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素材

呼和浩特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呼和浩特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宇文护、宇文士及、拓跋力微、宇文宪、拓跋郁律、宇文直、拓跋普根、宇文招、拓跋禄官,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呼和浩特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宇文护

宇文护(513年~572年),字萨保,代郡武川镇(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人,鲜卑族。北周初期权臣,周文帝宇文泰之侄,邵惠公宇文颢第三子。宇文护早年跟随宇文泰与东魏多次交战,屡建战功,历任都督、征虏将军、骠骑大将军等职。西魏恭帝元年(556年),宇文泰病逝,临终将权力移交给宇文护,宇文护接掌国政。557年迫使西魏恭帝禅位于宇文觉,建立北周。封大司马,进爵晋国公。北周建立后,宇文护专政,三年内连杀宇文觉、拓跋廓、宇文毓三帝。名臣赵贵、独孤信对其掌权不满,暗中策划将其除掉,事败后纷纷被害,北周政权稳定下来。宇文护也升任大冢宰,总领左右十二军,一时间权倾朝野,成为北周的实际主宰者。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为帝。保定三年(563年),宇文护又命柱国大将军杨忠联合突厥东征北齐,围攻洛阳,因北齐援军赶到,无功而返。伐齐的挫败,使宇文护在北周的威望大为降低。宇文护自西魏恭帝三年(557年)到北周建德元年(572年),前后执政十五年之久,对北周王朝的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天和七年(572年),宇文护从同州回到长安,在含仁殿被宇文邕杀死,其子嗣、党羽也被逮捕诛杀。建德三年(574年),宇文邕下诏恢复宇文护爵位,谥号为荡。

宇文士及

宇文士及(?—642年11月11日),本姓破野头,字仁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时期宰相,隋朝左卫大将军宇文述之子,前妻南阳公主,继娶寿光县主。初以父勋,封新城县公。迎娶南阳公主,拜驸马都尉,迁尚辇奉御,转鸿胪少卿。江都之变后,封内史令。武德二年(619年),归顺唐高祖李渊,凭借妹妹宇文昭仪的宠爱,拜上仪同三司。随从秦王李世民征战四方,颇有功劳,拜中书侍郎,封郢国公。武德八年(625年),拜检校侍中、天策上将府司马。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后官拜凉州都督,历任蒲州刺史,迁右卫大将军、殿中监。贞观十六年十月丙申(642年11月11日),病逝,追赠左卫大将军、凉州都督,谥号为“纵”,陪葬昭陵。

拓跋力微

拓跋力微(174年-277年),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汉末至晋初时期鲜卑索头部首领。北魏皇帝先祖,追封圣武帝拓跋诘汾之子,南凉政权先祖秃发匹孤之弟。生而英睿,有雄杰之度。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继任部落首领。陷入西部鲜卑内乱,投靠没鹿回部大人窦宾,迎娶窦宾之女。率部居住于长川,治理有方,周边部落纷纷归附。正始九年(248年),吞并没鹿回部,控弦上马二十万。甘露三年(258年),迁都盛乐,成为鲜卑部落联盟首领。景元二年(261年),遣子拓跋沙漠汗入朝为质,交好魏晋政权,学习中原的先进文化。西晋咸宁三年(277年),陷入幽州刺史卫瓘计策,赐死太子拓跋沙漠汗,各部酋长分崩离散,最终忧愁而死,享年一百零四岁。北魏建立后,追谥神元皇帝,庙号始祖。

