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行动启动以来,各地积极主动创造性贯彻落实各项扶贫开发政策,脱贫步伐大大加快。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乡镇精准扶贫对照检查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乡镇精准扶贫对照检查材料1】
精准扶贫已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调研发现,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我省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攻方向,这一认识已经深入人心。市、县、乡、村各级组织,广大基层干部、双联帮扶工作人员、社会有识之士,各个帮扶单位、各类龙头企业、各种农村合作组织,各种项目资源、各类资金、各种帮扶力量,上下左右各个方面都被有效整合调动起来。
全面落实了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各市县、各镇村认真贯彻“1+17精准扶贫方案”,着力推进双联行动与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做到了“8个准”,每个贫困村制定了作战“5张图”,每个贫困户落实了“3本账”。
切实摸清了精准扶贫的底数。配合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经过几上几下的反复核实,各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了精准识别,列出了贫困村和贫困户精准脱贫需求清单,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永登县对各乡镇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因婚、因缺土地、因缺技术、因缺劳动力、因缺资金、因交通条件落后、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各种致贫原因都有详细的列表分析,对每一贫困村、每一贫困户所落实的各种精准扶贫措施都作了分村、分户的汇总统计,一目了然。
有效弥补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资金短板。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通过财政主动买单,银行主动让利,创造性地推出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等政策性扶贫贷款,财政资金充分发挥了杠杆撬动作用,极大地缓解了农村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农村富民产业规模得以迅速放大。2010年以来,武威市累计投放妇小贷、双业贷、双联贷、扶贫专项贷、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等财政惠农贷款314亿元,农户户均9万元,覆盖全市80%的农户。天祝县仅2015年就安排财政贴息资金1亿多元,当年撬动各类惠农扶贫贷款18.78亿元,使扶贫贷款余额累计达到39.55亿元,农户户均达到11.5万元。
有效改善了贫困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路、水、电、房为重点,切实改善了贫困乡村基础条件,打通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永登县实现贫困村安全饮水、动力电、标准化卫生室、乡村舞台、通村公路、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全覆盖,乡镇公立中心幼儿园、行政村宽带全覆盖,贫困户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22%.天祝县贫困村道路通畅率达到89.3%、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2%,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84%和72%,设施农牧业户均达到3.47亩。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框架已基本建立起来。
精准扶贫仍然存有问题
农村富民产业有规模但缺乏优势。在扶贫攻坚过程中,各地普遍重视富民产业的培养,武威的设施农牧业、兰州的高原夏菜种植等均已形成规模,但像白牦牛肉、红提葡萄、大樱桃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的质量与技术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标准体系,富民产业的加工、存储、销售链没有得到有效延伸,质量认证、原产地认证、品牌认证跟不上,规模优势难以转变成竞争优势。
因病因婚致贫返贫问题突出。部分贫困户需要实施多轮、重复的扶贫、脱贫措施。一些长期慢性病患者,服药治疗周期长、费用高,但又不能入院治疗,导致费用无法报销,因病致贫严重。结婚费用高,在永登县农村,男方要送彩礼6万?7万元,有的应女方要求还要在县城买房,一套90平方米住房要40万元,再加上装修、婚礼等费用超过60万元,很多农户因婚致贫、因婚返贫。
县级财政扶贫资金配套压力大。根据政策,教育支持计划、金融支持计划等都要求县财政按一定比例配套部分资金,互助资金项目按照省、市、县2:1:2的资金筹措要求,县上每村需配套20万元,天祝县仅2015年第二批80个互助资金项目共需配套1600万元,“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危房改造等项目成本高,但补助标准偏低,基层压力不小。
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的任务还很艰巨。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但农村环境面貌、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等变化滞后,脏乱差的现象没有根本转变,村容环境整治与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待形成。
此外,部分贫困农户还存在脱贫致富缺思路的问题;少数群众养成了向政府等靠要的思想;部分地方反映精准扶贫的特惠政策冲击到了非贫困农户普惠政策福利的改善。
深化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完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机制出发,我们建议:
保持产业发展金融扶持政策的长期稳定。财政出资撬动金融支持扶贫开发是我省的一条重要经验,政策性惠农贷款在促进贫困农村富民产业培育与发展壮大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调查中,不少干部群众担忧精准脱贫后,政策性惠农贷款会不会取消。在产业规模还没有真正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并形成农户长期稳定脱贫的有效保障之前,过早停止政策性惠农贷款,可能会引起部分脱贫户的重新返贫。因此,建议对已脱贫村、脱贫户通过后续金融支持再巩固一程,同时尽快研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营造更好的农村金融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
重视贫困地区农村环境治理与管护的长效机制建设。目前,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建议推广康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把加快建立农村环境整治、公共基础设施维护、农村文明新风创建的长效机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方面教育引导农民转变落后的生活方式、卫生习惯,另一方面积极倡导节俭办婚礼,树立文明新风。
建立脱贫摘帽的激励机制。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力争实现贫困户争相脱贫、抢着脱贫的局面,建立按期脱贫激励机制,对按时限要求脱贫了的给予政策、资金、贷款等方面的激励,变被动为主动。
建立帮助贫困农户拓展创业致富视野的工作机制。针对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没有思路的问题,考虑组织能人大户、致富带头人走进来现身说法、巡回报告,组织有想法、有一定基础的贫困村民走出去开阔眼界、参观取经,大力宣传农村创业致富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多管齐下、共同助力农民寻找创业致富、做大做强的金点子、好路子。继续加大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提早统筹谋划好大数据平台的后续转型升级利用问题。精准扶贫大数据动态管理平台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资源,以及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心血。基层担心,随着精准脱贫任务的完成,大数据平台会不会废弃。建议尽早谋划安排大数据平台的后续利用,逐步拓展、补充完善大数据平台的功能、内容,以使其在后续的小康村建设、甚至整个农村综合管理中发挥作用。
