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已经下发。按照新方案,我国将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司局级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
新方案出炉后将带来哪些新变化,各地一把手是否可以保留用车,如何规避公车贱卖、既拿补贴又坐公车等现象的出现,有关领导和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做出了回应。
一问:改革的意义、原则思路、亮点何在?
有效解决“车轮腐败” 力度大配套措施具体
国家发改委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公务用车改革的意义首先是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能够有效解决社会高度关注的车轮上的铺张浪费问题;二是有利于节约行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现在在我们的三公经费当中,公车的经费所占比重很大,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差不多占60%;三是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次公车改革从中央国家机关开始,发挥中央国家机关的示范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改革就更加容易。
“在公务用车改革的设计上,节约是最基本的原则。”连维良说,改革之后,公务用车补贴的总量要低于改革之前我们用于公务用车保障的支出。同时他还强调,发放的公务交通补贴不是福利性质的补贴,而是改革性补贴,他是公务用车补贴方式的转变,从原来的实物转换为货币保障。
在谈到此次改革的亮点时,连维良介绍:
第一,强调市场在公车改革中也要起决定性作用。这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精神是一致的,过去公车配置完全靠实物配给制度,会导致资源浪费,助长公车私用腐败。这次改革在原则上取消了公务用车实物配给制度,那么公务人员要采用社会化市场化方式,要给公务人员补贴,补贴高了,老百姓认为是变向增加福利;补贴低了,公务人员影响办公效率。这次的改革司局级等的补给分配,设立适度适量的补贴标准。
第二,中央典范,地方灵活。一旦中央确定后,地方就会有一定的参照系,地方可以参照中央标准,可以提高30%,偏远地区不能超过50%,这样可以做到有章可循。
第三,力度和范围大,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以及审判检查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的团体和事业单位。
第四,配套措施非常具体,公车节俭下来要的公车公开拍卖,精简下来的收入要上交国库。精简下来的人员内部消化,包括内部转岗、新增岗位。距离退休5年期间,让他们提前离岗,期间所有待遇都不变,等正式的退休年度再办理手续。
二问:如何防止公车被贱卖?
全部公开上交易平台进行竞价拍卖
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刘鲤生介绍,首先重点通过招标确定评估机构,第二个是通过评估以后要全部公开上交易平台进行竞价拍卖。
这些车会不会还没有公开拍卖就被贱卖给自己人了?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尚晓汀回应,这种现象绝对不能发生,不允许自己私自处理。在拍卖的时候,低于评估价都是不能卖掉的,而且我们是面向全国进行公开拍卖。内部的公务员不能随便购买这些车。要想买必须要参加公开的拍卖。按照北京的要求,摇不到号也不能购买。
据了解,中央和国家机关这次改革要取消拍卖掉的公车5000辆。刘鲤生说,目前已经开始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已经委托政府采购招标机构通过公开招标确定车辆的评估机构、拍卖机构。我们还要真诚地接受纪检部门、审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不止中央这么做,对于处置车辆,各地要制定办法,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公车处置的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中央国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车辆处置收入按照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刘鲤生说。
三问:补贴标准设立有何考量?
结合公共交通出行成本和出行频率 并参考部分试点城市经验
根据方案,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标准的150%,一般地区不高于130%,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不同地区补贴标准差距不得超过20%。
公车改革补贴标准是如何考量的?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公车改革专家组成员蔡继明介绍,这次的规定主要针对北京地区,补贴标准的考量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取消了公车的实物配给后,公务人员出行要采取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那就需要结合北京目前的公共交通出租车等出行方式的成本;二是,不同级别的政府官员,每年、每个季度、每个月所承担的公务活动繁忙程度也不同。综合这两方面因素,并借鉴一些全国各地公车改革试点单位的较好的经验,才制定了能够得到社会公众认可的标准。
四问:各地一把手是否可以保留用车?
