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

微腐败民主生活会研讨发言提纲【二侧】

发布时间:2024-01-21 01:26:52 思而思学网

 错误的行为必然受错误的思想支配。“微腐败”增量不断,很大程度上源于法不责“小”的心理作祟,也说明一些人心中的贪念仍在活蹦乱跳。如何实现从不敢到不想,是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微腐败民主生活会研讨发言提纲,欢迎大家阅读!

【微腐败民主生活会研讨发言提纲1】

扶贫资金本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但在一些地方却变成了少数基层干部眼里的“唐僧肉”。根据目前查处的案例可以看出,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大多发生在基层,违纪人员既有村干部,也有乡镇、站所干部,还有县领导班子成员和有关职能部门干部;腐败问题涉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低保、危房改造、救灾救济、异地搬迁、扶贫贷款、养老保险、贫困地区涉农补贴等各项资金;违纪手段复杂多样,有的对扶贫资金截留挪用,有的虚报冒领,有的挥霍浪费,有的吃拿卡要,有的优亲厚友,还有的甚至瞄准了残疾人、重症病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把“雪中送炭”变成“雪上加霜”。尽管扶贫领域的腐败大多只是“微腐败”,但因为其针对的是最贫困的群体,挑战的是最重要的民生政策,到头来会严重影响扶贫攻坚的士气人心,严重伤害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因此,不管涉及金额多少,涉及哪个领域,凡是敢向扶贫资金伸手就必须严肃果断查处。

随着越来越多的扶贫项目和资金下拨到基层,目前发生在扶贫领域的腐败风险正在上升。除了纪检监察部门执纪问责,还需要强化对扶贫资金的规范管理。滋生扶贫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层扶贫决策和资金使用不透明,存在着极大的暗箱操作风险。一些贫困群众对扶贫政策的了解还处于“村干部说什么就是什么”的状态,对扶贫资金使用的条件、标准、对象等非常模糊,采集扶贫数据、确定扶贫对象等工作几乎由村干部一手操办。这也正是基层“蝇贪”有恃无恐的原因所在。而且,这类腐败量大、面广、隐蔽性强、持续时间长,是顽疾,是重症,非重典不足以有效解决。根据扶贫领域腐败的生成特点,一方面必须健全完善扶贫管理制度,细化操作流程,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日常监管力度,畅通群众举报途径,彻底斩断伸向扶贫资金的黑手。

扶贫开发已经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关键阶段,倘若基层“蝇贪”得不到根治,扶贫开发的成果必将付诸东流。这是影响长远的大事,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事关我们党的执政根基,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必须一杆插到底,让基层“蝇贪”无容身之地。

【微腐败民主生活会研讨发言提纲2】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为的就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我们党执政的政治基础。这正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基于人心向背的重要决策。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对基层贪腐以及执法不公等问题,要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把“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

“微腐败”也能带来“大祸害”

相比“老虎”而言,“苍蝇”虽小,但发生在身边、甚至自己身上,群众对此有着切肤之痛。

党心民心心连心。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三次、五次全会,均对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出部署。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组织开展“拍蝇”行动,一批又一批通报曝光见诸媒体,群众拍手称快。据统计,仅2015年,全国就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80516起,处理91550人。

这组数据说明了基层正风反腐成绩显著,也折射出了问题的严重性。

应该说,当前,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在一些地方、部门、单位,基层党员干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依然易发多发、量大面广。有的搞“雁过拔毛”,挖空心思虚报冒领、克扣、侵占惠农专项资金,甚至连扶贫的资金都敢动;有的违规处置集体“三资”、侵吞集体资产;有的违纪金额巨大,小官巨贪问题凸显;有的在救济、补助上搞优亲厚友、吃拿卡要;有的高高在上,漠视群众疾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有的执法不公,甚至成为家族势力、黑恶势力的代言人,横行乡里、欺压百姓。

“微腐败”也可能造成“大祸害”。这绝非危言耸听。它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的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基层干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警示我们解决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

去年7月,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调研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问题时毫不讳言地指出,全省有1/5的乡镇在两年多时间里一个案件也没查。他认为:“各级党委、纪委还没有完全把压力传导到基层末端。解决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必须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

窥一斑而知全豹。山西的情况在全国具有一定代表性。当前,随着正风反腐的深入,地方党委、纪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意识有了明显增强。但不容否认,有的地方和部门责任落实存在“逐层递减”问题,甚至“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

全会工作报告提出,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要层层传导压力,强化责任落实。省市两级党委、纪委要把压力传导到县乡、责任压到基层。县乡党委要发挥关键作用,县乡纪委要把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主要工作任务。

省、市两级党委、纪委把任务分解下去,把压力传导到县乡。这是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所在。比如,陕西省纪委去年6月实施了“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督查制度,通过8张工作报表,省纪委可直接掌握各市县和乡镇街道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情况,倒逼各级党委、纪委责任落实。2015年,全省查办此类问题数量下半年比上半年增加48.8%,738个乡镇消除“零查处”。

县委是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党委肩负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在基层正风反腐方面,县级党委要发挥关键作用,党委书记要强化责任担当;县乡纪委在深化“三转”中,要聚焦聚焦再聚焦,把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主要工作任务,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有关职能部门切实加强管理监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没有问责就难有担当。要真正把压力传导到基层,就要用好“问责”这一手。全会工作报告强调,党委、纪委要坚持“一案双查”,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方式,追究下级党委、纪委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追责情况要定期报告,典型问题要公开曝光,使问责形成制度、成为常态。

找准症结施猛药,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实际成果

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全会工作报告针对时弊,要求“重点查处和纠正超标准超范围向群众筹资筹劳、摊派费用,违规收缴群众款物或处罚群众,克扣群众财物、拖欠群众钱款等突出问题;集体‘三资’管理、土地征收和惠农等领域强占掠夺、贪污挪用问题……”

问题找准了,还要对症下药。这些问题的存在,根子在于一些地方管党治党不力,党的纪律没有真正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基层党委、纪委要把纪律建设作为治本之策,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实践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违纪必究,用严明的纪律管住基层党员干部。

提升正风反腐能力,将是基层纪委面对的重要课题。工作报告提出,要以纪律为尺子,提高问题线索分析研判质量;定期梳理问题线索,对反映集中、性质恶劣的,重点督办、限期办结;定期曝光违纪问题,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有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还要有燕子垒窝的韧劲。基层党委、纪委和各职能部门应按照全会精神,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探索总结成功经验,并上升到机制制度层面,推进基层正风反腐常态化。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