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模板

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作文【荐读】

【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作文一】用感恩的心态 活出自己的人生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读书可以让我们增长见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读书于我而言是一种心灵的鸡汤。闲暇之余,徜徉于浩瀚书海,去感知那字韵的融合,体会时光的温醇与静好,悟透命运的沉与浮,触碰生命和灵性的颜色。生活是平凡的,但不是平淡的。平凡的生活也总是充满着波澜起伏的故事。在一个冬日暖阳的午后,我随手翻开稻盛和夫的《活法》,在不经意间便开始了与这位智者心灵的交流。

审视活法,得为之而改变,像老鹰重生,凤凰涅?一样,脱胎换骨,改变过去不好的生活状态和心态,改变不对的生活方式和方法,改变自己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真正这样,方能重新活出活法!《活法》一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通过阅读《活法》一书,感觉书中每一节标题都是鼓人进取的励志短语,这本书详细阐述了人生的活法,即高尚的品格、做人做事的原则、不懈的努力,奋发的激情,感恩的心态、简单的真谛。稻盛先生提出的“人生方程式”,即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他认为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三个基本素质。人生•工作的结果是由这三个要素用“乘法”算出的乘积,绝不是“加法”。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这是雷锋日记里的一段话,它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要脚踏实地,发挥最大潜能,做出最大贡献。

心动不如行动,一件事情的成功很多时候并非取决于外部条件的优劣,更多是取决于人的态度。而我们现在正需要这种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心。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我们都应该积极主动,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我们应该用“真心、诚心、虚心、恒心、爱心”的精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领导交办的工作要皆尽全力,要有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主动找差距。虽然能力有限,但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给自己留下遗憾。要具备设定并达成目标的能力、快速执行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活出自己的人生。

【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作文二】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也不应该抱着功利的心态去看待读书这件事,而应该让读书成为生活习惯。书读多了,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逻辑、思考和谈吐。“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读什么样的书。”读书,能够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有个年轻人崇拜杨绛,高中毕业的时候给杨绛写了一封长信,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兼倾诉人生困惑,杨绛给他回信了。淡黄色的竖排红格信纸,毛笔字。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励晚辈的句子之外,杨绛的信里其实只写了一句话,诚恳而不客气:“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关于读书杨绛是这样比喻的: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常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干脆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

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得情趣会思考的人。

书虽然不能帮你解决所有的问题,却能给你一个更好的视角。

读书的影响是潜在的,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的思考、逻辑、谈吐、与人共事等各个方面……

书读多了,内心才不会决堤,是指人的情商积累和阅读相关。

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阅读,能让人学会深度思考,促使人不断反思并修正自己,让人能够与这个世界相处得更美好。去读书吧,把读书的每分每秒都当做享受。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会被书籍改变,自己也会成为一个有故事有情感有温度的人。

【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作文三】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

有人说书是你人生途中的春花秋月,缤纷落英;书是你漫漫人生的一盏灯塔,引领方向;书是你茶余饭后的一杯香茗,口有余香。而我说书是我们心中的远方。远方的菩提,净化心灵;远方的精彩,开阔眼界;远方的遐想,心神驰往。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书能让你的心灵顿悟,提升你的修行;书是你的一次远足,怡养你的身心。读书,只会遇见更好的你。

