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改革

辽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辽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一)

辽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辽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对于制定符合中央要求和辽宁实际的重大发展战略举措,推动辽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

(一)“十二五”时期我省发展取得重要成果。“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振兴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省委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学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辽宁和在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在稳定经济增长、深化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结构、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全省“十二五”规划实施取得了重要成效,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9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开始启动,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加大; 对外合作领域和深度逐步拓展。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较快发展;科技创新力度加大,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基础设施更趋完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区域发展进一步协调,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全面推进,大连金普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 沈阳经济区同城化一体化稳步实施,沈阳列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突破辽西北取得明显进展。社会事业全面加强,教育普及和公平水平持续提升,城乡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就业稳定,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日趋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序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碧水、青山、蓝天工程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成效明显。民主政治建设迈出新步伐,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扎实推进,依法治省全面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丰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正在形成。

(二)“十三五”时期我省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变,新的更大发展机会和增长动力正在加速孕育。新一轮东北振兴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同步实施,必将使辽宁的发展动能和优势得到充分释放。我省产业基础较为雄厚,设施条件完备,为促进结构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就,为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和发展基础。特别是以*同志为党中央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新一轮全面振兴提供了根本动力和坚实保障。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和再工业化推动国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新常态下,我国正经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面临多种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加大等一系列新情况新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我省发展形势更为严峻复杂,经济增速下滑,有效供给不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体制机制弊端突出,市场发育不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欠佳,国企改革未迈出实质性步伐,发展理念落后,历史欠账较多,民营经济实力不强;结构性矛盾凸显,传统产业竞争力下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不畅,人才支撑不足;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少数干部不适应新常态,责任意识不强,精神状态不佳,存在不作为、不担当现象。这些困难问题要在“十三五”期间着力加以克服和解决。

全省必须清醒认识面临的形势,尽管当前经济数据不尽人意,但支撑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依然坚固,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和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始终保持。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定信心,锐意进取,牢牢抓住发展机遇,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创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科学谋划、积极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谱写中国梦的辽宁新篇章。

(三)“十三五”时期我省发展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辽宁“十三五”发展,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重大机遇,坚持以“四个着力”为根本遵循,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四个驱动”为引擎,培育壮大“六个新增长点”,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普遍提高城乡居民富裕程度,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局面。贯彻落实好“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切实做到“五个必须”的时代要求:

必须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把辽宁全面振兴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思考谋划,主动适应新常态,科学把握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新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更新发展观念,切实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全过程。坚持创新发展,让创新贯穿全省一切工作;坚持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辽宁建设;坚持开放发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坚持共享发展,使全省人民共建共享振兴发展成果,走出一条体现时代特征、具有辽宁特色、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振兴发展新路。

必须全面落实“四个着力”新要求。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的“四个着力”要求,是推进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的行动指南,是引领我们改革发展振兴大业不断前进的重要遵循。要把贯彻落实“四个着力”作为辽宁振兴发展的治本之策和关键之举,加快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大力改善城乡物质文化生活,加快欠发达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把发展的路子走对走实走好。

必须激活“四个驱动”新动力。实施创新、改革、市场、开放驱动,是破解辽宁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的根本途径。要把创新驱动作为推进振兴发展的引领动力,让创新在全省蔚然成风; 把改革驱动作为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的关键举措,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把市场驱动作为激发活力的决定性力量,科学配置发展资源;把开放驱动作为拓宽发展空间的强大支撑,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新机制。

必须积极培育发展壮大经济新增长点。培育和发展“六个新增长点”,是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增后劲的必然选择。要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培育新增长点,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培育新增长点,形成市场竞争新优势; 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培育新增长点,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培育新增长点,形成城乡市场新需求; 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培育新增长点,形成以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在发展民营经济上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新动能。

(四)“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保持经济年均增速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保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保持全社会改革振兴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保持全省人民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和创新型省份,努力把辽宁建成体制机制重点突破、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创新创业成效显著、民生社会全面进步的国家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先行区。

面向未来发展,努力把辽宁建设成为国家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先行区,是全面落实和扎实推进“四个着力”的具体实践,是闯出一条振兴发展新路的必然选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是建设振兴发展先行区的重要前提;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转型,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快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是建设振兴发展先行区的核心支撑; 推进创新创业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模式,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环境,是建设振兴发展先行区的关键动力;推进民生改善社会进步,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美好期待,是建设振兴发展先行区的根本目的。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辽宁都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责任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开拓辽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新境界。

二、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重点改革

坚持改革方向,立足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高改革精准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积极发现和培育市场,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规范财政公开透明预算制度,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积极化解政府性债务,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推动金融创新,发展产业金融,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完善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分类差异化考核。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利益。

(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持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经济活力为中心,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根据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加快企业内部机制创新。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资产证券化比率。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分类别、多渠道、一企一策解决厂办大集体等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处置壳企业和僵尸企业。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三)营造公平公正开放的市场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公平竞争保障机制,探索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加快形成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完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打造企业集聚效应凸显、创业激情充分释放的投资热土。加快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完善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完善市场监管执法保障。

(四)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