学等高校派遣交换生,并每年选派教师、学者出国访问访学。

l种类齐全的奖助学金

学校拥有完善的优秀学生奖学金制度和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学校设立了在校学生最高奖??“陈省身学生奖”及学习优秀奖、学科竞赛奖、科研创新奖、文体优胜奖和实践服务奖等多类奖学金,获奖比例占同年级学生数的40%。学校广开社会资助渠道,积极寻求社会和企业支持,设有香港福慧慈善奖学金、中房助学金等多种社会奖助学金,使众多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专心投入学习。学校为学生提供近千余个校内勤工助学固定岗位,并积极开展对外勤工助学服务。学校还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了新生入学绿色通道。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