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

鹰潭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民间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人们自发的娱乐型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流传至今。鹰潭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一起来鹰潭传统习俗和元素中看看。

一、鹰潭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贵溪锔瓷技艺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在宋朝名画《清明上河图》里,就可以看到街边“锔瓷”的场景。锔瓷全过程包括了清灰、找碴、捆绑固定、打圈绷紧、打眼、锤钉、瓷粉糊胶、防漏等步骤,每个步骤都是细心活。锔瓷最重要的就是锻制锔钉。每个小锔钉都是先由铜板剪成两毫米宽的枝条,再剪成小小的菱形。现在锔钉多采用铜片,延展性好,而且不会生锈。古老的锔瓷发展到现代,融入现代审美,锔钉制作成各种或人物或花鸟或动物等形象,已不再拘泥为修补技术而成为瓷器美丽的装饰,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追捧。

锔刻瓷技艺对中华传统民间技艺的传承和中国瓷文化的发展以及考古、修复古玩古旧瓷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贵溪锔瓷2021年被列入鹰潭市级非遗名录。

余江丝翎浮雕

余江丝翎浮雕是余江雕刻从业者在传统浮雕技艺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种木雕技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在江西余江得到广泛推广,迄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

余江丝翎浮雕结合传统木雕工艺将工笔国画经过再创作并以浮雕的形式立体呈现在深色硬木上,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在保留中国工笔画精致细腻、形神兼备特点的同时,通过木质载体立体地呈现,彻底改变了国画二维空间展现的局限性,该技艺用刀作笔挥洒出国画工笔之神韵,不是将平面国画简单地复制,而是艺术家基于对原作品深刻领悟并尊重传统技艺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再创作过程,使作品达到"远观有其势、近赏有其质”的要求,这不仅需要艺术家拥有高超雕刻技艺,更需要艺术家有深厚的绘画功底、文化素养及深刻的生活感悟,还需要对雕刻载体——木材材质有充分的了解与把控,方可将艺术主体与木材纹理、气质完全把握从而达到日臻完美、巧夺天工的境界。艺术家将作品通过高难度的浅浮雕工艺在檀木上立体呈现其神韵和气韵,雕刻精致细腻,生动自然,形神兼备,构图注重虚实对比,极为和谐,叹为观止的实景观感,温润如玉的触摸体感,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定义了余江丝翎浮雕的艺术价值。

产品多以中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龙凤麒麟等为题材。画面设计与传统的中国画白描一脉相通,图案装饰丰富而有变化,有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道家医药

道家医药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道家医药渊远流长、广博深厚,是流传了千年的道家传统医药学,承袭的道医术与传统中医、其他流派道医有着明显区别,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独有的流派特征。其独有的从诊断到治疗、从疾病预防到养生保健的道医体系包括四象脉诊术、四象针灸术、天师道祝由术、天师道养生功、道医点穴推拿按摩术、道医柔性正骨术、道医刮痧术等。

龙虎山道医药秉承道家天人合一、阴阳并进的核心思想,包容并蓄、灵活运用各种传统医药理论及技术继而发展成熟而来,历经千百年成为了独树一帜的传统医药技术和理论体系。

四象脉诊诊断技术是在中国传统医学基础上运用象数易学,糅合众多传统脉诊精华衍生而来。在进入现代社会后,又参考结合现代解剖学、病理学,形成了独特的“以气呈象”的脉诊技法。经过数十年实践发展,四象脉诊已经成为准确、精细、易掌握、快速精通的中医脉诊技术。

四象脉诊针灸技术,通过发现、感知、使用穴位、经络、气运、神意,进而运用针灸调形、调气、调意、调神,最后达到治疗五脏六腑中隐藏的疾患、缓解身体疼痛症状的效果。

龙虎山道家医药已列入第七批鹰潭市非遗名录。

余江红糖制作技艺

余江红糖起源于宋朝,至今有一千余年,其产生初期并未被广泛食用,基本作为药用,用法在药典中均有记载。大约在900年前,余江人学会了制糖,并不断演变改进,形成了今天自己独特的红糖制作技艺。有趣的是,余江的制糖师傅收徒传艺要求徒弟戒酒、做事不能有私心,而自己却不收学费不教口诀。

