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征文范文一】践行师德师风
“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说的都是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所谓师德也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概括,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师德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师风则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廉洁从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都是师德建设重要的内容。应如何践行师德师风建设呢?
首先,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师从教,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而理论的指导是坚定政治方向必不可少的条件。尤其是对于我们思政理论课教师而言。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理论来武装头脑,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人类最先进的思想和优秀文化教育学生,培养四有新人。通过学习法律,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端正自己的认识,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净化灵魂。同时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我们应深刻认识其内在一致性。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政治上的敏锐性和坚定性,不得有违党纪国法的言行,不得散布有损师德和学校声誉的言论。
其次,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全身心投入到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之中,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而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熟练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教材教法之外,还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光彩,自己的魅力来感召我们每一位学生。
再次,言行规范。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作为为人师表的典范,一定要在品行作风上规范自己。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举止文明礼貌,作风正派,语言规范健康;衣着整洁得体,我们同文学院一直强调学生要课前十分钟到教室,那么教师就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校园里不穿影响教师形象的服饰装束、不施浓妆;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离开课堂;不准在教学活动中接打电话;不准在教室内或与学生交谈时吸烟;不向学生推销报刊杂志等营利性活动;关心集体,尊重同事,不做有损害集体荣誉和不利于同志团结搬弄是非的事。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教育的神圣还在于在我们塑造学生灵魂的同时,也在塑造自我的灵魂,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最后,注重师生情感交流。教学不仅是师生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相互影响和双向交流的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中的嘴微妙的相互接触”。可以说,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更健康的成长。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爱”。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教师要关爱学生,不要轻易发脾气,要有耐心。爱可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行为习惯。爱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师心里有了学生,学生就愿意和教师亲近;教师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学生就将更尊重老师,师生之间坦诚相待,心心相印。
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就在“德”,教师要努力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施教、以德育人,加强师德修养,力行师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个性心理和健康的人格魅力。
【师德师风征文范文二】弘扬师德师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说来说往,终极还是落到了师德上,由此可见,作为教师,要教好书,要育好人,要规范好教育行为,要办人民满足的教育,都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就是“师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深切体会到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光荣使命。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光阴荏苒,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在工作中,有迷茫、有沮丧,也有快乐和喜悦。但无论是哪种感受,让我庆幸的是,我始终和大家在一起。我更体会到:在教育中以身作则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必须提倡多元化知识的终生学习,因为当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他对行为道德的意义理解得越深刻,辨别善恶的能力越强,所以,无论是道德品质的进步,还是个人道德品质的升华都是同科学文化的提高相联系的。
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必须有反思改造精神。知识对道德的作用并不是绝对正向的。所以,一个人要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只有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或一般的道德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在学习政治理论和社会伦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与“改造”,反思改造就是表现为新的道德要求和新的环境条件中能动地做出评价与选择,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反作用于外部环境,主动地接受或排斥。表现为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能动地进行控制和调节,即自我教育、自我批评、自我鼓舞、自我分析、自我誓约、自我禁止和自我监督。
一个令学生感到和蔼可亲的教师,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尊重与喜欢他们。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师生是平等的公民,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以博爱言传身教,废除学生间的等级差别,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相待
教师教育对象是学生,其主要任务是教学,而教学过程是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的过程。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动态,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思想,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主动与学生交流,和睦相处;要尊重学生人格,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业;要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思想,善待学生、宽容学生、理解学生;要用自己的品行、人格熏染学生、陶冶学生、唤醒学生。将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总之,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
【师德师风征文范文三】争做一名好老师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一直在用心体会着教师这一职业的意义和价值。当我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也就意味着我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其实,在我准备走向教师这个神圣的岗位时我就在问自己,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在目前新环境下,作为教师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完善自己,努力将自己打造成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善于反思、自主发展、追求卓越、富有激情、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教师。
要做一名好老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
要把教师的职业看作是神圣的事业,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人们常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是决定学校教育的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名师出高徒”,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素质的高低,只有造就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现代化的人才,只有政治和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才能造就高质量的学生。因此,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我国教育的发展目标、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大潮中,教育也必须与国际接轨,教师将成为一个国际职业,要能参与国际竞争。随之,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越来越重视,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实际上,古今中外,教师职业都被看作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和无限的崇敬。古代大教育家荀况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别林斯基在《新年的礼物》中写道:“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纵在他的手中”。在日本,“老师”这种职业曾经被叫作“圣职”。所谓“圣职”,即跟中文里的“诗圣”“圣手”的“圣”一般,是指不但在学问方面,而且还在做人方面具有最高的智慧和道德。
