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民间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人们自发的娱乐型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流传至今。乌鲁木齐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一起来乌鲁木齐传统习俗和元素中看看。
一、乌鲁木齐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新疆乌鲁木齐各民族过年习俗
1、汉族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这是我国人民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节日。从农历腊月八日的“腊八节”开始,春节将在除夕和拜年之后结束。有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鞭炮、送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吊挂等活动和风俗。灯笼,磕头。
2、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兹别克
诺乌鲁孜节,时间是公历3月22日左右。 “Novruz”来自波斯语,意思是“春雨天”。诺鲁孜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节日,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其内容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诺鲁孜节在节日的黎明开始。每个家庭的父母先起床,在房子中间烧一堆松柏树枝,把冒烟的树枝绕在每个人的头上。祝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然后,父母将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牛群传烟,祈求新的一年,牲畜肥壮,繁殖快。
日出后,做“诺鲁孜饭”,用剩下的五谷杂粮,加各种调味料熬成浓稠的粥,称为“克阙”或“冲克阙”(风盛粥)。做这种饭的时候,不要再有牲畜了。 “诺鲁孜节”过后,农村开始了激烈的春耕。
3.达斡尔人
达斡尔人也过春节,他们非常重视春节。每年三十日白天,都会举行祭祖和扫墓活动。他们也想一家人一起吃手抓肉,给老人磕头拜年。 30岁,保持岁岁,灯火通明。大年初一,有送红包的习俗。红包寄出越多,象征着人民的繁荣和家庭团聚。达斡尔人讲究与全家一起活动,即使是包饺子,也要全家一起做,充满了大家庭的美好寓意。
4.满族
满族人过春节,也要在三十日守岁。家里总是灯火通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酒吃肉,大饱口福,感受年轮幸福的节奏。早先,满族也有持柴的习俗。长老们把柴火困在棍子里。这是30个晚上。上面,一家人围着炉子围着柴火,有发财(柴火)的美好寓意。有热炕的家庭一定要把炕烧得热乎乎的,期待来年大吉大利。
5、锡伯人
锡伯族人对春节还是很讲究的。三十岁有条件者,必杀猪,烹制各种美食。下午有祭祀、祭祀等一系列活动。礼节结束后,必须在屋门口摆一张桌子,向祖先鞠躬,然后一家人才能进屋吃团圆饭。天黑后,屋子里的所有房间都应该灯火通明,然后放炮,吃饺子。第一天天不亮,又要吃饺子了。一家人互致新年的问候,对新的一年表示非常周到的欢迎。
6.蒙古人
蒙古族一直崇尚白色,所以农历正月称为“白月”,过年称为“白节”。蒙古新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人们除了要打扫、洗澡、装饰蒙古包外,还需要穿上新衣服、马佩红英和新马鞍。把整头牛羊连同哈达送给你??所爱的人。
大年三十要吃“手袋肉”以示全家团圆。大年初一的清晨,长辈们敬酒,然后给同辈。亲友互赠哈达,恭贺新春佳节。给长辈拜年必须在初中第一天的早上。
7.回族
开斋节,又称“鲁兹节”或“小节”,是伊斯兰历的10月1日。开斋节通常持续三天。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赠送散子、油香等油炸食品作为礼物送给他人。每个家庭都应该在节日开始之前向穷人分发开斋饭。开斋节是回族一年中最大的节日.
二、乌鲁木齐的简介
乌鲁木齐地处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市区三面环山,平均海拔800米。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236毫米。现辖7区1县、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综合保税区,总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5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5万,聚居着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56个民族,城镇人口占90%以上,是全疆唯一大型城市,中亚地区最大、最繁华的城市。
乌鲁木齐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古代世界四大文明在这里汇流,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思想的光辉指引下,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完整准确贯彻党的治疆方略,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呈现出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景象。现已发展成为全疆最大的商贸服务业和工业制造业中心,我国向西开放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