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政策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最新消息,产假期间工资如何发放

发布时间:2023-12-18 15:19:55 思而思学网

备受社会关注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提交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该修正案拟于年1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如获通过,“全面两孩”元旦开始即可实施,在元旦以后出生的二孩,都是合法的。

女职工妊娠七个月以上(按二十八周计算),工作许可,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休产前假

经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证明有习惯性流产史、严重的妊娠综合征、妊娠合并症等可能影响正常生育的,本人提出申请,用人单位应当批准其产前假。

产前假为期两个半月。期间,女职工工资不得低于其原工资性收入的80%;调整工资时,产前假视作正常出勤。

不管是一胎还是二胎,女职工都能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

女职工生育后, 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可请哺乳假六个半月。

流产的情况: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不少于2周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不少于6周的产假。

根据《女职工保护规定》及《计生条例》,不论是女职工产假,还是男方看护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员工本人标准工资的标准支付假期工资。

1、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

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2、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单位应当支付其工资。

3、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

4、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

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

今年元旦起,“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这也成为此次两会省人大代表关注的热点。昨日,东南快报记者获悉,我省已有五位代表提交了关于“二胎”的建议,涉及延长二胎产假时间、加强“两孩”高龄孕产妇再生育服务等方面。

路平、徐燕和等省人大代表建议推动完善“二孩”相关公共政策,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在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国家对二胎是否可以沿用原计划生育政策下晚育福利尚无明确规定。为此,代表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在修订《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同时,及时修订《福建省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等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法律法规;政府职能部门及时制定出台“二孩”生育待遇实施细则,延长生育二胎的产假时间。

《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晚婚的,婚假为十五日;晚育又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女方产假为一百三十五日至一百八十日,男方照顾假为七日至十日。为此,多位省人大代表建议女方产假、男性照顾假的待遇应该适用于二孩生育。

同时,省人大代表欧阳丽娟还提出要加强“两孩”高龄孕产妇再生育服务的建议,包括加大对产科儿科建设的投入,提高两孩生育高峰的应对能力。

针对高龄孕产妇的特殊需求,欧阳丽娟提出,要在孕前指导、围产保健和产后护理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服务,并在费用上予以减免。

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使得众多想生育“两孩”的育妇成为高龄孕妇,为此,更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引导科学生育,了解高龄孕妇生育潜在的问题和危险,在心理上和物质上做好相应的准备。为了避免造成新的婴儿潮和人口高峰,还要合理安排生育,减轻个人和社会的负担。

此外,政府还要通过法律加大处罚力度,坚决打击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机构和个人。要及时完善生殖辅助技术规范,特别对可能出现的“代孕”乱象及早在法律层面上做出界定。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