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模板

基层干部思想境界方面存在的问题【荐读】

发布时间:2023-11-05 10:32:34

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不断坚定和提高政治觉悟。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从不敢、不能到不想,要靠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搜集的基层干部思想境界方面存在的问题,欢迎大家参考!

【基层干部思想境界方面存在的问题1】

为了进一步剖析基层干部职工在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我结合下乡检查工作,深入部分基层单位,采取走访、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干部队伍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充分证明农林系统干部职工、基层分管领导是一支敢打硬仗,经得起考验的高素质队伍。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也清醒地看到,在某些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着对农业发展悲观失望、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宗旨意识淡薄、作风不扎实、精神状态不佳等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适应,不符合,甚至背道而驰。通过调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㈠加快发展步伐,缺乏信心和信念。

一些基层干部职工缺乏科学发展的战略眼光,认识不高,对农业未来的持续发展丧失信心和信念。

㈡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意识不强

一些基层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自我感觉良好,满足现状,不想事、不谋事、不干事,因循守旧。个别干部嘴上讲解放思想、讲实事求是,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唯书、唯上、固守教条主义,不善于研究新情况,凭经验办事。一些干部目光短浅,没有创先争优意识,没有积极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各项工作新途径的勇气,工作推一下,动一下,不思进取。

㈢宗旨意识淡薄,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到位,思想模糊,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不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自己又总结不出经验,动辄耍态度,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对群众缺乏深厚感情,指导工作指手划脚、高高在上、指责训斥。有的干部对待群众态度生硬,作风粗暴,不愿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致使群众意见大,伤害了群众感情,影响了党员干部在职工群众中的声望。少数基层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态度生硬,工作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

㈣工作主动不够,存在严重等靠思想。

一些干部职工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认为自己是基层干部,一切都有保障,不学习不进步,抱着混日子的思想,工作能力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工作效率低。部分基层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理论素养低、文字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工作业务不精等问题。少数基层干部不认真学习,不研究工作,工作上想不出点子,拿不出办法,表面上忙忙碌碌,作样子,实际上不解决任何问题。

㈤工作缺少激情,存在懒散空谈问题。

懒散,这主要表现在那些年龄偏大、工作时间较长的少数基层干部上,他们认为自己年龄大了,没有多大奔头,已是船到码头车到站。空谈,有的干部讲起道理来夸夸其谈,鼓动性很强,就是不抓落实,在工作上空喊口号。

㈥精神状态不佳,部分干部不思进取。

一是精神萎靡,责任心不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新困难,部分基层干部意志消沉,怨气十足,只讲条件、只讲困难,不讲主观能动性,精神不振,缺乏创新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二是缺乏竞争意识,工作没有激情。一些干部处于一种高枕无忧的状态,错误地认为干好干坏看不出,贡献大小一个样,反正工资每月照拿,助长了部分干部的依赖心理,也使个别干部竞争意识淡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对工作缺乏激情,得过且过,文件转发,工作照搬,等上边的说法,套别人的做法,领导让干啥就干啥,懒的思考,怕承担责任。也有少部分干部思想庸俗,自成一体,麻木不仁,满足于得过且过,对农业经济建设缺乏热情,无所作为。

二、对策和建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离不开一支政治责任心强、思想解放、锐意进取、业务能力好的高素质基层干部职工队伍。当前,我们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体基层干部职工都要始终加强学习,开阔思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增长本领,要始终增强改革创新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发扬敢想、敢试、敢闯、敢干的精神,要始终心系群众、改进作风,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继续完善制度,考核激励、形成合力,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㈠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增强发展的信心和信念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加快发展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要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向全体干部职工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只有使广大人民群众都学习科学发展观、掌握科学发展观,才能使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才能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贯彻到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要通过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以人为本的观念、全面发展的观念、协调发展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生产观、生活观,推动形成科学发展、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针对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针对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疑释惑,统一认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紧迫感。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确保实现科学发展。要坚持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科学态度抓好发展。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的全局,推动各项工作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加快农业科学发展的步伐,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信心。