我小时候是个书迷。这个迷是被小人书勾起来的。读初中的哥哥用平时挖草药卖得的钱买小人书,他自己看完了就随手丢在家中。我就捡豆子似的一本接一本地看,越看越痴迷,那书给我打开了一个个奇异的世界,让我沉醉其中。那时物质生活不富裕,家里兄弟姐妹多,填饱肚子已经很不错了,哪有更多的闲钱买书。没钱买,可看的小人书也是有限的。我就走村串户到各家找书看。一到放学时间或空闲时候,我就满村跑,以至于后来村里人一见我来了,就说?“小书迷又来了?”那时看的书饥不择食,大部头也啃。文学刊物《十月》,矛盾的《子夜》,还有《岳飞传》……反正囫囵吞枣,通通浏览一遍。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农村已经施行农田承包责任制,农民粮食的收入在交公粮之余,各家也有些许余粮。生活也开始慢慢好转。十岁那年除夕夜,我也有了自我长大以来第一个红包一元钱。兴奋之余,我手中攥着钱,等到天亮。大年初一我直奔街头的那家小小的书店,东挑西拣,选中一本《苏武牧羊》,然后一整天就随着苏武来到遥远的塞北,为苏武的境遇不安,为苏武的气节赞叹,同时隐约中还有一种对塞外世界的向往。母亲喊我走亲戚,我不应。心想,哪有我这等富足,自在。也许书看得多了,思维也跟着天马行空起来。我们那个年代每天放学后,女孩子都要到野外打猪草,对其他女孩来说是苦差,而对我来说,却是件极其高兴的事。一放学,我回到家揣着篮子哼着歌蹦蹦跳跳地向野外走去。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着路边水田里散养的鸭子,看它们憨态可掬的样儿,一个鸭子王国的故事在我小脑袋瓜中任意驰骋。傍晚我沐浴着落日的余辉,踏着斜照的夕阳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那漫天的晚霞,我的思绪又飘向很远很远的地方,我在想,云那边是不是也有一个神奇的国度呢?我童年物质的贫乏并没有给我的生活留下些许遗憾,反之,我感觉我的童年生活充满阳光,惬意,自在。书给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使得我的生活不仅仅局限于狭小的世界。我浸润在书香中领略生活的奇妙,世界的精彩。我遥望远方,我向往,我憧憬。我的心中充满乐观,善良,果敢。而这些都是书本所给予我的。书是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殿堂。我如同久旱的禾苗贪婪地吮吸着甘甜的雨露茁壮成长。

我小时候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读小学时成绩一般,中等偏上一点。后来上了初中,初一也就平平淡淡地过去了。初二时,也许思维开始开窍了,喜欢做几何数学题,那一步一步地解析,推理,越做越有味;作文也经常被语文老师当范文读。成绩也开始进入年级前几十名。初三考中专,分数线也达到了,可因为其他原因没录取。后来补习一年考中专,分数遥遥领先,是我们那个乡镇中学第一名,在整个县城也位居前几名。我如愿以偿地跳了农门。那个年代农村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出农村,吃公家饭。我总觉得按我的资质难以在竞争激烈的中考中得以偿夙愿,我把这归功于小时候的杂读。曾经一位练习修行的徒弟问师傅,我们这样天天诵经研读,有什么用呢?师傅什么也没说,只是让徒弟用篮子去打水,徒弟一次又一次的空手回来,不解的问,这还不是空的吗?师傅说,你再看看,和原先有什么不同?徒弟再看,篮子湿湿的。师傅说,修行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修养已经浸润到你的生命中。我以为读书也仍然。

其实,读书对人潜移默化地影响远不止于此。读书让人通达,理性地看待事物,通透地对待它;读书暖人心灵,轻轻地拨动你心底那根柔软的弦,感动于这尘世温暖的情怀;读书令人神往,快乐地憧憬你心驰的世界,抵达生命的巅峰。当你面对别人无端的指责时,你会说,我不屑于与人争斗,我烤着生命之火取暖;你会在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中品尝那淡淡的苦涩;你会在欧亨利式的结尾中引发对人性的思考。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地融化。我们每天都在思索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仅仅局限于挣好多好多钱?如果仅限于此,那么生命的意义也略显单薄。我们行走在路上,是否放缓疾行的脚步感受来自于大自然的震撼,领略生命的丰润;是否体会与君同行的温馨,领悟生命的真谛;是否伸出过你援助的手,给予他人以雪中送炭式的温暖。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使人优雅。这份优雅我以为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得情趣会思考的人。读书让我们明白生活不仅仅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