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为何引起一堆疑问

事业单位改革缘何激起问号一串

开场白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承载着推动社会更加公平正义期愿的本轮深化改革,可谓吸引了万众期待。7月起正式实施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因其直接影响3100多万事业单位员工,也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也因此成为本月初屈指可数的舆论焦点。

从5月份《条例》公布,到7月1日正式实施,再到实施后的诸多观点,《条例》引发的“涟漪效应”仍在持续。如1日当天,许多媒体刊发评论认为,《条例》的施行,意味着事业单位正式进入社保,中国养老制度“并轨”终于“破冰”。正在各界一片欢腾之际,中央相关部门紧急“辟谣”,澄清称,“事业编制人员7月起缴养老保险”属误读。而此次尴尬的“乌龙”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事业编制改革的进一步反思。5日,人民网观点频道发表评论,质疑:“占便宜不吃亏”,事业单位改革偷乐?7日,《国际金融报》刊发专稿,认为目前“《条例》不具操作性”。9日,《检查日报》刊登“一位事业单位职工对未来的期待”,从破除“关系”、公平竞争、人事管理、升迁通道、缴纳社保、维权通道六方面阐述了个人见解。由此看,不只是外界认为《条例》尚待完善,即使对被认为“利益未受损害”的事业编制人员来说,《条例》仍有需要补充的地方。

正像人们现在常说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脚步谨慎,应该换来决策的周全,这需要进一步畅通政府与民间的互动渠道,用更开放的态度回应公众期待。这既能为改革赢得宽容氛围,也有助于减少沿途的羁绊。

一家之言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且行且完善李晓霞(评论人):早在十几年前,事业单位招聘制就已经推行,但那时的招聘还是有体制内外之分。如今《条例》的出台,只是把岗位招聘制这种相对科学的制度固定下来而已。“大锅饭”环境不再,这对于想要上进的人而言,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是一种促进和激励。

而之前有那么多误读和顾虑,其实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该部条例的补充条款和配套改革措施还不是很完善。例如,《条例》已经正式实施,而与工资待遇和养老保险有关的条款,却不具有与《条例》同步实施的条件。当然,我们不能要求一部条例的出台能够解决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所有问题。打破铁饭碗遗留的诸多碎片,如果处理不好,依然很容易成为社会公平前进路上的阻力。

转变事业单位职能是关键刘武俊(媒体人):事业单位的合同聘用制不能流于形式,要动真格的。目前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签订工作还有“死角”,不少单位的合同管理流于形式、有进难出、解聘难,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聘用合同格式化雷同,没有充分体现行业、岗位特点,聘任走形式或者搞假聘任,表面上签了合同,实际上还是端着铁饭碗。

转变事业单位职能,应该下决心啃下“养老金并轨”这个硬骨头。由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在实际操作中,“单位人”还是难以变成“社会人”。所以,事业单位改革转变事业单位职能是核心和关键,在政府体制改革中既要转变政府体制,也要重视转变事业单位职能,彰显和激活事业单位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

@微言不耸听

能进能出需要公平考核 @fly:以前全单位职工都拿一样薪水, 虽然某些人不干活,但人家有关系或与领导关系好,我们累点不讲什么,一个单位工作量是一定的,他们不干最起码我们能通过多累点开到和他们一样多的工资。现在呢,我们单位实行工资阶梯,不干活有关系的反而比我们累死累活的开的高,你业务水平再好,谁来衡量,领导说你不行就不行,你行了那些与他们有关系的咋办?这就是我在的事业单位,国企!早想辞职了,在找出路。

就怕落实不到位 @dongle:地方上的土政策太严重, 就怕落实不到位,就怕得不到公平合理解决,因为一些地方上的关系网潜规则暗箱操作太隐密,没有公平可言,导致政策常常走形。

法规之外急需细则 @二烯: 出台相关细则管理事业单位内部,公平竞争上位才是硬道理。

人事关系弊端仍待破题 @小小药虫: 事业单位以后都靠跟领导搞好关系了,不然小心下课,关系好了才好介绍人进去,反正都是合同工,同工同酬。

干活的都是临时工 @天涯海角: 那现在那些单位更是不得了了。比如有些单位可能长年累月聘临时工了都不用合同工了。我们这边有一个单位聘临时工做了一年多了还是临时工。

铁饭碗的副作用 @Eleven_陈澄: 我发现成功的人生都有一个特质,就是不安分。我们父辈中很多成功者,都是原来放弃了铁饭碗。这绝对不是什么懂得放弃的精神,而是因为他们不安分,不满足于眼前安稳的现状。虽然他们其中也有牺牲者,但他们的生命都在拼搏,都很有价值。

能力才是真正铁饭碗 @love 失了魂:什么是铁饭碗?不是你在哪个单位有饭吃,而是你在任何地方都能吃上饭!稳定是需要资本的!不要在最好的年华安度晚年,让自己失去了变得值钱的机会!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