㈡进一步创新和丰富学习教育方式,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

一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掀起学习新高潮。学习是工作的基础,也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要树立自觉学习、勤奋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要结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中,采取办班培训、参观考察、理论研讨、巡回宣讲等形式,不断加强对党的十八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学习。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大力强化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提高政治理论素养。理论学习要做到“三个结合”,即: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通过聘请专家、集中辅导、经验交流、知识竞赛、座谈讨论、演讲等形式,使干部系统地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让党员干部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三是加强外出学习考察,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要充分利用一些机会,积极主动联系,多方创造条件让干部外出学习、交流,开阔眼界,学习先进理念、先进做法、先进经验,在实践中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管理能力。

四是大力转变思维方式,切实树立新的理念。实践发展无止境、思想解放无止境。我们要大力倡导思维方式由惯性思维向创造性思维转变,树立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新理念;发展方式由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科技型转变,树立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新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提高幸福指数的新理念,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大力支持基层的探索性实践,热情鼓励基层在实践中的新举措,热忱帮助基层解决在探索中出现的新问题。

五是不断解放思想,弘扬开拓创新精神。要加强党员干部开拓创新意识的教育。从思想根源上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怕”字,克服畏难情绪,以时代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形势,激励干部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真正理解不进则退的道理,培养干部的改革气魄和进取思想。营造干部勇于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社会氛围,从体制和制度上为干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壮胆,支持和激励干部解放思想,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勇不僵化、勇不停滞的劲头,保持一股蓬勃朝气、昂扬锐气。

㈢进一步改进干部工作作风,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一是牢记党的宗旨,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基层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密切联系群众,真正把人民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是认真落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各项权益。天下万事,民生为首。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常思为民之策,常谋为民之利,常解民之所忧。特别是要在加强教育、提高收入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努力让职工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是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讲党性,从思想深处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自觉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根本宗旨,严守政治纪律,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厉、自律,经受各种考验,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树立新时期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应有的良好形象。

四是强化督查考核,力促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督查是连接决策与实施的关键一环,考核是推动落实的重要手段。首先加强督查工作,进一步发挥督查工作组的作用,按照部门分工、工作目标、职责权限及考核标准,制定出严格的监督检查措施,及时对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及重点事项的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定期通报,把一些不良风气遏制在萌芽状态。其次,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抓好目标分解和责任落实,把一个总的目标,细分为一系列要完成的具体工作事项,每项具体工作事项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具体责任必须和具体的个人责任挂钩。增加考核工作的透明度,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不断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将政绩考核结果向群众公布,听取群众的意见,力求考核结果全面、客观、公正。进一步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将日常督查和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改变功过不明,责任不清的现象。

五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大力倡导干部到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突出抓好两个环节,一方面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最急、最盼、最需要办的事情,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切实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另一方面强化调查研究制度的落实。调查研究是转变作风的需要,是抓工作落实的客观要求。从领导到基层各单位一把手都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地调查和研究一两个实际问题,拿出切合实际的调研成果,进入工作决策,指导实践。

解放思想是永恒的课题,应当成为我们思想的一种常态,而不是某一个时期特有的任务。同时,解放思想又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解放思想会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党的十八大突出强调“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这就明确了解放思想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任务,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唯有如此,我们农业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我们确定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

【基层干部思想境界方面存在的问题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正风肃纪不断深入,基层干部作风持续改进,“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例如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中间弥漫着这样一些思想:“干事越多风险越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守规矩、不出事就行”、“得过且过,但求无过”……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为官不为”也正成为当前作风建设的新重点。

