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

最新河南省高温津贴发放标准通知的相关内容

高温天气又要到了,那么大家知道河南省高温津贴发放标准吗?不知道的话就随小编来吧!

河南省高温津贴发放标准的通知

一般为6月到8月,共3个月。发放标准为每人每天10元。

其它高温福利

国家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工作。

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

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重劳动(搬重物、锯刨、挖掘等)、中等劳动(锯木头、开卡车、粉刷、摘水果等)、轻劳动(打字、缝纫等),分别为不超过20、30、40分钟;并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夏季防暑注意事项

(1)暂停户外或室内大型集会,尽量留在室内,并避免阳光直射。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必须外出时可以打遮阳伞、穿浅色衣服、戴宽沿帽。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

(2)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过低,空调无法使用时,选择其他降温方法。还要注意预防空调病,要经常开窗换气,最好在开机1-3小时后关机,要多利用自然风降低室内温度,比如向地面洒些水等。

(3)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应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再用温水洗澡。

(4)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暂停大量消耗体力的工作。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

(5)宜吃咸食,多饮凉白开水、冷盐水、白菊花水、绿豆汤等;不要过度饮用冷饮或含酒精饮料。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高温津贴:看上去很美?

前不久,本报报道了省人社厅关于发放高温津贴的通知。消息见报后不久,本报记者接连接到多位读者来电反映称,自己并没有拿到高温津贴,不仅如此,受多方面原因影响,他们也不敢主动维权。

省人社厅要求,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或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看到报道后,蒙城县的小石(化名)对照自己工作环境发现,自己符合这一条件,但并未拿到津贴。小石是一名小区保安,他告诉记者,在前些天的高温天里,他一直在室外值班,只有一顶遮阳伞勉强挡住阳光。

“我们单位没发高温津贴,只发了一些人丹等防暑用品。”小石说,他是第一年上班,他的同事告诉他,前几年单位也没有发高温津贴的先例。

既然单位违规,小石为何不投诉呢?小石坦言,害怕单位辞退自己,所以没有打举报电话。即便是给记者打电话,小石也不断强调,希望记者替他保密,避免单位知晓。

定远县的小陈(化名)在合肥市一家模具厂上班,他告诉记者,自己虽然在室内厂房上班,但高温天里,只有几台电扇能稍微降点温,“我也符合发放条件,可就是没有发高温津贴。 ”

至于为何不投诉单位,小陈同样表达了担忧:“为了几百块钱得罪单位划不来。即便撕破脸真的投诉了,劳动部门会对单位进行处罚吗? ”小陈认为,劳动者在用人单位面前处于劣势。

事实上,小石、小陈的遭遇不是个案。有媒体报道称,高温来临,很多用人单位不发任何高温津贴甚至防暑用品也不发。一部分用人单位用西瓜、饮料甚至提前下班等代替高温津贴。

面对违规行为,相当多的劳动者采取了隐忍。一些劳动者直言,找工作不容易,不愿因此触怒单位。

面对这一现状,劳动监察部门有何态度呢?记者昨日下午联系了合肥市劳动监察支队。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劳动者在投诉时,可以匿名。记者也以劳动者的身份拨打了12333举报电话,一位客服人员证实,可以匿名举报。

一面是上级三令五申,一面是实际执行困难,高温津贴成了看上去很美的纸面福利。对此,有专家表示,尽管相关部门曾多次发文,要求加强监管、落实政策,但惩处方面的欠缺,使得用人单位违法成本较低。此外,劳动者在企业面前较为弱势,不敢、不会主张权利,都是高温津贴政策难落地的重要原因。

专家建议,应将高温津贴纳入立法予以强制性保护,当公民个体的相关权益遭遇侵害时,依法维权才有强力保障。同时,专家表示,劳动部门应当明察暗访,加强主动巡查,强化日常监督力度,为劳动者争取合法利益。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