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

伊春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发布时间:2024-01-09 09:46:46 思而思学网

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民间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人们自发的娱乐型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流传至今。伊春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一起来伊春传统习俗和元素中看看。

一、伊春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1.兴安岭森林号子

“兴安岭森林号子”是东北林业工人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根据各种不同的劳动方式和具体的劳动内容,创造出来的一种劳动歌声。因为产生于东北,所以具有浓郁的东北地域文化特征;粗犷豪放、高低不平的呼号形成的韵律,具有典型的民间音乐特征;在即兴发挥、信口拈来、用号子语言来抒发情感的文学创作上,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兴安岭森林号子”是红松故乡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象征,是伊春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森林号子”产生于集材、运材等集体林业劳动中,具有浓烈的地域和文化特征。

2.鄂伦春族斗熊舞

作为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的民间舞蹈,斗熊舞最重要的价值是它以舞蹈的形式记录了人类原始生态发展、演绎的进程。正是这种以模仿动物形态世代相传的斗熊舞,填补了鄂伦春族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空白。由于鄂伦春族没有本民族语言,也无记谱法,随着老一代鄂伦春人的辞世,许多舞蹈、民歌相继失传。为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民间艺术,2009 年6 月,“鄂伦春族斗熊舞”被列入《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鄂伦春族篝火舞

篝火舞是一种祭祀舞,“火”是鄂伦春族的重要图腾之一。鄂伦春人非常崇拜火神,因为“火”对狩猎生产的人们而言是极其珍贵的,对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带的鄂伦春人而言,火是他们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鄂伦春人认为,火是有主人的,它的主人是一位叫“透欧博如坎”的女神,是自然界的一大神灵。每当腊月二十三送火神上天时,人们要跳起篝火舞向它供祭。到了正月初一早晨,各家都在“斜仁柱”内点燃新火,举行敬火神、迎火神仪式。供祭时,全家人首先向篝火烧香,投进一块兽肉,并祭洒白酒。然后向篝火跪拜磕头,围着篝火跳起篝舞,祈祷幸福。鄂伦春人不仅节日时对火神如此崇敬,在平日的生活中也是如此。鄂伦春族的“火文化”及对火的热爱还融合了他们的礼仪文化,在鄂伦春族聚集地,只要有贵客到来,热情好客的鄂伦春人就会拿出肉和酒,围着篝火堆烤肉喝酒,唱歌跳篝火舞。

4.桃山玉石

铁力市的桃山镇是到目前为止黑龙江省唯一的产玉地,位于小兴安岭南端西麓,处在伊春— 延寿多金属成矿带上。这里地质构造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金属、非金属矿产品种较多。现已发现的矿产有金、钼、铁、铜、锌、红柱石、玉石、煤、石墨等。因为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素有“世外桃源、金玉之地”之美誉,其中“桃山玉”总储量170 万立方米。桃山玉石从种类来说属于角闪石类,是以透闪石为主要成分的软玉,与新疆的“和田玉”同属一个玉种。桃山玉主要集中在神树和新兴两地,被称为“神树玉石矿”和“新兴玉石矿”。目前,桃山大、中、小型的玉石加工和销售机构已有30 余家。建立了玉石(原石)交易中心,主要用途为玉石文化展示交流、毛料加工、成品批发零售、产品包装及物流发送,有效地促进了玉石文化产业的规模扩张和价值链攀升。开发利用玉石资源,将玉石文化与温泉养生文化完美结合,打造了“小兴安岭第一泉”—— 桃山森林冰雪玉温泉。

5.山核桃壳镶嵌品制作技艺

山核桃壳镶嵌品是采用小兴安岭珍贵的核桃楸树的果实山核桃的外壳,经几十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清朝末期,民间就有人开始采集山核桃,精挑细选后去除果仁,然后锯成小片,再磨光、拼接成各种小饰物,摆放在家中观赏。伊春市制作的“紫荆回归”“白莲归春”两对巨型山核桃工艺花瓶,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选定为香港、澳门回归的馈赠礼品。目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林业局、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政府等地均有伊春市的山核桃工艺品陈列。伊春山核桃壳镶嵌品制作技艺已在工艺美术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