【乡镇精准扶贫对照检查材料2】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一、存在问题
(一)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各种矛盾日渐突出,特别是城郊型、工矿型农村显得较为突出。一是换届选举中宗派势力、家族势力严重,有的农村政权甚至把持在大多数群众手中,有利可图时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二是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三分之一。三是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四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二)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由于农村教育的缺陷与乏力,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等因素,面对利益之争时,互不相让,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同时,贫困农民经济基础不同,智力能力差别较大,导致帮扶要求千差万别,扶贫措施难以满足个性化要求。
(三)经济转型增加了农民收入估算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
二、对策建议
(一)政策是界限。在申报和评议过程中,最难识别的是二、三类农户。为了便于民主评议和基层干部掌握尺度,建议上级制定比较刚性的政策界限。
例如:一是上年收入多少元为识别标准。二是有显性财产(城镇以上城市有固定房产、门面,有轿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有一定数量的牛、羊牲畜等)的农户为脱贫户,有经营性实体,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三是识别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对象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具体识别过程要坚持以下几个优先条件:即,人均收入低、家庭财产少的贫困户优先,群众贫困户比党员贫困户优先,年老体弱的贫困户比年轻力壮的贫困户优先,独生子女贫困户比超生贫困户优先,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贫困户优先,村内现仍居住在危房,无条件改善现状且生活困难的农户优先。四是根据金融等部门网上记载,还可制定一些比较刚性的限制措施。通过以上一些政策措施,使干部群众便于掌握政策界限,便于操作,易于消化矛盾。
(二)申报是基础。组织动员群众申报自己的收入情况,厘清群众收入来源,算清群众年度收入总账,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农民种地收入好算账,打工收入很直观,财产性收入比较固定,经营性收入相对隐蔽。所以,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其放下包袱,主动申请登记,从而汇总出每一户比较符合实际的收入基数,作为村民相互对比和是否确定帮扶的依据。
(三)公示是关键。在代表们充分酝酿评议识别的基础上,以村委名义进行张榜公布识别出的贫困户,征求群众意见。在一定时间内征求的意见提交代表再次酝酿评议,并进行二次张榜公布征求意见。经过二次征求意见后,党支部、村委会同代表共同研究确定精准扶贫对象。经调查研究,认为三榜公示是保证精准识别、公平公正的关键所在。
另外,在此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将调查人口以多少划分,分割进行。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将农户划分成小组,由小组提出贫困人口对象,经群众代表评议,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便于工作开展。
通过自愿申报、群众评议、调查对比、公告公示、建档立卡等措施,就完成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任务。
(四)评议是手段。根据每户村民上年度收入情况,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具体为:以村为单位,按照每户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结合本村贫困人口指标数,从低到高进行分类排队,然后选择确定贫困户。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农户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的,大病大灾造成生活困难而无力翻身的。诸如此类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民政部门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进行复核,并负责建档立卡,列为救助对象,加大救助力度,把他们从扶贫对象中剔除出去。
第二类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全区确定的贫困标准以下,且有脱贫致富意愿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贫的农民,他们是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针对各自的脱贫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致富项目,最好一个村选择一个产业,形成对比优势。
第三类是上年收入超过全区确定的贫困标准的农户。政府要帮助这类农户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出现。要从扶持政策、金融贷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他们进一步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五)分步是保障。针对山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的实际,要按期实现贫困农民稳定脱贫,必须精准管理,将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分批分步推进。一是要在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每个贫困乡、村、屯、户都明确包扶责任领导和帮扶责任人,签订限时定点消除贫困区域或个体贫困户的责任状,逐村逐户逐个劳动力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并进行网络、动态管理、考核和奖惩兑现。二是要把贫困村的帮扶分为两轮,第一轮2015??2017年,帮扶6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使之率先脱贫;第二轮2018??2020年,帮扶剩余4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确保按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六)差别是核心。如何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确保贫困对象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让措施看得见、摸得着、见实效,是精准帮扶的核心。通过多年来基层扶贫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帮扶到户、差别到人是扶贫工作实现公平公正的唯一途径。具体来说,就是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出来后,将扶持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年人均纯收入中等偏下的农户;二类是上年收入中等偏上的农户。具体精准帮扶过程中,要按照定对象、定目标、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的“五定”要求,把资金、政策和具体措施等精准“滴灌”到贫困对象身上,确保帮扶到户工程达到预期目的。对中等偏下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偏下,经济基础较差,所以要采取点对点式的帮扶,或者叫差别到人,给他们“吃偏饭”,在帮扶方面适当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而对二类中等偏上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在结合大多数群众意愿,确定帮扶项目或选准帮扶产业后,可以采取推进式帮扶。即,通过以奖代补、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或贴息,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农户发展种植、养殖或旅游服务业,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同时,特别要注重同步发展专业合作社,以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水平,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