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

聊城过年有哪些习俗,聊城新年风俗整理

聊城春节后民间节日习俗

7.jpg

大年初一,作为新年伊始,人们家家户户大人孩子都会起早,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起早预示着早起的人来年会很勤劳,有福气。起床后,便开始张罗初一的饺子,水饺煮好后,先盛出几碗敬天地祖宗,同时放鞭炮,烧纸钱。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放在锅内,意在有余头。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饭后便开始拜年,也有饭前拜年的。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尔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另外,初一拜年,男子与已婚妇女参加,男女分开,拜过自家长辈,再拜族内各长辈,此谓“合族拜年”,之后,由族长率领到各庙宇、异姓祠堂内敬拜神位以解往年纠纷怨气,此则谓“拜团结年”。此谓“拜庄乡年”,最后,村长指挥全村人于村中十字路口互拜。拜完后,各自回家同各族长期在外的弟兄叙旧聊家常。

大年初一忌讳很多,忌扫地,,要把垃圾往屋里扫,寓意在于这样不会失财,有聚宝之意。这一天还忌打人骂人,要多说吉利话,还忌看医生,忌动针钱。

大年初二,在很多农村地区是忌讳串亲戚的,这一天是各家祭祖的日子,各族弟兄会一起上祖坟,通常会带上家里的男孩。但这时的城市里是媳妇回娘家,小孩子看老爷老年的日子。而大年初三是大多农村回娘家的日子。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我们也称叫“煮饽饽”或“扁食”。吃饺子是因为人们希望把一年所有坏事都包在饺子里,然后吃掉,以祈求新年的好运连连。一般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每年的正月初,是人们走亲访友的季节,不管是七大姑还是八大姨,平时忙了不走动,到了这个时侯都要去走走看看。一般是按重要程度按次序走。先走娘家,再走其他亲戚。有是亲戚比较多,就会有未成家的青年男女去看望比较亲近的姑姨舅舅。咱中国人注重礼节,走亲戚不能两只手提着十个手指头,多少要带写些东西,聊表心意。

初一到十五,我们乡下的年似乎一天浓比一天。这期间的娱乐活动也是多种多样,舞狮子、扭秧歌、踩高跷、唱大戏可以称得是我们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顿节日大餐。“山东秧歌”源远流长,风采独具,我们村每年年后都会组织秧歌队,敲锣打鼓扭跳唱说,呈现出一种欢快幸福祥和的景象。男性的粗犷豪放、女性的妩媚柔韧,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年后从正月初一开始,人们又忙着拜年串亲,同时排练节目准备着闹十五,节目的气氛丝毫不减。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们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它又是新年的尾声,人们一致认为一直过了正月十五,才算是过好了年。元宵节这天是灯节,尤其市里,会提前一两天准备五彩缤纷的灯笼,十五这天农村的人们也有的会赶去市里看花灯,图个吉祥热闹。

春节的喜庆气氛太浓重了,不仅使年前冬至日成为当前一种时尚,就连春节半月多后的“二月二”也漫天洋溢着欢快的节日气氛。

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在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炒豆子,也叫“蝎子爪”。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为古人认为万物都随节气、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当惊蛰将到之时,万物都在复苏萌动,蝎子等也在蠢蠢欲动,因此想象为豆子也象蝎子欲伸动爪子活动起来,但经人们一炒,其爪子就会缩回去,从而使所炒的豆子的营养价值更高,保证了其本元没有一点外泻。另外还有“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都表达了是人们祈福的愿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