宇文宪

宇文宪(545年~578年),字毗贺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鲜卑族,北周宗室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周文帝宇文泰之子,周孝闵帝、周明帝、周武帝异母弟。宇文宪初封涪城县公,后晋封安城郡公。周孝闵帝即位,授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周明帝即位,授任大将军。武成初年,官至益州总管、益州刺史,都督益、宁、巴、泸等二十四州诸军事,晋封齐国公,食邑一万户。镇服蜀地,蜀人感念宇文宪的仁政,共同立碑,称颂其功德。保定年间,征召回京,官任雍州牧,后多次击败北齐军队。建德六年(577年),北周发动灭亡北齐之战,宇文宪屡立战功。宇文宪善计谋,多策略,尤擅安抚驾驭部属,知人善任,冲锋陷阵,身先士卒,部众对他心悦诚服,都愿为他效力。建德七年(578年),周武帝驾崩,周宣帝即位,宇文赟认为宇文宪身为皇叔,辈分高而名望大,对他十分忌恨。宣政元年(578年),宇文赟将其杀害,年仅三十五岁,谥号炀王。

拓跋郁律

拓跋郁律(?~321年),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北魏文帝沙漠汗之孙,北魏思帝拓跋弗之子,北魏桓帝拓跋猗卢之侄。十六国时期鲜卑索头部首领。拓跋郁律形貌雄壮,颇有威望谋略。317年初,侄拓跋生卒,拓跋郁律嗣帝位。318年,大败匈奴首领刘虎,迫降其堂弟刘路孤。西兼乌孙故地,东吞勿吉之地,号称骑兵百万,遂称雄于北方。时晋愍帝为刘曜所害,以为中原无主,萌生平定南夏之意。拒绝前赵王刘曜、后赵王石勒的请和。321年,又拒绝东晋元帝司马睿的封爵,遂治兵讲武,欲一统天下。同年,桓帝后祁氏设计杀害拓跋郁律。道武帝建立北魏,追谥平文皇帝,庙号太祖。

宇文直

宇文直,字豆罗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鲜卑族。北周宗室大臣,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儿子,北周武帝宇文邕同母弟。西魏恭帝时,凭借父勋,受封秦郡公。北周建立之后,历任蒲州总管、雍州牧、大司空、襄州总管,册封卫国公。带兵接应南陈湘州刺史华皎,兵败于沌口之战,因罪免职。支持宇文邕诛杀权臣宇文护,出任大司徒,晋爵卫王,逐渐与周武帝产生嫌隙。建德三年(574年),宇文直在长安发动叛乱,战败后囚禁于别宫,不久后与子十人被宇文邕处死,谥号为剌。

拓跋普根

拓跋普根(?~316年),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西晋时期鲜卑索头部首领。北魏皇帝先祖之一,追封北魏桓帝拓跋猗迤之子。永兴二年(305年),继任中部大人,治理索头部中部地区。建兴四年(316年) ,去世,葬于云中金陵。北魏建立后,追封拓跋普根为“景皇帝”。

宇文招

宇文招(?-580年8月24日),字豆卢突,鲜卑族。北周宗室大臣,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九子。西魏时期,宇文招凭借父勋,受封正平郡公。北周建立后,历任柱国、益州总管等职,进爵赵国公。北周武帝宇文邕即位后,拜大司空、大司马、雍州牧,晋封赵王,参与灭亡北齐和讨伐稽胡,颇有战功,进位上柱国。周宣帝即位,被授为太师。大象二年(580年),宇文招密谋诛杀权臣杨坚未果,全家遇害,谥号为“平”,杨坚篡位后,改谥为“僭”。遗著有《赵平王集》十卷,今已佚失。

拓跋禄官

拓跋禄官(?~307年),定襄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鲜卑族,西晋时期代国第五代君主(294年~307年在位)。北魏皇帝先祖,追封神元帝拓跋力微之子。元康四年(294年),正式继位。实行分封制度,将领土划分为东、中、西三部,自领东部大人,嫁女于宇文逊昵延。交好西晋王朝,联合并州刺史司马腾,大败汉赵皇帝刘渊,削弱匈奴族统治势力。统治期间,百姓安居乐业,财物牲畜富足,拥有骑兵四十余万。永嘉元年(307年),去世,在位十三年。北魏建立后,追封为昭皇帝。