一、“为官不为”的主要表现

“为官不为”主要指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规定的职责过程中,工作不积极主动、拖延工作时间,导致工作效率低、质量差,不能完全、及时、有效地履行职责或完成工作任务的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动力不足“不想为”。表面上坚决拥护上级领导各项决策部署,实际中却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习惯明哲保身,安于现状“混日子”。遇到急难险重的工作,多强调人手少、时间紧、难度大等客观原因,不从自身努力程度上找问题。一些需要多部门牵头合作的工作,由于互相推诿,出现“无人牵头”、“无人过问”的情况,工作推进缓慢。一些干部做事慢慢吞吞,对上级安排的工作不积极主动想办法、找思路,能拖则拖,上级领导“催一催”才“动一动”,工作效率低下。一些窗口工作人员面对群众的诉求习惯打太极、踢皮球,导致群众“办事磨破嘴,签字盖章跑断腿”。一些处于权力末梢与体制边缘不受关注的“冷门”部门工作人员对待工作麻木不仁,对重大监管漏洞不予过问、漠不关心,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能力不足“不会为”。对党中央的最新决策、精神领悟不深、不透,思维跟不上最新形势的发展,缺乏将所学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对于上级的决策部署,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工作停留在表面。综合素质不强,对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维护稳定等中心工作不熟悉,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工作中缺乏钻研精神,依然习惯于“走老路子”,工作没有新思路、新方法,遇到问题就绕、遇到困难就躲,有点阻力就止步不前,无法顺利推进工作。习惯用老一套的方式来抓工作,不善于使用绩效评估等先进的管理方法推动工作。有的职能部门对长期存在的城市管理治理问题束手无策,面对疑难杂症不善于发挥多部门合力,不积极调动群众力量,造成许多民生问题久拖不决。

(三)担当不足“不敢为”。没有精气神,不敢于坚持原则,喜欢当“老好人”,怕得罪人影响仕途。工作怕出错、怕担风险、怕承担责任,把“不出事”作为最大的原则,畏手畏脚放不开,担心踩红线、触犯规则,不敢大刀阔斧推进改革,缺乏先行先试的勇气。特别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思想上顾虑重重,以致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打“折扣”。有的单位在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不敢担当,普遍采用风险小、按部就班的招投标形式,而不考虑工作效率和实际效果,对可以行使招标人定标权的情形,往往还要采取抽签定标的形式,不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防止违规操作。

(四)无利不往“不肯为”。将个人利益置于工作之前,没有好处不办事。领导交办的事就“为”,群众需要的事却“不为”。没人打招呼的事缓办、慢办、甚至拖着不办,托关系、走后门的事优先办、加快办。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正确履行职责,对有利益关联的工作对象开“绿灯”,甚至违反组织纪律向与自己有利益关联的企业、个人通风报信、泄露机密信息。有的基层工作人员收受贿赂,采取选择性执法,致使法定监督职能形同虚设,最终侵害的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为官不为”的成因分析

(一)理想信念不坚定。部分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党性意识滑坡,责任意识下降,宗旨意识淡薄,没有真正树立为人民行使权力的公仆思想和服务意识,权力观错位、价值观扭曲,导致只看重个人名利,对社会利益看得轻,对群众关心的问题和民生问题提不起兴趣,甚至把公权当成私有化的工具,进行权力寻租。应对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时易产生畏难、怕苦情绪,缺乏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缺乏自我革命的攻坚精神,不愿意担当,工作因循守旧保守固化,不想创新不敢干事,新形势下不愿学、不想学或再学习能力较弱,不擅于通过新媒体、新技术手段促进工作和服务群众,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陷入了“本领恐慌”,甚至以反腐高压态势为借口,产生了只要不吃不拿、不违法乱纪,不干事也没事的“不作为”思想,导致“廉而不勤”。

(二)监管制度不完善。单位内部没有形成完整、清晰的责任链条,对工作人员的权力和义务职责规定不清晰,分工不明确,对工作目标、效率设定不科学,涉及多部门协作的业务,很难厘清责任。工作督办、催办机制也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内部层级监督工作不到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外部监督多困于表面,在“为官不为”的后果未明显显现时,缺乏有效渠道提前发现问题,预防“为官不为”问题发生易陷入被动、滞后的境地,未能全面划清工作上的“红线”、“底线”,一些愿拼愿闯的干部感觉束手束脚、有思想包袱。

