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

韶关过年有哪些习俗,韶关新年风俗整理

韶关地区过年习俗

7.jpg

年廿四:谢灶、开油镬

谢灶是民间最传统的过年习俗之一。

农历腊月廿三日或廿四日晚,俗称小年夜,灶君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职,他忙碌了一整年,保佑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人们为了表示感谢,给他饯行,叫做谢灶。

“开油镬”(念huò)是广府人过年的传统习俗,取“起镬”之意头,一般会炸蛋散、油角。“油角”用白话说是“有角”,寓意来年能出众,又寓意“炸喜炸喜”,祈求新的一年里能喜事多多。

年廿八:洗邋遢、贴挥春

洗邋遢主要是为了辞旧迎新。

人们在年廿八的时候,都会将家中的香炉、房间以及除了厕所以外的所有东西都打扫一遍,以干干净净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

同时,人们还会换上新衣服,洗洗脚,让自己以全新的面貌来迎接新年。

挥春,在粤语是春贴的意思,年前在住宅张贴新年挥春(大部分韶关人都会在年廿八贴挥春),代表去旧迎新,迎来新的一年。

挥春的款式有很多,除了寓意“福至临门”的“福”字挥春,还有各式各样祈求新年好运降临的大字挥春。

大年三十:砸年、吃团年饭、

行花街、卖 “懒”、守岁

砸年即压年,年三十那天,人们会将办置好的年货,如鲮鱼、猪右手、发菜、萝卜等有好意头的东西,拿出来放到米缸上,祈求来年人丁兴旺、财源滚滚。

贴完挥春、挂完福字,大年三十,广东人都会一家人齐齐整整团聚食餐饭,寓意团团圆圆。团年饭上通常都有一些好意头的菜式,比如寓意年年有余的鱼、发财就手的猪手等等。

除夕之夜,吃年饭、守岁和逛花市是韶关人辞旧迎新的三件大事。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繁花似锦、人海如潮,热闹非凡。

“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这朵红花鲜,那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哂。阿妈笑,阿爸喜,人欢花靓乐开怀……”这首家喻户晓的韶关民谣,描述的正是家家户户逛花街的情景。

卖懒是什么呢?

就是除夕上灯后,给每个小孩一个红鸡蛋,点着一炷香,让他提着灯笼,到街头巷尾去边走边唱道: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唔懒!

卖懒的孩子们或走到附近土地庙,或走到大街的井盖头,插一炷香,然后给路人分吃红鸡蛋。

除此之外,年三十 “除夕守岁”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是一年中最特殊的夜晚,是家庭成员最齐全的时刻,叙旧话新正适时。

大年初一:上头柱香、

逛祖庙、舞醒狮、唱龙舟歌

还没有等到大年初一,往往在年三十深夜,就有不少信众聚集在各大寺庙,等待新年钟声敲响,争上“头柱香”,为新年祈福。

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不少乡镇都会举行舞醒狮的庆典,精彩的狮舞、热闹的气氛,年俗味特浓!

过去,民间于正月初一或初二还有放生俗,人们买一条活鲤鱼等水生动物,将其放回到河涌,意在积善积德,添福添寿。

大年初二:开年

大年初二早上,各家各户都要吃“开年饭”。

开年饭”必有“生鸡”(雄公鸡),寓意“有生气”。吃过“开年饭”,已出嫁的女士携同丈夫和子女“返外家”,一般携带煎堆、油角、年糕之类的年宵品。

大年初三:赤口不出门

在广东,因为赤口的习俗,大年初三一般不去探亲访友,希望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很多广东人会选择足不出户。

大年初四:迎灶神

年前腊月廿四送灶神升天,正月初四就要迎灶神下凡啦。多数广东人都会在这天迎灶神。

大年初五:开市接财神

“财神到,财神到!”广东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

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大年初六: “送穷神”,摆橘子

农历大年初六为马日,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正所谓大年初六求顺扔穷鬼,“送穷神"是古代汉族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寄托了人们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正月初六,百无禁忌,可以出门活动筋骨。对于商家来说,正月初六是马日,也是送神的日子,因此需要把除夕送来的财神纸马烧掉,各类商店开始复业。

同时,在档口门前摆上一盆或多盆大橘子,橘子一定要多,否则就会空多橘少(广东话谐音“凶多吉少”),“意头”不好。

另外,按照“三六九,朝外走”的传统习俗,大年初六应到公园等场所游玩,在游玩时如果有意识地把行走线路定为一个圆周,据闻可为实现在新一年“行大运”拿个好彩头。

大年初七:七宝羹过“人日”

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既然到了人日,当然要“食翻餐劲噶贺贺佢”!所以这一天的酒楼特别热闹哟!

新春期间:派“利是”传达吉祥意

新年派发“利是”是韶关新春风俗。所谓“利是”,即为红包,亲朋相见,大人要给小孩“利是”,以传达浓浓吉祥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