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温州近代著名爱国爱乡人士黄溯初先生1933年创办的温州师范学校,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
学校位于浙江省南部美丽的沿海城市温州。学校占地总面积1985亩,分茶山校区和学院路校区。茶山主校区位于温州高教园区内,南眺罗山群峰,北蕴三?湿地,山水灵秀与翰墨书香相得益彰,是莘莘学子修身治学的绝佳所在。学校校舍面积100.1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21亿元,校本部馆藏纸质图书178.8万册,电子图书约177.5万册,各类中外文电子期刊和资料数据库72个。
学校本部下设17个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220人,各类成人继续教育学生10964人;教职工1719人,其中专任教师99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教师174人、副高职称教师382人。有各级各类人才工程入选者332人(569人次),拥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人选2人、“*”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国家“*”人选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培养)计划”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外专高端文教专家5人、浙江省特级专家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等一批高层次人才。举办瓯江学院(独立学院),开设43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7259人,拥有一支相对独立的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教育硕士、工程硕士(机械工程领域、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环境工程领域)2个硕士专业学位门类。化学、中国语言文学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支持学科,电气工程、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生态学、土木工程为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支持学科。化学学科、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1%,其中化学学科浙江省内排名第3。根据《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统计,我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行由2010年的63%连续7年持续提升到2016年的38%。举办57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9个省及重点(建设)和优势、特色(国际化)专业;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8门省级精品课程,6部国家级规划教材、31部省及重点教材,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及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8个省及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教学团队。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办学生命线的观念,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致力于培养“重实践、强创新、能创业、懂管理、敢担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立以素质教育为主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融合地方元素,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开展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与水平。在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5年圆满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形成“教师教育”“工程教育”和“创业教育”等办学特色;被确立为国家创业型人才培养温州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创业教育示范院校、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00强”、国家级众创空间、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和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9项、二等奖17项;“十二五”以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得国际级奖项29项、国家级奖项共613项、省级奖项2495项。
学校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坚持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同步推进,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服务地方能力持续增强。学校设有133个科研机构;建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浙江省行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6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2个浙江省工程实验室、1个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1个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拥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和3个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十二五”以来,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7项、国家973计划课题2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40项,省部级项目555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人、第3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6项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70项。
2019级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迎新网登录入口-新生开学时间及入学指南
2019年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历年文理科最低录取投档分数线
2019年温州大学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历年文理科最低录取投档分数线
2019年温州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有哪些,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方案
2019年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录取通知书发放查询时间安排及EMS查询入口
2019年温州大学录取通知书发放查询时间安排及EMS查询入口
温州大学新生入学须知
由于温州大学2019年新生入学须知还没有公布,小编整理的2018年温州大学入学须知,仅供参考!
一、报到时间新生请于
2018年9月9日8:00-17:00凭《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来校报到。因故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提前一周向学校研究生院(0577-86680868)(周一早上有值班)请假,请假期限不得超过两周,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者,除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二、报到地点温州大学茶山校区(从市区乘坐B111、52、B104、54、83、131路公交车至茶山高教园区始发站下车)。新生凭《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到茶山校区E区公寓(超豪学区)研究生新生接待处领取《研究生入学报到单》及报到指南(因提早来校的研究生也需按流程报到)。先办理入住手续,再到各学院报到,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带上住宿缴费收据)。
三、报到时需随带相关材料1、相关证件和证书请到招生学院报到处查验录取通知书、本人身份证、最后学历证书(应届生)、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报告单(以备研究生英语免修用)原件;上交录取通知书原件,复试时未交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书复印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报告单复印件的请补交。
2、户口迁移根据户籍管理规定,研究生的户口是否迁移由本人自行决定(温州市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的新生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户口不迁入我校的新生,报到时需到学院辅导员处签署自愿不迁户口声明,在校期间不能再申请户口迁入。
户口迁移到我校的新生,须提交以下材料:①户口迁移证,户口迁移地址填写:“温州市瓯海区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大学”,迁移证上的姓名等各项内容必须与录取通知书、身份证上的内容完全相符。户口迁移证的页面不得涂改、缺项,迁出派出所的户口专用章必须清晰,否则,将无法落户。②身份证复印件一份。尚未办理身份证或已办理但未领取的,必须由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在户口迁移证上注明身份证号码,并在“居民身份证编号”一栏中注明是否发放。③一寸近期免冠照片一张。
3、党团组织关系研究生党员组织关系,浙江省内新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通过“党组织与党员管理系统”进行,无须开具纸质介绍信;浙江省外新生党员组织关系需交由县(市,区)党组织出具的组织关系纸质介绍信进行转接,抬头开至“中共温州市委组织部”;新生入学时,党员档案随人事档案寄至所报考学院,组织介绍信直接提交至学院学生科,学院对新生党员档案审核无误后,统一到校党委组织部办理转接手续,组织关系介绍信回执联由新生党员本人寄回至原组织关系所在单位。已是入党申请人或入党积极分子的新生档案中需有相关培养材料。
研究生团员组织关系,均转至“温州大学团委”,需交由所在学校出具的团组织关系介绍信。新生入学时,将介绍信直接提交给学院学生科,由学院统一到温州大学团委办理转接手续。
4、未交人事档案的新生须将人事档案交到招生学院。
四、缴费1、学费
全日制非定向:新生报到注册时,无需提前缴纳学费,可将入学后获得的新生学业奖学金直接用于学费缴纳。
全日制定向: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签订《温州大学接收全日制定向培养研究生协议书》,并于每年开学报到时支付定向培养管理费8000元/学年。
非全日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签订《温州大学非全日制定向培养协议书》、《温州大学非全日制非定向培养协议书》,并于入学时一次性支付学费30000元/生。
2、住宿费
住宿收费标准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新生自备日常用品,学校在新生报到现场设立生活用品销售点,新生可选择购买,也可自行携带。
缴费办法详见《温州大学2018年研究生新生缴费须知》(见附件)。
五、新生赴校的交通费根据铁路总公司有关规定,新生入学乘火车者,可凭“新生入学通知书”向当地火车站购买打折学生票。
六、新生复查工作新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学校将对新生的入学资格、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水平和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复查,不符合入学条件者将被取消入学资格;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其它不正当手段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将被取消学籍。
七、其他事宜
1、接待与安全
报到当天学校将在温州火车站、动车站、双屿客运中心、牛山客运中心、汽车新南站、汽车新城站等站点设立新生接待站,新生也可乘公交车或出租车到学校,来校途中请注意安全;乘坐出租车时防止假币诈骗,并尽量不与陌生人拼载;索要出租车的发票,不要将财物遗忘在车上。
2、联系办法
①电话(区号0577,暑假期间只有每周一上午上班)
研究生部(综合科):86598063 保卫处(户口迁移):86596073
组织部(组织关系):86598036
住宿联系:超豪学区公寓管理办公室(5号楼103):86690867
宿管E区办公室(4号楼101)电话:86680625
各研究生招生学院:人文学院 86680841 | 美术与设计学院 86689190 |
法政学院 86680979 | 体育学院 86680910 |
马克思主义学院 86689791 | 教师教育学院 86680938 |
数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86689117 | 商学院 86680958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86689300 | 机电工程学院 86689167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86689079 | 建筑工程学院 86689626 |
音乐学院 86680932 | 生命科学研究院 569578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