(三)考核机制不健全。现行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和科学,通过考核检验干部工作实绩、工作精神风貌的作用不突出,对干部的考核尚未达到应有的管理效应。有的考核尚未摆脱“吃大锅饭”的模式,导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由于缺乏合理公平的考评考核体系,加之与考核结果运用配套的合理激励不多,造成一些党员干部职业荣誉感、成就感不高,工作激情逐渐消退。特别是在新区这样一个持续高强度、高压力的特殊工作环境里,一些干部尤其是升迁无望的干部以及没有晋升机会的编外人员更易产生得过且过的思想。

(四)政策与基层实际不匹配。当前“不能”、“不得”的禁止性规范出台多,而“可以”、“应该”的指引性规范出台少,尤其是缺失正向激励性的明确规定。导致“可为”界限不清晰,“谁为”职责不明确,“怎样为”政策不接地。上级的一些政策与基层实际存在一定的脱节,造成基层干部“干也不是,不敢也不是”,工作积极性逐渐被消磨。例如在征地拆迁工作中,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征收范围、补偿标准和征收程序开展工作,但由于现行的补偿标准过低,造成相关工作推进困难,面对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之间的矛盾,基层干部常常陷入两难境地。

三、有关对策建议

(一)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党性意识,倡导“为官愿为”。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加强机关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勤政教育,巩固“三严三实”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坚定干部的理想信念,切实解决一些干部思想上的“贫血”、精神上的“缺钙”以及行动上的“乏力”。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从内心深处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和对待,增强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干事创业的进取之心,唤起和强化党员干部为官有为的自觉意识,最终树立“无功便是过,不为就是错”的积极理念,确立起与公职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操守,真正做到对党忠诚、自身干净、勇于担当,使“既严又实”、有为、善为成为干部常态化的自觉行动。同时,注重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干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提高干部的履职能力。

(二)落实主体责任,健全监管机制,保障“为官能为”。加强责任体系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建设,逐步建立起权责统一的责任制衡机制、常态化督查考核的监督机制、奖惩分明的导向化激励机制为一体的科学管理体系。开展规范化管理建设,制定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行政部门责任制,健全明确的行政权责体系,建立主体明确、层级清晰、具体量化的岗位责任制,形成每项工作任务有目标、有标准、有措施、有时限、有责任人、有督促检查、有考核评估的管理闭环,防止出现责任大于权力时的“不作为”或权力大于责任时的“乱作为”。进一步完善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等制度,强化经常性的监督,加强过程控制。改革干部管理和任职制度,不断完善考核的程序、标准、办法,强化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把工作任务落实情况作为干部立功受奖、提拔使用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突出激励的作用,健全干部待遇保障机制,完善薪酬体系,严格落实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待遇与绩效联系制度,大力拓宽党员干部职业发展通路,优化工资结构,着力解决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解决干部待遇特别是基层干部待遇偏低问题。探索群众参与监督的干部管理机制,干部升迁考核内容纳入群众意见,促进考核客观公正。建立容错免责机制鼓励支持干部,着力消除怕触红线的思想负担,支持保护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最大限度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三)履行监督责任,强化无为问责,倒逼“为官有为”。狠抓执行力建设,切实推动基层作风进一步改进。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以抓关键、带全体,形成表率引导效应。建立健全问题发现机制,建立完善谈话提醒制度,有计划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约谈,定期对党员干部执行“六大纪律”尤其是廉洁自律准则方面的情况深入分析研判,对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等轻微违纪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真正实践好“四种形态”,让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进一步完善行政无为问责机制,规范无为问责适用范围、情形和程序,将“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不肯为”等庸政、懒政、怠政问题纳入责任追究范围,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纠治“为官不为”。强化问责的惩处力度,对用权任性、越权越位,肆无忌惮、胡作非为,以权谋私、坑害群众,滥用职权、权力寻租等行为,坚持“零容忍”,坚决惩治“为官乱为”。加强违法违纪干部的反面典型案例教育,深入剖析每一位干部违纪违法的发展过程,将违纪违法案例转化为教育资源和治本资源,达到督促干部“为官有为”的警示效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