要做一名好老师,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师德。
古人云:“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其实我觉得应该将“身正为人范”放在“学高为人师”的前面。一位哲人说过:“知识不足,可以用道德弥补,而道德不足,任何知识却无法补偿”。人类最大的“残疾”是心灵的缺损。还有一句话,也是人们常说的,要做事,先做人。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要教书,必须先做人。试想,一个品德恶劣的老师如何去教导学生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品德恶劣的教师对学生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相反,一个思想高尚的老师对学生的人格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如乌申斯基所言:“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因此,作为“人之模范”的教师,你的一言一行带有强烈的示范性。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就必须处处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尤其是新教师,过去在大学里的穿着打扮、外形设计(特别是发型)和说话的语气都必须做必要的改变,以符合教师的身份特点。
要做一名好老师,一定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唐代大文豪韩愈为教师的职业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斯言一出,千年不易。传道,就是做思想工作,教师首先是思想者。授业,也不易。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可见,拥有厚实的专业功底对教师站稳讲台是何等重要!“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修养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教学中游刃有余、高屋建瓴。何况形势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是平凡的,但不是平庸的。当今时代,知识在一天天升值,学习一天比一天更重要。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一个教师要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展,始终处于学习的状态。教师之学高,靠学习;其品性、操行、风貌、言谈、举止,也都要通过学习和修养予以提升。当然,今天教师的角色已在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化。基于这样的背景,教师光有知识是不行的。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他不是简单的教书匠,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才更符合时代需要。
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敢于实践和善于反思。
有人说,只有下到水里才能学会游泳,教师何尝不是如此,教学实践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实施二期课改的过程中,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显得特别重要。从目前来看,新课程改革存在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行为滞后于理念。对于新课程的理念,中小学教师大多已经耳熟能详,“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经成为教师认知并认可的话语,但是与这种理念相匹配的行为尚未成型,行为与理念脱节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实践,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同时,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和反思。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反思实践的过程。现在有不少专家倡导教师课后写反思日记的做法,我认为是很有效的。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韩愈说:“行成于思,毁于随”。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你去看一些教育家,他们的日常工作也很平凡,他们只不过是比我们多用了一些心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用点时间记录他们的教育生涯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花了点时间读书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思考了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而已”(朱永新《我的教育理念》)。如果我们能持之以恒,坚持每日反思,就会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代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一个没有创新人才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技术时代,一个普通人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非常便捷地获得丰富的信息。例如《二十五史》可以储进一张光盘,要查什么,极为方便;《全唐诗》也是一样,只要你愿意查阅其中的任何一类诗句皆可立即调出来。但是,如果要写一句新诗句,那便是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怎样创新远比怎样获得信息和怎样管理信息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现代人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否则会一事无成。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者,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自己就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一个故步自封的教师,势必不受学生欢迎,势必被时代淘汰。我认为,一个教师的价值,不在于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没有创新精神。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善于反思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要做一名好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主发展的意识。
著名教育改革人士魏书生曾说:“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教师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首先需要确定奋斗目标,并按照自己的目标制定发展计划。《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教师成长固然有良好的环境,但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要把发展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朝着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奋力拼搏,咬定青山不放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要做一名好老师,当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包括精神的卓越,也包括追求崇高境界的卓越,追求工作的崇高目标。教师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运用“眼界”引领学生前进。教师的视野若不开阔,志向若不高远,就难免会影响教学的质量。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必经三种境界”。做教师亦是如此,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就是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在下海的人大把数钱时不眼红,在歌星影星受到追捧和崇拜时不发烧,也就是如王国维所说的,要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甘于奉献,为学生呕心沥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把教师当作一门科学和一种艺术,像邓稼先研究原子弹一样研究教育,把知识教得深入浅出。这种境界,是要靠经年积累方可达到,而一旦达成,往往会使你享受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乐趣。一位外国诗人说过:“伟大的艺术家是简化的大师”。能用最简洁朴实的方法,让人受到最丰富、生动的教诲,这便是伟大的教育家。当然,做一名良师,做一名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老师,不但要追求“深入浅出”的教育境界,还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自信、自强和活力,不断挑战自我,具有思维敏捷、宁静致远、严谨踏实、睿智深邃、激情澎湃、风趣幽默等魅力。据说梁启超先生在给清华学生讲课时,讲到紧要处便不觉成为表演者,手舞足蹈,情不自禁。或掩面,或顿足,或狂欢,或叹息。讲到欢乐处则大笑,而声震屋梁,讲到悲伤处则痛苦而涕泗滂沱。如此声情并茂,学生被深深吸引,认为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很难设想,一个没有激情、麻木不仁的人,能够同时又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因此,“理性共激情一色,严谨与热诚同飞”应该成为每一名新时期教师永不松懈的追求和必须具备的品质。
【师德师风征文范文四】争做一名好老师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一直在用心体会着教师这一职业的意义和价值。当我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也就意味着我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其实,在我准备走向教师这个神圣的岗位时我就在问自己,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在目前新环境下,作为教师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完善自己,努力将自己打造成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善于反思、自主发展、追求卓越、富有激情、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教师。
要做一名好老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