二、呼和浩特历史沿革

呼和浩特,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1986年,呼和浩特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大青山脚下、黄河岸边这片神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大窑文化”掀开了呼和浩特人类文明的历史;战国赵武灵王在此设云中郡,北魏在这里定都“盛乐”,辽、金、元时期在这里建丰州城,明代蒙古族首领阿拉坦汗在这里建“库库和屯”。这里是草原丝路的必经地,清代中期,随着驰名中外的“大盛魁”等旅蒙商号的兴起,这里成为我国北方的商贾重镇,清代诗人以“小部梨园同上国,千家闹市入丰年”的优美诗词来描绘这里的繁荣景象。这里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首府,是一座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发展的美丽城市。发生在这里的千年故事,是书写在东亚版图上的磅礴史诗,也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篇章。这里是中原地区汉族文化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点;这里传唱着各族人民互敬互爱、和谐共处的团结颂歌。

大窑文化遗址、长城遗址、云中古城、昭君墓、万部华严经塔、大召、席力图召、将军衙署、公主府等文物古迹是呼和浩特熠熠闪亮的足迹。

孤魂滩事件、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九一九”和平起义是这座城市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光荣历史。

呼和浩特历史沿革简表

时期年代行政建城沿革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赵国云中郡赵国建云中城,城址在今托克托县,为呼和浩特建城之始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前220年秦云中郡地、汉云中、定襄郡秦汉沿用云中城,汉建成乐等23县城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0年~581年云中、盛乐、朔州北魏沿用云中城,在今和林格尔县建盛乐城,为北魏都城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隋榆林郡、定襄郡、唐云州、云中都护府、振武军隋、唐沿用云中城,建金河县,单于都护府、受降城、振武城
辽金元时期公元907年~1368年辽、金、元丰、云内州、东胜州辽始建丰州、云内、东胜州,金、元沿用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1年明东胜诸卫地、蒙古土默特部领地、清山西归绥道明建归化城(库库和屯),清建绥远城
民国时期公元1912年~1949年民国派初设绥远特别行政区,1928年设绥远省1928年,归化城、绥远城合并,称归绥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年1954年,绥远省归内蒙古自治区1954年,归绥市改称呼和浩特市

三、呼和浩特简介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音译,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誉为“中国乳都”,荣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十大幸福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称号。

呼和浩特地处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全市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60平方公里。

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329.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0.6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155.8亿元,同比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2012.7亿元,同比增长2.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8:34.7:60.5。

按照国家统计局和自治区统计局统一部署,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制度(2022年统计年报)》要求,呼和浩特市开展了2022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2022年全市常住人口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总量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55.11万人,比2021年末增加5.55万人,增长1.59%。

二、城乡构成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城镇常住人口为283.39万人,比2021年末增加4.8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为71.72万人,比2021年末增加0.6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9.80%,比2021年提高0.12个百分点。

三、年龄构成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 46.9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22%;15-64岁人口为259.1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72.99%;65岁及以上人口为48.97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79%。与2021年相比,0-14岁人口减少0.43万人,比重下降0.3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增加1.95万人,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4.23万人,比重上升0.99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179.2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50.46%;女性人口175.91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9.54%。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87,比2021年下降0.29。

五、人口自然增长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出生人口2.0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5.91‰;死亡人口1.9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5.6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1‰。

现辖4区、4县、1旗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区平均海拔1050米。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5℃—8℃,年平均降水量337—418毫米,四季变化明显,气候宜人。

呼和浩特建城历史可追溯至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1572年(明朝隆庆六年),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与明朝“通贡互市”建立友好关系,并在这里修建城池,命名为“归化”,蒙古族人民称为“库库和屯”(即“呼和浩特”),成为现代呼和浩特市的雏形。 1954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呼和浩特北拥草原、南临黄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市内有距今70万年的古人类石器制造场遗址“大窑文化”,有始筑于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代的中国最古老的“赵长城”,有公元1世纪作为“胡汉和亲”历史见证的昭君墓,有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字刻写的天文图金刚舍利宝塔,有被誉为“佛教建筑典范”的席力图召;呼和浩特也是丝茶驼路中转之地,是召庙文化盛行之地,是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汇、融合的前沿。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