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

微腐败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多篇】

发布时间:2024-01-23 19:21:22 思而思学网

作为领导干部更要知纪明纪守纪,用好手中的权力。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微腐败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欢迎大家阅读!

【微腐败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1】

错误的行为必然受错误的思想支配。“微腐败”增量不断,很大程度上源于法不责“小”的心理作祟,也说明一些人心中的贪念仍在活蹦乱跳。如何实现从不敢到不想,是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一些人常有侥幸心理,觉得法不责众、法不责微。以为“大家都这样”,法纪就无可奈何。然而,正风肃纪的事实一再告诉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犯了错误就要付出代价。有人觉得收点小东西、搞点小吃喝、破点小规格,都“不算什么事”“没有多大事”,这何尝不是对法纪缺乏深知与敬畏的又一表现。如果说过去一些人走偏出格,可以归咎于不良政治生态拖累所迫,那么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咋还如此执迷不悟?

“微腐败”看似吸血不多,实则其害如虎。老百姓愤慨“老虎”,也同样痛恨“蚊蝇”。居家过日子,苍蝇到处飞、蚊子嗡嗡叫,饭就吃不可心,觉就睡不安稳。“微腐败”往往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直接消解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雷峰塔顷刻间轰然倒下,就是因为“蚂蚁搬家”??今天你拆一砖、明天他拆一砖,正所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老虎”不可能一天长成,大奸巨贪哪个不是从小打小闹发展到无法无天?所以说,蚊蝇不狠拍,老虎也就打不完。

睹微知著,防微成著,是正风反腐之通则。在有些国家,连公务员使用信封,都规定要公私分别,决不允许不付费搭便车。在我国香港,公职人员接受吃请,一顿饭费用,按就餐人数均摊,若超出本人月薪1%,即属受贿。我们党“越往后执纪越严”,查细责小、无微不“治”将为常态。那些“隐身衣”“擦边球”“游击战”,恐怕再也穿不得、打不得、玩不得了。如果还以为“小范围”“小地方”“小活动”“小表示”“小便宜”“小方便”“小变通”“小爱好”等等“不算啥事”“不会有事”,心安理得、麻木不仁,迟早会导致阴沟翻船、小隙沉舟。

“微腐败”因其体量不大,组织上的“探头”很难及时探清照明,加之群众中也不乏有人积非成是、见惯不惊,因此尤需党员干部当好自己的纪检官。有道是:不讲道德,纪律就会靠近;无视纪律,法律就会靠近。为官从政,贪一点则由“王”变“玉”、成他人玩物,取一文则不值一文、遭人们鄙视,因小失大的蠢人傻事还是不做为好。好面子、讲感情本不为错,但面子、感情要服从党性党纪,该拒绝时要果断说“不”。在党言党、为国为民,没有那么多的“不好意思”“过意不去”,也没必要怕人说“不够朋友”“不懂规矩”。

抓大不放小,是对腐败“零容忍”的生动注解。再微小的细节,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作风;再轻微的苗头,也会危害一个政党的根基。重在日常、不弃微末,摈弃法不责“微”的心态,才能始终保持风清气正、崇廉尚实的精气神。

【微腐败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2】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处不慎、大处必败。大吃大喝,无不从小吃小喝开始;大奸大盗,无不自小偷小摸发端。一些贪腐落马的违法犯罪分子,也无不是从“微腐败”发展为巨贪大蠹的。可见,“微腐败”是腐化堕落的温床,毁坏大坝的蚁穴,若不及时遏制,就可能积小腐为大腐,由小贪变大贪,一步步走向无底深渊。

腐败有大小之分、轻重之别,但反腐没有“特区”、没有“禁区”。不论是大腐败还是“微腐败”,都在坚决反对之列。回望几年来的反腐进程,正因为坚持点面结合,大小兼治,从各个环节突破,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推进,才使反腐势如破竹,形成压倒性态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微腐败”屡禁不绝、屡治屡犯。河南省军区通报的问题并非个别。从近期通报的典型案例看,一些单位和干部在公务接待、婚丧嫁娶中,违规违纪现象仍比较普遍。

“微腐败”问题的产生,除了存在侥幸心理外,一个重要的思想认识原因,就是认为少拿点、少收点、少吃点算不了什么,打打擦边球也没人在意,“礼上”往来属人之常情,“微”不足道、“微”不可治。个别领导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就睁只眼闭只眼算了。这些错误想法、灰色论调,好比思想上的灰尘和杂质,如果不彻底清除,必然会影响和左右人的行为,破坏已经形成的良好风气,使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受到污染。

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处不慎、大处必败。大吃大喝,无不从小吃小喝开始;大奸大盗,无不自小偷小摸发端。一些贪腐落马的违法犯罪分子,也无不是从“微腐败”发展为巨贪大蠹的。可见,“微腐败”是腐化堕落的温床,毁坏大坝的蚁穴,若不及时遏制,就可能积小腐为大腐,由小贪变大贪,一步步走向无底深渊。

“贪不在多,一二非分钱,便如千百万。”这是清端公陈?居官后常说的一句话。康熙召见他时,他以此为对,受到嘉赏。康熙为此而大发感慨:士未有律身不严,而为官能以清廉著闻者。唐代的宰相陆贽,为官清廉,大小进贡他一概拒收。他在奏章中说:“贿道一开,辗转滋厚”“涓流不绝,溪壑成灾矣”。德宗听了,对他大加赞赏。这些故事,都说明防腐止贪需从“小”抓起,防微杜渐。

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微腐败”表面虽“微”,其实质都是“腐”,结果都是“败”。少数单位和干部中的“微腐败”,损害军队形象,腐蚀内部关系,影响军心士气,消解部队战斗力。尤其是发生在士兵身边的、损害官兵切身利益的“微腐败”,发展下去就会成为“伤不起”,绝不能等闲视之。

小者大之源。涓滴不塞,必成江河;河流泛滥,必为狂澜。“微腐败”不惩治,任其发展蔓延,总有一天,就会成为坏事的“最后一根稻草”。从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抓小。因此,任何人都“勿以恶小而为之”。对于“微腐败”,我们一贯的态度是“零容忍”,细“治”入“微”,无腐不治,有腐必惩,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一人,处理一人,绝不姑息迁就,放任自流。

“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根治“微腐败”,必须从端正思想偏差入手,纠正那种小不足虑、微不足道、人之常情、取不伤廉等模糊思想,提高对“微腐败”危害性的认识,从而有效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自觉做到不因小而贪、因微而腐,始终在“高压线”下行事,在“安全线”内行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