可视情况保留用车,但鼓励参加车改
“我国地区之间差别比较大,不同层级之间情况也不一样。对地方之所以出台指导意见,而没有确定具体方案,就是考虑要从实际出发,由各地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连维良说。
关于一把手的用车问题,连维良说,方案没有做“一刀切”的统一规定。对于省区市厅局正职主要负责人,还有县市区乡镇主要负责人,各地可以根据实际出发,鼓励他们参加车改。同时,确因工作需要,也可以采取实物保障的方式,采取实物保障就不能领取补贴。
五问:怎样防止出现“既拿补贴又坐公车”的现象?
三项措施解决问题,同时欢迎全社会监督
连维良说,能否解决“既拿补贴又坐公车”的问题,是公车改革能不能成功的重要标志。为防止这一现象,他提出了三项措施:一是釜底抽薪,二是科学设计,三是加强监督。
连维良进一步解释道,这次的公车改革是全面的整体的改革,除了通信、机要和执法执勤等少量的特殊业务用车以外,其他的公务用车都要改。这样,既拿钱又坐车的基础就不存在了,这就叫釜底抽薪。在制度设计层面,方案规定已经规定,拿补贴就不能坐公车,坐公车就不能拿补贴。并且对于试点中出现的变相使用基层和其他方面的车的问题,方案也明确要加强监管。在公车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中,专门作出了“六个不准”的规定。其中有一条就是不准以任何形式借用、挪用和变相利用基层单位的车辆。这方面要靠加强监督,对既拿钱又坐车的,一经发现,就要问责。同时,也欢迎全社会共同来监督,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六问:失岗司机如何安置?
失岗司机内部安置,可提前退休、提高退休待遇
方案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根据保留公务用车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司勤人员岗位,采用竞聘上岗、综合择优等凡是确定上岗人员,并与其订立聘用合同。对于因取消公车而是去岗位的司机和后勤人员,主要采用内部安置的办法,不能简单推向社会。
对此,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顾问宋晓梧说,这些人员可以转岗,可以提前退休,并提高一点退休待遇。因为还保留了一定公务用车和少量公务用车司机,可以在一定时候逐步消化这部分人,不要搞得太急太紧。
七问:公车改革提了二十年了,为何今天才启动?
根本困难在于既得利益的固化
“那时中央国家机关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已经制定好,并在多个城市试点。方案征求了56个部门意见,即将提上国务院常务会议进行通过,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条件不是很成熟,就被放下了。”曾参加过1998年公车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制定的宋晓梧介绍。
宋晓梧认为,虽然全国性改革没能启动,但是这些年地方一直在试点。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试点参差不齐,群众反映补贴有高有低,缺少一个统一部署,进展非常迟缓。我认为根本困难在于既得利益的固化,涉及到党政领导干部,他们使用公车这么多年,认为这很正常。
八问:为何公车制度非改不可?
公车滥用、私用等现象普遍群众对此不满
“目前,公车消费占三公消费的三分之二,仅中央国家机关每年公车消费就在60亿左右。乡镇级、县级、市级公车滥用、私用等现象普遍。所以它一方面加大了政府成本,另一方面引起老百姓不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说。
中央党校国家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说,公车三分之一公用,三分之一私用,三分之一闲着,利用率很低,但修车等方面消耗特别大,一些群众对利用公车送孩子上学,出游非常不满。
九问:此次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能否取得成效?
有决心、可操作、方案合理
“八项规定明确指出,公车改革是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央在廉政建设上下了很大决心,例如八项规定抑制吃喝、旅游等,这些问题长期难以解决,但这次确实见到很大成效。”宋晓梧说。
竹立家认为,总体来看,这个方案相对合理性较高。无论如何,方案推出以后可以取得一些实质成效,主要体现在能大幅度节约政府成本。
十问:公车改革如何执行到位?
改革有领导、组织保证欢迎媒体群众监督
蔡继明介绍,这次改革恰逢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央公布八项规定,党的廉政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改革指导意见特别强调,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要承担全部责任,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小组,对改革落实加强具体监督和指导,因此,这次改革有领导组织的保证。
此外,也特别希望通过群众和媒体监督,利用微博、微信等方式在网上举报各种违反公车改革的行为。这样通过从上到下方方面面努力,这次改革有望达到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