要把教师的职业看作是神圣的事业,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人们常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是决定学校教育的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名师出高徒”,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素质的高低,只有造就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现代化的人才,只有政治和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才能造就高质量的学生。因此,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我国教育的发展目标、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大潮中,教育也必须与国际接轨,教师将成为一个国际职业,要能参与国际竞争。随之,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越来越重视,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实际上,古今中外,教师职业都被看作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和无限的崇敬。古代大教育家荀况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别林斯基在《新年的礼物》中写道:“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纵在他的手中”。在日本,“老师”这种职业曾经被叫作“圣职”。所谓“圣职”,即跟中文里的“诗圣”“圣手”的“圣”一般,是指不但在学问方面,而且还在做人方面具有最高的智慧和道德。
要做一名好老师,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师德。
古人云:“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其实我觉得应该将“身正为人范”放在“学高为人师”的前面。一位哲人说过:“知识不足,可以用道德弥补,而道德不足,任何知识却无法补偿”。人类最大的“残疾”是心灵的缺损。还有一句话,也是人们常说的,要做事,先做人。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要教书,必须先做人。试想,一个品德恶劣的老师如何去教导学生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品德恶劣的教师对学生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相反,一个思想高尚的老师对学生的人格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如乌申斯基所言:“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因此,作为“人之模范”的教师,你的一言一行带有强烈的示范性。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就必须处处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尤其是新教师,过去在大学里的穿着打扮、外形设计(特别是发型)和说话的语气都必须做必要的改变,以符合教师的身份特点。
要做一名好老师,一定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唐代大文豪韩愈为教师的职业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斯言一出,千年不易。传道,就是做思想工作,教师首先是思想者。授业,也不易。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可见,拥有厚实的专业功底对教师站稳讲台是何等重要!“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修养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教学中游刃有余、高屋建瓴。何况形势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是平凡的,但不是平庸的。当今时代,知识在一天天升值,学习一天比一天更重要。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一个教师要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展,始终处于学习的状态。教师之学高,靠学习;其品性、操行、风貌、言谈、举止,也都要通过学习和修养予以提升。当然,今天教师的角色已在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化。基于这样的背景,教师光有知识是不行的。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他不是简单的教书匠,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才更符合时代需要。
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敢于实践和善于反思。
有人说,只有下到水里才能学会游泳,教师何尝不是如此,教学实践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实施二期课改的过程中,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显得特别重要。从目前来看,新课程改革存在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行为滞后于理念。对于新课程的理念,中小学教师大多已经耳熟能详,“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经成为教师认知并认可的话语,但是与这种理念相匹配的行为尚未成型,行为与理念脱节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实践,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同时,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和反思。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反思实践的过程。现在有不少专家倡导教师课后写反思日记的做法,我认为是很有效的。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韩愈说:“行成于思,毁于随”。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你去看一些教育家,他们的日常工作也很平凡,他们只不过是比我们多用了一些心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用点时间记录他们的教育生涯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花了点时间读书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思考了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而已”(朱永新《我的教育理念》)。如果我们能持之以恒,坚持每日反思,就会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代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一个没有创新人才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技术时代,一个普通人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非常便捷地获得丰富的信息。例如《二十五史》可以储进一张光盘,要查什么,极为方便;《全唐诗》也是一样,只要你愿意查阅其中的任何一类诗句皆可立即调出来。但是,如果要写一句新诗句,那便是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怎样创新远比怎样获得信息和怎样管理信息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现代人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否则会一事无成。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者,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自己就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一个故步自封的教师,势必不受学生欢迎,势必被时代淘汰。我认为,一个教师的价值,不在于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没有创新精神。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善于反思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要做一名好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主发展的意识。
著名教育改革人士魏书生曾说:“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教师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首先需要确定奋斗目标,并按照自己的目标制定发展计划。《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教师成长固然有良好的环境,但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要把发展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朝着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奋力拼搏,咬定青山不放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要做一名好老师,当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包括精神的卓越,也包括追求崇高境界的卓越,追求工作的崇高目标。教师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运用“眼界”引领学生前进。教师的视野若不开阔,志向若不高远,就难免会影响教学的质量。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必经三种境界”。做教师亦是如此,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就是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在下海的人大把数钱时不眼红,在歌星影星受到追捧和崇拜时不发烧,也就是如王国维所说的,要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甘于奉献,为学生呕心沥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把教师当作一门科学和一种艺术,像邓稼先研究原子弹一样研究教育,把知识教得深入浅出。这种境界,是要靠经年积累方可达到,而一旦达成,往往会使你享受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乐趣。一位外国诗人说过:“伟大的艺术家是简化的大师”。能用最简洁朴实的方法,让人受到最丰富、生动的教诲,这便是伟大的教育家。当然,做一名良师,做一名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老师,不但要追求“深入浅出”的教育境界,还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自信、自强和活力,不断挑战自我,具有思维敏捷、宁静致远、严谨踏实、睿智深邃、激情澎湃、风趣幽默等魅力。据说梁启超先生在给清华学生讲课时,讲到紧要处便不觉成为表演者,手舞足蹈,情不自禁。或掩面,或顿足,或狂欢,或叹息。讲到欢乐处则大笑,而声震屋梁,讲到悲伤处则痛苦而涕泗滂沱。如此声情并茂,学生被深深吸引,认为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很难设想,一个没有激情、麻木不仁的人,能够同时又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因此,“理性共激情一色,严谨与热诚同飞”应该成为每一名新时期教师永不松懈的追求和必须具备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