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

鸡西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发布时间:2024-01-14 06:31:51 思而思学网

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民间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人们自发的娱乐型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流传至今。鸡西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一起来鸡西传统习俗和元素中看看。

一、鸡西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1)鸡西鄂伦春族过去一般在每年正月里要供太阳神,这一是由于冬季寒冷,二是由于日照时间短,他们把对温暖和光明的渴望,化作对太阳的崇拜,认为它是光明、正义之神。最后,他们还形成了以太阳的名义起誓或向太阳述苦的习惯。

(2)鸡西鄂伦春族在每年正月十五,要拜月亮神。在腊月前后,是狩猎的季节。而月亮可在夜晚指出猎物的所在。为了祈求神保佑他们多打猎、多获得食物,尤其在冬天里,他们就形成了祭月的民俗。

(3)鸡西鄂伦春人还有在腊月三十和正月初一晚上用7根香祭北极星神。他们认为星神在夜间可以指明方向,这也是渔猎民族生产、生活的历史遗留。由于星神长久存在,一些老人还发展出拜星神以祈求长寿的风俗来。

秧歌,是我国各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的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百戏”,“百戏”中就有跷技的形式,它就是秧歌的一种。宋代称为“踏跷”。到了清代以后才称之为“高跷”。南宋项朝宗就曾在他的《秧歌诗》序中说:“南宋灯宵舞队之村田乐也,所扮有花和尚、花公子、打花鼓、拉花姊、田公、渔妇、装态货郎、杂沓灯术,以博观者三笑。”清缪润绂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在他着的《沈阳百咏》中载:“元宵节近起秧歌,取笑群推江老婆即老㧟,谁是主人谁是客,团团听打凤阳锣。”鸡西市的秧歌,由于这里是各地方人口的杂居地,所以它在表演上和形式上融汇了各地之长,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它除扮有上述人物外,还有老汉背少妻、二人摔跤、三老婆打炕王、顶灯、扑蝶、旱船、狮子舞、老汉推车等。

但在所有的秧歌队中,大都缺少不了“老㧟”这个风趣横生的人物,老㧟在秧歌队中常与“傻柱子”对舞,逗人发笑。她不论在化妆,还是舞蹈动作等方面都与秧歌队中其他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首先看她的着装,上身着古装的又肥又大、宽边镶花的大襟袄,显得与人体极不相称;下身穿大裤裆式青丝裤,人未动裤子就带三分抖,又扎上裤角带,夸张得使人感到轻浮不稳重的样子;鞋是纳底上帮的,鞋面又是用杂色布条拼成的,又带有几分傻乎乎的样子;头上戴着黑帽、上面插着两朵鲜艳的花,显得老有少心、不伦不类、不大方。化妆,脸上扑满厚厚的一层白粉、涂上通红的嘴唇、描上不对称的扫帚眉、脸上额头画着皱纹和老年人的线条、腮红打成圆圈,红白分明。最有民俗讲究的、并带有人物特征的是脸上画两个大黑痣,一颗是在左眼角下方的滴泪痣,迷信传说是该人没有福气,爱哭,家中总摊不幸的事,女人有这样的痣,没有人家敢要。(不是“克夫”就是“仿子”。

一颗是在右侧鼻孔下,这颗痣是此女人好吃、贪食、嘴黑、吃起来不管丈夫和儿女,这样的女人谁也不敢娶,女出的两个耳朵上各挂一个通红的红尖辣椒。有钱人家的女人是挂珍贵美丽的耳环,这是女人的一种装饰品。可是老㧟扮成穷样子,买不起耳环,拿两个辣椒挂在耳朵上,从而引人发笑。再从老㧟的道具来看,一般是在左腕挎着筐,右手拿着一支二尺长的大旱烟袋,这是一种;另一种还有拿大蒲扇和棒槌的,右大襟挂着一个不成样子的大手绢,等等不一。