明火熬煮方法得到普及后,余江甘蔗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红糖逐渐走进百姓家,也从药用向食用过渡。

余江红糖,以甘蔗为原料,经提汁、澄清、煮炼,把甘蔗汁倒到锅里,熬炼浓稠糖浆,再把糖浆浇铸到糖盆冷却,一块块板砖形的红糖就成型了,整个加工过程中不加任何化学试剂及食品添加剂,完全保留甘蔗原有风味和营养物质。尤其是保留了甘蔗的植物清新味,让人食之回甘无穷、颊齿留香。

余江红糖因没有经过高度精炼,几乎含有蔗汁中的全部成分,含有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如铁、锌、锰、铬等,营养成分比白砂糖高出很多,具有益气补血、活血化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的特殊功效,尤其适合年老体虚和女性食用。

余江木雕

余江被誉为“木雕之乡”, 2013年余江木雕列入江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余江木雕源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唐宋时佛教传入本县,境内大兴寺庙建筑,民间多造木雕道尊和佛像在家供奉。同治版《安仁县治》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文庙中的先贤由泥塑像改用木雕塑像,木雕适用范围扩大,木雕业发展迅猛,从官府衙门、达官府邸到富商民宅,普遍运用木雕工艺装饰。如今在锦江、马荃、杨溪、平定、中童等乡镇很多明清古宅上的梁柱、斗拱、飞檐、栏杆、门楣、匾额还遗留下了不少木雕精品。晚清至民国时期,余江木雕由房屋装饰逐步发展雕刻工艺品,如花板床、太师椅、案几、樟木箱、梳妆匣等都运用了木雕工艺。余江木雕表现形式多样化,有浮雕、圆雕、透雕等;木雕主题多样化,多见于民间生活习俗、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及山水风景、花鸟鱼虫、祥禽瑞兽等。

现在余江木雕产业已成为余江地方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贵溪錾铜雕刻技艺

贵溪錾铜是铜器成形后的进一步加工技术。它是在纯手工直接操作下利用铜材其柔软和延展之肌理特性,根据设计的纹饰要求分别运用平面雕刻、镌刻或镂刻手法,产生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其创造出来的作品艺术美感及独特的古典魅力颇受世人青睐。作为一种纯手工的制作技艺,它不仅要求手工艺人有较高的艺术天赋和过硬的技艺水平,且心、手、力均需通融配合。正是因为这些,其作品表现得自然古朴、古韵浑厚,同时保持着一种原始的随意性和不可复制性。

贵溪錾铜雕刻工艺发展到现在,既传承了古典金属装饰艺术的时代风格,又体现了当今社会文化的美学追求,是传统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完美融合的一种纯手工技艺。

二、鹰潭的简介

鹰潭早在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的商代中晚期已成为中国陶瓷生产的一个重要基地(月湖区童家镇角山窑址群的发掘曾在中国考古界引起巨大反响);市境西周以前属《尚书·禹贡》中的扬州之域,春秋为百越之地,战国先属越后属楚,秦时属九江郡。西汉至唐代一直由余汗县(今余干县)管辖(中间曾一度划入晋兴县管辖),唐代称鹰潭坊。唐永泰元年(765年)置贵溪县,鹰潭划为贵溪县辖地。明万历初在鹰潭设巡检司,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在鹰潭设司,同治三年(1864年)改设鹰潭镇,直至1956年。1957年1月升格为上饶地区直辖县级镇,1958年4月又降格为贵溪辖县级镇;1960年7月再次升格为上饶地区县级镇,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上饶地区所辖的县级鹰潭市。198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省辖市,原县级鹰潭市区域改为市辖月湖区,同时辖贵溪县(1996年撤县设市)、余江县(2018年7月9日余江县更名为余江区)。

三、鹰潭传统文化相关文章分享

(1).新余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2).九江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3).萍乡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4).景德镇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5).南昌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6).江西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7).龙岩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8).南平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9).漳州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10).泉州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