6.江北派东北大鼓

东北大鼓相传为清音子弟书传入沈阳之后逐渐形成的,20 世纪50年代定名为“东北大鼓”。这一艺术形式在黑龙江分为“江北派”和“下江派”,流传于伊春的是“江北派”。“江北派东北大鼓”的曲目繁多,据统计,长篇大书有《银合走国》《五代残唐》等100多部袍带书。“江北派东北大鼓”是十分珍贵的中华古曲,发掘、抢救和保护“江北派东北大鼓”,不仅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曲艺史有积极的意义,对世界曲艺的发展和进步也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7.北沉香(松明工艺)

松明是由生长几百年的红松树油脂浸润树皮和树干后,历经几百年积淀和腐烂后留下的精华。松明工艺品是以伊春林区特有的红松树明子为材料制作而成的。可以说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一种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精神,承载着伊春几代人的奋斗史。松明工艺品的脉络自然、纹理清晰,通体呈黄红色,展现出自然、古朴、高贵之美,是伊春林区所独有的工艺品。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和智慧的传承,是小兴安岭的地域特征和典型森林生态文化的体现。

8.木拼画

木拼画是采用不同木质、规格和色彩的木材组拼成的高雅字画。天然木拼画由纯手工拼制而成,丰富多彩的图案永不变色,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木拼画的装饰性强、使用寿命长、环保性好、色彩鲜艳、历久弥新。木拼画享有多年的美誉,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木拼画自20世纪以来就是伊春林区的重要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木拼画的发展,能解决当地相当数量人口的就业问题;其次,木拼画原料取自小兴安岭,可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税收;再次,除满足本国需求外,木拼画还受到美国、俄罗斯和西欧一些国家及地区人民的喜爱,可以大量出口创汇。木拼画汲取小兴安岭的精华,在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上实属罕见,对研究美术工艺和地方文化等有着很高的价值。木拼画被誉为“东北木雕一绝”。

二、伊春的简介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行政区划面积3.3万平方公里,下辖1市(县级)、5县、4区,总人口117万。东部与鹤岗市、佳木斯市相接,南部与哈尔滨市接壤,西部与黑河市和绥化市毗邻,北部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犹太州隔黑龙江相望,界江长245.9公里。

伊春市1948年开发建设,1958年建市,是全国重点国有林区,素有“祖国林都”“红松故乡”“天然氧吧”之美誉,并相继荣获国家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全国商业信用环境优秀城市等多项殊荣。目前,围绕“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形成了森林生态旅游业、森林食品业、北药业、木业加工业、绿色矿业五大主导产业。

一、资源情况

林业施业区面积4万平方公里,森林总蓄积3.48亿立方米,森林覆被率高达84.7%。境内分布着1700多种野生动植物,野生药材总蓄积量达200多万吨,山野菜、山野果年允采允收量高达上百万吨。已发现矿产资源45种,钼、黄金、大理石、铁矿石、石灰石等储量居全省前列。森林景观资源呈全域性特征分布,是旅游观光、消夏避暑、摄影采风、赏冰玩雪的绝佳之地。

二、交通情况

哈尔滨-伊春、伊春(翠峦)-嫩江高速公路和伊春-嘉荫、黑河-嘉荫、鸡西-讷河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哈尔滨-乌伊岭、哈尔滨-佳木斯铁路纵贯全境;境内的嘉荫口岸是国家对俄边贸一类客货运输口岸和江海联运口岸;林都机场开通了哈尔滨、大连、沈阳、北京、上海、广州等空中航线。目前,哈尔滨到伊春高速铁路已开工建设。

三、生产要素情况

伊春市工业用电充足稳定,水资源人均年占有量9407立方米,分别是全国和全省的2.7倍和3.5倍。

四、政策情况

2019年,伊春市出台《伊春市发展产业项目激励政策(试行)》,对外来投资产业项目和本地新建产业项目,在土地使用、财税等方面给予政策激励,降低企业投资和运营成本。

三、伊春传统文化相关文章分享

大庆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双鸭山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鹤岗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鸡西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齐齐哈尔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哈尔滨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黑龙江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白城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松原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白山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