对“老㧟”这个行当的称呼,也有叫“丑婆”的,因她的衣着扮相而得此称。

老㧟的动作常带有即兴性,比较随意发挥,即自我卖弄、自我陶醉、又戏弄和挑逗别人。她与傻柱子逗眼,又与花公子嬉戏。在小场中也能参加扑蝴蝶的表演,又能单独演唱“小老妈开坊”和对唱“锯缸”等秧歌戏。她的总的动作是丑旦风格,给人以诙谐的感觉。她的“肩一端”、“腰一扭”、“臀一歪”,逢场作戏,有时还装作羞羞答答的模样,有时又嘻皮笑脸。她的基本动作是“扭、晃、浪、摆、蹦、眺、逗、甩”。用这些招徕观众的喜欢。老艺人常有把老㧟这个角色形容成“臭豆腐”,闻着臭,可吃着香。秧歌队中,若只有漂亮的美女、公子,这似乎就有些单调乏味,加上这个丑婆,使美丑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给节日的秧歌队增添了一些色彩,给观众以乐趣。

“老㧟”表演时的伴奏音乐和整个秧歌队音乐一样,他的一切动作韵律都是在整个秧歌队的音乐伴奏中进行,别无特殊音乐为其伴奏。如秧歌队中常用的曲牌有《句句双》、《大姑娘美》、《满堂红》等曲调,老㧟的动作就是按着这些各拍节的节奏即兴发挥的,按照自己的艺诀,见缝插针地行进着、变化着。

总之,“老㧟”这个秧歌队伍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她以丑取胜,她能在群芳之中争香,能在众美之中夺艳。让人们在滑稽的丑角中寻求到美的享受。

二、鸡西的简介

鸡西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湿条件较优越,素有黑龙江“小江南”的美誉。1957年建市,现辖密山市、虎林市、鸡东县和6个区、47个乡镇、459个村。总面积2.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0万,是一座综合性工业城市。域内有农垦牡丹江分局及所属的12个国营农场,2个森工林业局。
区位优势明显。鸡西与俄罗斯相毗邻,边境线总长641公里,有密山当壁镇和虎林吉祥两个国家一级陆路口岸,年过货能力190万吨,开展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生态环境优越。鸡西拥有大界湖、大界江、大森林、大湿地等原生态景观。林业用地总面积6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7.7%。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11处,面积639万亩,其中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定为世界级生物圈保护区,珍宝岛、凤凰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兴凯湖、乌苏里江、“二战终结地”虎头地下军事要塞、珍宝岛等风景名胜驰名中外,形成了以生态、养生度假为品牌的独具北国特色的黄金旅游路线。
农业极具潜力。鸡西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三江平原,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现有耕地面积1105万亩,湿地、草场547万亩,水面424万亩。盛产大豆、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农业机械化程度接近90%。正常年景粮食产量在70亿斤左右,商品率近70%,是国家重要的优质商品粮基地。地方绿色食品种植监测面积33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2%,已获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99个,绿色食品种植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38%。“北药”资源丰富,野生药材达240多种,有100多种被列入国家药典,并创出了“完达山”、“乌苏里江”、“珍宝岛”等享誉国内外的医药、保健系列知名品牌。
产业基础雄厚。鸡西素以“乌金之都”闻名遐迩,是国家重要的煤炭工业生产基地。煤炭地质储量65亿吨,石墨储量居亚洲之首。经过长期开发建设,鸡西市构建了煤炭、冶金、机械、发电、建材、食品、医药等七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绿色食品和北药加工等多种产业竞相发展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
近年来,鸡西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发挥区位优势,对俄边境贸易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地工产品在俄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建设了一批粮食、果菜等出口基地和一批外向型龙头企业,开通了鸡西至俄乌苏里斯克国际客货运输线路。与周边6个俄罗斯城市和地区建立了政府间互访机制。外经贸领域拓展到俄、日、韩、美等39个国家和地区。
鸡西以大项目建设为牵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批为鸡西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的大项目有了突破性进展。煤电化项目、大唐鸡西B厂热电联产项目、国家大型优质水稻基地等重点工程纷纷落地开工。大唐、沈煤、佰亿、大商、娃哈哈、高金以及美国IMM公司等一大批战略投资者相继入驻,鸡西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新的快车道。百年煤城正角逐一场新世纪的“接力赛”。
今天的鸡西正在打开包容和尊重的大门,以开放的心胸将本土经济文化与周边地区乃至世界经济文化接轨,创造着“文化鸡西”、“活力鸡西”、“开放鸡西”、“和谐鸡西”的新天地。
鸡西人民诚挚地希望与有识之士加强往来,热诚地欢迎朋友们来鸡西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共图发展大计,同创美好未来!

三、鸡西传统文化相关文章分享

齐齐哈尔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哈尔滨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黑龙江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白城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松原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白山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通化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辽源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四平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吉林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